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大学毕业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力量已渗透到社会的诸多工作领域,其中就包括各所中学。“90后”新教师因其自身成长环境和初入职场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本文以“90后”中学教师为例,从“90后”新教师自身成长特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笔者的建议,以帮助其在教学中清楚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90后”新教师 自身成长特点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0-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快速进入了新的科学技术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疾如雷电,信息储存与日俱增。社会快速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和人才,两者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因此,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供给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就必须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2015年全国初中教职工、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97.7%,分别比上年提高0.13和0.46个百分点[1],而这一数据在2005年底分别为95%和83.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由此可见,我国中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即便如此,许多学校和资深教育工作者依然发现近几年入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新教师按年龄段来看基本属于“90后”。要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首先需要分析“90后”教师自身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
一、“90后”教师自身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简述
“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巨大、社会结构激烈转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解放、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时期。[2]开放的社会氛围使得“90后”大学生个性色彩突出、欲望表达强烈,希望有广阔的平台去显示力量并赢得尊重。而现代科技的发展恰好为广大的“90后”拓宽了社交的渠道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自我。然而,有些人喜欢在各种社交工具中发表说说、晒图,并随时紧密关注与之有关的浏览、评论和点赞。这些行为显示出部分“90后”沉溺于虚拟世界,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方面仍有待加强。其次,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宠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就造成“90后”大学生团队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缺乏应有的集体荣誉感,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整体和全局利益。最后,“90后”大学生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具有“情绪心境化”的特点。[3]心境愉悦,心情舒畅时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感到满意,就算是做平时不感兴趣的事情也精神抖擞,显得动力十足;相反,若心境不佳,则做任何事情都无精打采。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势必会对其进入工作领域,特别是进入中学产生一定影响,因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更注重的是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并不是个人主义思潮的“孤芳自赏”。
二、“90后”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们常常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对于“90后”这样一个在教育界渐渐冉起的群体,有必要分析其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强,教师越来越成为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职业。这些大学毕业生就包括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非师范院校或只是受过很少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个人兴趣、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稳定性往往是他们择业的初衷。
首先,就自身而言,这些新教师在专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范知识基础不够夯实;2.师范理论和实践之间联系不紧密;3.有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非师范院校出身或入职前只受过很少师范教育的教师的情况也不尽人意。所以,这些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大学生应当夯实基础、研究中学教学大纲、教育部各项文件,并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教育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活动,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以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他们的不足还表现在管理方面。现在的中学主要都是“00后”学生,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受互联网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的影响,思想中已建立起平等民主意识,在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时更多地将个人感受考虑在内,与传统的思维、制度发生碰撞和冲突。他们喜欢图片视频不喜欢文字,喜欢艺人偶像不喜欢榜样。面对具有这样特征的群体,“90后”新教师往往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缺乏技巧,拿捏不准交往的“度”,因为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对此,新教师应当多阅读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书籍,尤其是关于“00后”学生成才轨迹的分析,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课堂幽默感。另外,新教师也应当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力求适当得体,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度,不近不远,做到课上师长、课下朋友。
最后,“90后”教师步入职场的起点较70后、80后更高,他们普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与学校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点问题:1.心高气傲,目中无人;2.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3.追求个性,团队观念和协作能力较弱。所以,第一,“90后”新教师应当明白到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前辈们耗尽青春教书育人十分伟大,他们经验丰富,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第二,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一个团队,学校的荣辱关系到每一位教师,同样,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才会创造出一个学校的辉煌。因此,做事的时候多考虑集体的利益。第三,应当知道每一位学生来学校都是为了接受全面均衡的教育,而不单单是某一学科,所以,需要团队协作培养出音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另外,对于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新教师而言,要协调各科老师之间的任务分配,促使班级的和谐共进。 三、“90后”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4]。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是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新教师因为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往往存在不科学性,这就对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新教师的授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因为刚刚大学毕业或毕业不久,他们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了解更多,所以不自觉地就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存储展现在课堂上,浪费课堂时间。另外,因他们跟学生年龄差距相对较小,更容易受学生影响,谈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这些都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故此,新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课前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授课要清晰直接。
2.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过程冗长繁杂。针对这一点,新教师可在课后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多做相应练习,不要对所有教学内容都“一视同仁”,而是要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弄清弄明并能熟练运用。
3.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不深入,导致没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但这个集体又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新教师应当课后多花时间与不同学生交流沟通,以了解其真实性格和内心想法,特别是其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然后根据意见作出适当的调整。
4.教学容易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如前所述,“90后”因其自身的成长背景往往导致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若是在教学之初就受到打击则可能会“一蹶不振”。比如,刚开始上课时激情四溢,后来因为学生对其不满或是不服管教、故意捣乱,这些新教师可能会有一种极强的挫败感,出现较大的情绪反应,导致其在以后的课堂上心情不悦、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极不利于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发展。因此,“90后”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就像孩子,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学会宽恕、包容,可采用课后谈心、家访等方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搜集他们喜欢的明星、歌曲、影片、游戏等以制造更多的交流话题。
学校是团队,班级是集体,“90后”新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工作中,增强团队观念、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研究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发展良好。“90后”教师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力军,他们的潜能无限,认识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zong_he/zong_he_news/201607t20160707_ 1427216_1.shtml
[2]黄敏. 对“90后”成长环境和特点的探究[J].高等教育,2011(8):63.
[3]尹凯丰,于钦明.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37.
[4]http://baike.so.com/doc/5373845-5609853.html.
【关键词】“90后”新教师 自身成长特点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0-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快速进入了新的科学技术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疾如雷电,信息储存与日俱增。社会快速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和人才,两者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因此,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供给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就必须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2015年全国初中教职工、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97.7%,分别比上年提高0.13和0.46个百分点[1],而这一数据在2005年底分别为95%和83.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由此可见,我国中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即便如此,许多学校和资深教育工作者依然发现近几年入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新教师按年龄段来看基本属于“90后”。要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首先需要分析“90后”教师自身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
一、“90后”教师自身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简述
“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成就巨大、社会结构激烈转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解放、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时期。[2]开放的社会氛围使得“90后”大学生个性色彩突出、欲望表达强烈,希望有广阔的平台去显示力量并赢得尊重。而现代科技的发展恰好为广大的“90后”拓宽了社交的渠道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自我。然而,有些人喜欢在各种社交工具中发表说说、晒图,并随时紧密关注与之有关的浏览、评论和点赞。这些行为显示出部分“90后”沉溺于虚拟世界,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方面仍有待加强。其次,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宠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就造成“90后”大学生团队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缺乏应有的集体荣誉感,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整体和全局利益。最后,“90后”大学生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具有“情绪心境化”的特点。[3]心境愉悦,心情舒畅时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感到满意,就算是做平时不感兴趣的事情也精神抖擞,显得动力十足;相反,若心境不佳,则做任何事情都无精打采。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势必会对其进入工作领域,特别是进入中学产生一定影响,因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级更注重的是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并不是个人主义思潮的“孤芳自赏”。
二、“90后”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们常常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对于“90后”这样一个在教育界渐渐冉起的群体,有必要分析其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以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强,教师越来越成为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职业。这些大学毕业生就包括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非师范院校或只是受过很少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个人兴趣、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稳定性往往是他们择业的初衷。
首先,就自身而言,这些新教师在专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范知识基础不够夯实;2.师范理论和实践之间联系不紧密;3.有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非师范院校出身或入职前只受过很少师范教育的教师的情况也不尽人意。所以,这些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大学生应当夯实基础、研究中学教学大纲、教育部各项文件,并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教育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活动,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以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他们的不足还表现在管理方面。现在的中学主要都是“00后”学生,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受互联网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的影响,思想中已建立起平等民主意识,在审视家庭、学校和社会时更多地将个人感受考虑在内,与传统的思维、制度发生碰撞和冲突。他们喜欢图片视频不喜欢文字,喜欢艺人偶像不喜欢榜样。面对具有这样特征的群体,“90后”新教师往往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缺乏技巧,拿捏不准交往的“度”,因为过远则有生疏之感,过近则生戏谑之忧。对此,新教师应当多阅读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书籍,尤其是关于“00后”学生成才轨迹的分析,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课堂幽默感。另外,新教师也应当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力求适当得体,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度,不近不远,做到课上师长、课下朋友。
最后,“90后”教师步入职场的起点较70后、80后更高,他们普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与学校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点问题:1.心高气傲,目中无人;2.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3.追求个性,团队观念和协作能力较弱。所以,第一,“90后”新教师应当明白到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前辈们耗尽青春教书育人十分伟大,他们经验丰富,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第二,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一个团队,学校的荣辱关系到每一位教师,同样,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才会创造出一个学校的辉煌。因此,做事的时候多考虑集体的利益。第三,应当知道每一位学生来学校都是为了接受全面均衡的教育,而不单单是某一学科,所以,需要团队协作培养出音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另外,对于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新教师而言,要协调各科老师之间的任务分配,促使班级的和谐共进。 三、“90后”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4]。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是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新教师因为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往往存在不科学性,这就对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新教师的授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因为刚刚大学毕业或毕业不久,他们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了解更多,所以不自觉地就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存储展现在课堂上,浪费课堂时间。另外,因他们跟学生年龄差距相对较小,更容易受学生影响,谈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这些都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故此,新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课前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授课要清晰直接。
2.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过程冗长繁杂。针对这一点,新教师可在课后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多做相应练习,不要对所有教学内容都“一视同仁”,而是要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弄清弄明并能熟练运用。
3.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不深入,导致没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但这个集体又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新教师应当课后多花时间与不同学生交流沟通,以了解其真实性格和内心想法,特别是其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然后根据意见作出适当的调整。
4.教学容易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如前所述,“90后”因其自身的成长背景往往导致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若是在教学之初就受到打击则可能会“一蹶不振”。比如,刚开始上课时激情四溢,后来因为学生对其不满或是不服管教、故意捣乱,这些新教师可能会有一种极强的挫败感,出现较大的情绪反应,导致其在以后的课堂上心情不悦、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极不利于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发展。因此,“90后”新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就像孩子,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学会宽恕、包容,可采用课后谈心、家访等方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搜集他们喜欢的明星、歌曲、影片、游戏等以制造更多的交流话题。
学校是团队,班级是集体,“90后”新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工作中,增强团队观念、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研究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发展良好。“90后”教师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力军,他们的潜能无限,认识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zong_he/zong_he_news/201607t20160707_ 1427216_1.shtml
[2]黄敏. 对“90后”成长环境和特点的探究[J].高等教育,2011(8):63.
[3]尹凯丰,于钦明.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37.
[4]http://baike.so.com/doc/5373845-560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