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指出,所有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俄国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他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俄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尼·别尔嘉耶夫又说:"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民粹主义的思想只能存在于农民、农业国家中"。把这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就是只有在落后的农民国度中,才能有民粹主义这种特殊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在落后的农民国度发生这种现象呢?
一、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俄国,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的最深根源,既反映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愤怒抗议,也反映了他们面临新道路选择时对西欧资本主义血腥罪恶所产生的恐惧情绪。民粹主义作为最早萌生于"叛逆贵族"中间后来主要在平民知识分子当中传播的社会政治思潮,其实质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于俄国社会政治舞台,当时只是以零星个人和小团体(小组)的形式存在。沙俄在1853-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社会面临更加紧迫的选择:是任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自然发展下去,让农民进一步丧失土地沦为无产者,走一条"阴沉昏暗而血迹斑斑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保留俄国传统农民村社而避免西欧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攸关俄罗斯命运的重大选择面前,俄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先前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发生重组,一种更为强大的社会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其中心人物和思想领袖是尼·格·车尔尼雪夫斯基。沙皇政府以捏造的罪名判处这位思想领袖19年苦役,激起了更加强烈地抗议,引起了民粹主义的更大发展。
俄国民粹主义有各种各样的派别,有革命的和保守的,急进的和温和的,唯物主义的和宗教的,从"斯拉夫主义者到西方派的赫尔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者都是民粹主义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粹主义发生危机和分化,一部分开始从工人中寻找新的力量,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之路。
二、民粹主义的特征
民粹主义派流复杂,其共同思想特征概括如下:
1.信仰人民,崇尚人民
有人说,所谓"民粹派",就是因为他们自称为"人民的精粹",这不妨看做"民粹派"称谓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派都这样那样地信仰人民、崇尚人民,该名称含有"粹藏于民"的意思。在民粹派看来,人民(多数场合)是指农民和社会上的劳动阶级。
他们认为,"人民的生活本身总是合理的",相信,"在人民中保存着真正生活的秘密","在人民中潜藏着社会真理","人民是真理的支柱"。别尔嘉耶夫认为,"民粹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大地的特征,它依附于土地"。也就是由信仰人民、崇尚人民,到信仰大地、崇拜土地。
民粹派知识分子在人民面前总有一种忏悔意识和"罪孽感",认为他们的知识、智慧和进步,"是以多数人受奴役为代价换来的",他们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以为社会进步服务来"偿还"。
2.对一般文化抱鄙薄态度,反对文化崇拜
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所获得的全部文化都是人民创造的,而掌握文化的少数人则是靠着人民的血汗被养活并获得文化,仿佛文化本身也沾连上了剥削和罪孽的味道。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民粹派瞧不起甚至鄙视传统的大学。他们因为大学"同外界隔绝、脱离人民生活"而对它加以批判,认为"大部分教授是官吏",主张"把大学教育思想灌输到民间去"。
由于信仰人民,相信人民中潜藏着真理,人民是天然合理的,民粹主义者不是主张启蒙对象向启蒙教育者学习,而是相反,主张启蒙教育者--知识分子向其教育对象看齐,"企图把所有人都变成‘工人‘",变成工农劳动群众,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要求"上实现"普遍平等","而把最高需要压缩到最小极限"。
3.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
在民粹派看来,"米尔(即公社--引者)精神接近人民的本性,渗透到人民的整个日常生活中"。因此俄国需要农村公社,需要它的"社会主义"精神。
民粹派把充满宗法制传统的农村公社理想化,在他们看来,公社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它是可以避免弯路而通向未来人间天堂的桥梁。民粹主义主张"村社所有制",认为它"能在村社内部工人之间合理地分配土地",能合理地"充分经营",这里有着"劳动组合生活的萌芽","土地能获得最好的收成";能"使知识有用武之地","更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从这种对农民村社或农村公社的理想化描述中,看得出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探寻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完全相反,从过往古老公社的传统中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4.绕过资本主义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在社会政治纲领方面的这一特征,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
民粹主义之所以厌恶资产阶级,并怀有对资本主义的"恐惧症",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也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民粹主义作为后进农民国度的、主要反映农民思想观念的思想体系,其代表人物--民粹派,面对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血污和罪恶,充满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恐惧,为俄国正面临这种阴森可怕的前景而感到不寒而栗。在他们看来,只有避免西欧的资本主义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才能使俄国人民幸免此难。所以,民粹派说:"我们是迟到的民族,而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得救了。我们应该感谢命运,我们不曾有过欧洲的生活。欧洲的不幸,欧洲的绝境对我们是个教训。""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当代欧洲的可怜命运。"
别尔嘉耶夫的研究结论:民粹派"所有的人都指望俄罗斯避免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和罪恶,绕过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变为更好的社会制度。甚至所有的人都想:俄罗斯的落后状态恰恰是它的优势"。普列汉诺夫尚是民粹主义者的时候曾说:我们看不出有何根据俄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西欧资本主义通过工厂已实现了"集体劳动",剩下就是实现"集体占有制",而俄国则相反,俄国已有了居于优势地位的土地占有制--村社集体占有,这"构成了"俄国农民"对待土地问题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只要实行"集体劳动"就可以了。
把农民阶级看做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这是民粹派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民粹派在19世纪末也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但是认为,"按社会作用来说",工人阶级是"次于农民"的。
三、民粹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关系
列宁把俄国解放运动分为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贵族革命阶段、平民知识分子运动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他一向把"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称作"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还曾以赞同的口吻引述阿克雪里罗得的一段话:"既然民粹主义曾经是革命的,曾经反对过等级官僚主义国家和这个国家所支持的对人民群众的种种野蛮剥削和压迫,那么作适当修改之后,它应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组成部分。"19世纪8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曾做出种种努力,从民粹主义当中剥取"民主主义的内核"。列宁对革命民粹主义者一向予以高度评价。且不说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文化哲学上的联系,在社会政治纲领上甚至也存在着联系和继承性。一个突出的事例是,在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曾明确借用了社会革命党(最大的民粹主义党派)的土地社会化纲领,而放弃了他们自己原先的土地国有化政策。由于采用这一土地纲领,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是使十月革命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活动家,有不少人早年就是民粹主义者。众所周知,普列汉诺夫及其"劳动解放社"的同志都曾是民粹主义者。
实际上,布尔什维主义中的许多革命急进主义成分、许多极"左"成分,都可追溯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情绪",反资本主义"情结",主张"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就是"左"的根子。在"暴力"问题上,有些民粹主义者"做得更彻底",他们主张"要赛过1792年的那些伟大的恐怖主义者",宣称"为推翻现存制度必须比90年代雅各宾派所流的血多一倍,我们也不会害怕"。他们关于斗争策略的言论,"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同30年代斯大林对待中间力量的思想和手段如出一辙。
原载《史林》2002年第2期,作者马龙闪。
一、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俄国,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的最深根源,既反映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以及愤怒抗议,也反映了他们面临新道路选择时对西欧资本主义血腥罪恶所产生的恐惧情绪。民粹主义作为最早萌生于"叛逆贵族"中间后来主要在平民知识分子当中传播的社会政治思潮,其实质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于俄国社会政治舞台,当时只是以零星个人和小团体(小组)的形式存在。沙俄在1853-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社会面临更加紧迫的选择:是任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自然发展下去,让农民进一步丧失土地沦为无产者,走一条"阴沉昏暗而血迹斑斑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保留俄国传统农民村社而避免西欧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攸关俄罗斯命运的重大选择面前,俄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先前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发生重组,一种更为强大的社会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其中心人物和思想领袖是尼·格·车尔尼雪夫斯基。沙皇政府以捏造的罪名判处这位思想领袖19年苦役,激起了更加强烈地抗议,引起了民粹主义的更大发展。
俄国民粹主义有各种各样的派别,有革命的和保守的,急进的和温和的,唯物主义的和宗教的,从"斯拉夫主义者到西方派的赫尔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者都是民粹主义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粹主义发生危机和分化,一部分开始从工人中寻找新的力量,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之路。
二、民粹主义的特征
民粹主义派流复杂,其共同思想特征概括如下:
1.信仰人民,崇尚人民
有人说,所谓"民粹派",就是因为他们自称为"人民的精粹",这不妨看做"民粹派"称谓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派都这样那样地信仰人民、崇尚人民,该名称含有"粹藏于民"的意思。在民粹派看来,人民(多数场合)是指农民和社会上的劳动阶级。
他们认为,"人民的生活本身总是合理的",相信,"在人民中保存着真正生活的秘密","在人民中潜藏着社会真理","人民是真理的支柱"。别尔嘉耶夫认为,"民粹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大地的特征,它依附于土地"。也就是由信仰人民、崇尚人民,到信仰大地、崇拜土地。
民粹派知识分子在人民面前总有一种忏悔意识和"罪孽感",认为他们的知识、智慧和进步,"是以多数人受奴役为代价换来的",他们感到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以为社会进步服务来"偿还"。
2.对一般文化抱鄙薄态度,反对文化崇拜
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所获得的全部文化都是人民创造的,而掌握文化的少数人则是靠着人民的血汗被养活并获得文化,仿佛文化本身也沾连上了剥削和罪孽的味道。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民粹派瞧不起甚至鄙视传统的大学。他们因为大学"同外界隔绝、脱离人民生活"而对它加以批判,认为"大部分教授是官吏",主张"把大学教育思想灌输到民间去"。
由于信仰人民,相信人民中潜藏着真理,人民是天然合理的,民粹主义者不是主张启蒙对象向启蒙教育者学习,而是相反,主张启蒙教育者--知识分子向其教育对象看齐,"企图把所有人都变成‘工人‘",变成工农劳动群众,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要求"上实现"普遍平等","而把最高需要压缩到最小极限"。
3.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
在民粹派看来,"米尔(即公社--引者)精神接近人民的本性,渗透到人民的整个日常生活中"。因此俄国需要农村公社,需要它的"社会主义"精神。
民粹派把充满宗法制传统的农村公社理想化,在他们看来,公社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它是可以避免弯路而通向未来人间天堂的桥梁。民粹主义主张"村社所有制",认为它"能在村社内部工人之间合理地分配土地",能合理地"充分经营",这里有着"劳动组合生活的萌芽","土地能获得最好的收成";能"使知识有用武之地","更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从这种对农民村社或农村公社的理想化描述中,看得出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探寻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完全相反,从过往古老公社的传统中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4.绕过资本主义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在社会政治纲领方面的这一特征,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
民粹主义之所以厌恶资产阶级,并怀有对资本主义的"恐惧症",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也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民粹主义作为后进农民国度的、主要反映农民思想观念的思想体系,其代表人物--民粹派,面对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血污和罪恶,充满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恐惧,为俄国正面临这种阴森可怕的前景而感到不寒而栗。在他们看来,只有避免西欧的资本主义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才能使俄国人民幸免此难。所以,民粹派说:"我们是迟到的民族,而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得救了。我们应该感谢命运,我们不曾有过欧洲的生活。欧洲的不幸,欧洲的绝境对我们是个教训。""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当代欧洲的可怜命运。"
别尔嘉耶夫的研究结论:民粹派"所有的人都指望俄罗斯避免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和罪恶,绕过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变为更好的社会制度。甚至所有的人都想:俄罗斯的落后状态恰恰是它的优势"。普列汉诺夫尚是民粹主义者的时候曾说:我们看不出有何根据俄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西欧资本主义通过工厂已实现了"集体劳动",剩下就是实现"集体占有制",而俄国则相反,俄国已有了居于优势地位的土地占有制--村社集体占有,这"构成了"俄国农民"对待土地问题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只要实行"集体劳动"就可以了。
把农民阶级看做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这是民粹派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民粹派在19世纪末也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但是认为,"按社会作用来说",工人阶级是"次于农民"的。
三、民粹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关系
列宁把俄国解放运动分为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贵族革命阶段、平民知识分子运动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他一向把"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称作"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还曾以赞同的口吻引述阿克雪里罗得的一段话:"既然民粹主义曾经是革命的,曾经反对过等级官僚主义国家和这个国家所支持的对人民群众的种种野蛮剥削和压迫,那么作适当修改之后,它应该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组成部分。"19世纪80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曾做出种种努力,从民粹主义当中剥取"民主主义的内核"。列宁对革命民粹主义者一向予以高度评价。且不说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文化哲学上的联系,在社会政治纲领上甚至也存在着联系和继承性。一个突出的事例是,在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曾明确借用了社会革命党(最大的民粹主义党派)的土地社会化纲领,而放弃了他们自己原先的土地国有化政策。由于采用这一土地纲领,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是使十月革命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活动家,有不少人早年就是民粹主义者。众所周知,普列汉诺夫及其"劳动解放社"的同志都曾是民粹主义者。
实际上,布尔什维主义中的许多革命急进主义成分、许多极"左"成分,都可追溯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情绪",反资本主义"情结",主张"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就是"左"的根子。在"暴力"问题上,有些民粹主义者"做得更彻底",他们主张"要赛过1792年的那些伟大的恐怖主义者",宣称"为推翻现存制度必须比90年代雅各宾派所流的血多一倍,我们也不会害怕"。他们关于斗争策略的言论,"谁不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谁就是我们的敌人,而对敌人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同30年代斯大林对待中间力量的思想和手段如出一辙。
原载《史林》2002年第2期,作者马龙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