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通读课文,读中感悟,不断挖掘课文内涵,并进行批注。在交流中,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或不够透彻的,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领,感悟隐藏在其中的深刻内涵。下面就以几个教学片段介绍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以达到有效的教学。
一、借助插图、音像
插图、音像能还原语义所表达的情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柴》中“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句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孤独呢?老师出示了描绘这句话的图片,然后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墙和小女孩。
师:什么样的墙,什么样的小女孩?
生:一堵高大的墙和一个瘦小的女孩。
师:好呀!你读这句话。
生:我看到一堵冰冷的墙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师:墙是冰冷的,小女孩是可怜的,你读。
师:同学们,小女孩在墙角里坐下来,其实是想找一种依靠,但你们说这高大的、冰冷的、不会说话的墙能成为小女孩的依靠吗?
生:不能。
师:小女孩的内心充满了——
生:孤独。
师:是,无比的孤独!一齐读。
二、巧用概述语
概述语往往有提纲挈领的特点,用好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学生初步品读了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形象,执著追求、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后,老师出示“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着。”问学生:“这里的‘什么’指哪些呢?”引导学生说:“她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着。”从而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完整地把握课文的内涵。
三、对比
对比教学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教学效果和感染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是《为人民服务》中的。这篇文章是议论文,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细节描写,学生体验不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时,抓住了“而死”和“去死”进行对比品读,学生心底就会产生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而对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的痛恨。
师:谁能用一个字说出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生:死。
师:说说死的同义词,越多越好。
生:牺牲、去世、逝世、寿终正寝、架鹤西去、一命呜呼、毙命……
师:用这些去替换文中的“死”,再读读句子。你们用哪些词替换呢?为什么?
生:(略)
学生通过对比感悟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感悟了句子的感情色彩。再读这句时,崇敬与憎恨之情如潮水般汹涌。
四、糾错法
以误引正,大智若愚,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其中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个难点。在初步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出示了“金沙水拍云崖寒,大渡桥横铁索暖”,问学生这样可以吗?这样把“暖”与“寒”一调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思维处于积极高昂的状态,言语也就喷涌而出,“暖”“寒”的内涵就被挖掘出来,再扩展,再延伸。
?誗编辑 张珍珍
一、借助插图、音像
插图、音像能还原语义所表达的情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柴》中“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句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孤独呢?老师出示了描绘这句话的图片,然后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墙和小女孩。
师:什么样的墙,什么样的小女孩?
生:一堵高大的墙和一个瘦小的女孩。
师:好呀!你读这句话。
生:我看到一堵冰冷的墙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师:墙是冰冷的,小女孩是可怜的,你读。
师:同学们,小女孩在墙角里坐下来,其实是想找一种依靠,但你们说这高大的、冰冷的、不会说话的墙能成为小女孩的依靠吗?
生:不能。
师:小女孩的内心充满了——
生:孤独。
师:是,无比的孤独!一齐读。
二、巧用概述语
概述语往往有提纲挈领的特点,用好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学生初步品读了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形象,执著追求、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后,老师出示“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着。”问学生:“这里的‘什么’指哪些呢?”引导学生说:“她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着。”从而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使学生完整地把握课文的内涵。
三、对比
对比教学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教学效果和感染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是《为人民服务》中的。这篇文章是议论文,没有故事情节,没有细节描写,学生体验不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时,抓住了“而死”和“去死”进行对比品读,学生心底就会产生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而对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的痛恨。
师:谁能用一个字说出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生:死。
师:说说死的同义词,越多越好。
生:牺牲、去世、逝世、寿终正寝、架鹤西去、一命呜呼、毙命……
师:用这些去替换文中的“死”,再读读句子。你们用哪些词替换呢?为什么?
生:(略)
学生通过对比感悟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感悟了句子的感情色彩。再读这句时,崇敬与憎恨之情如潮水般汹涌。
四、糾错法
以误引正,大智若愚,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其中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个难点。在初步理解了字面意思后,我出示了“金沙水拍云崖寒,大渡桥横铁索暖”,问学生这样可以吗?这样把“暖”与“寒”一调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思维处于积极高昂的状态,言语也就喷涌而出,“暖”“寒”的内涵就被挖掘出来,再扩展,再延伸。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