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转眼间,来十堰工作、生活已三十余年。从当年的青涩懵懂,到现在的成熟淡定;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此时的用度丰足;从开始的举棋不定,到如今的眷恋热爱……正应了那年冬天,与好友一起躺在厚厚的雪地上晒太阳时,她的一番喟叹:“过着过着,把日子过成诗了。”是呀,徜徉在诗意的日子里,细嚼慢咽,真正是“优味多,优味生活,快乐多”!
   樱花树下全家欢
  眷恋十堰,因为它是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
  称道它的冬雪夏雨,更称道它的秋月春花,尤其是那恣意张扬的樱花。识得樱花在故乡,倾慕樱花在上野,陶醉樱花在黄龙滩。
  芳菲四月,与老公一起,带着九十多岁的婆母和从外地回来度假的女儿,慢慢走在黄龙滩水力发电厂5A景区千余米的撒满樱花的大道上,享受宁静与美好,温馨与浪漫。
  累了,扶婆母靠在树下,坐在花中,坐在随身携带的小马扎上,围着老人谈笑拍照。粉红色的樱花雨落在婆母满头的银发上,落在女兒青春的笑靥上,落在我们暖暖的心坎上……片片含情,滴滴温润。
  渴了,打开背包,取出茶水,交换着轻呷几口。琼浆玉液,沁入心脾。再拿水果,互让着吃,周身清爽,通体舒畅。
  啊,春风十里,最欢喜的是和家人相游在樱花丛里。
   四方山顶野炊乐
  眷恋十堰,因为它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年前圣人孔子和其高徒曾晳的人生理想,今天已然成为我们师友的家常。
  犹记复工后,周末逸兴遄飞。电话约起,自备几个拿手好菜,恩师、同学四五家,驱车前往四方山植物园野营游乐区。
  第一次游四方山,是1992年四方山刚刚建成时。那时每年春游都会带学生从唯一登山路径——汉江路篷布厂桥头(西门)拾级而上,奔向山顶蔚为壮观的植物园。随着南门和北门的相继开放,先后建成的40多个景点,30多个花卉园,磁铁般吸引着我一有空就会轮换着从三个门进去转转。最近几年因怕伤膝盖,更偏爱南门广场和北门的花卉园,且每每“浅尝辄止”,鲜有从西门老路而上的。
  这次师友们不约而同地想“走西口”。一入山门,便惊讶不已:柏油路变宽、变直了,路边的风景变多、变美了,亭台轩廊,依山而建,自然天成!于是欢呼声、呐喊声、尖叫声,溢满山路。
  到得山顶,月季正肥,芍药尚艳,茶果已硕,梅子渐熟……植物们红红火火的激情,把我们秒化成顽童。都过五奔六的人了,上树的上树,摘果的摘果,摆造型的摆造型,采竹叶尖的采竹叶尖(据说这东西能清火)……
  “云淡风轻近午天”,乐易忘时,下午一点来钟,护园的工友们吆喝吃饭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过来。我们便叫停了游玩,准备用餐!地上的塑料桌布还没有铺好,热情的工友就让出了他们的简易饭桌,还送上一壶新烧的开水。
  于是,方盒、圆桶,杂然前陈,鸡鸭鱼肉,花生黄瓜,应有尽有;各家绝活,红烧干煸,焖炖蒸煮,自不输星级酒店大厨。奈何,时久温降,味减了几分,可趣味倒添了许多。
  那一刻,也才真正读懂了鲁迅先生的怀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万达广场嗨歌香
  眷恋十堰,因为它是一个可以安放身心的地方。
  “爱生活,爱十堰;爱时尚,爱万达……”每晚绕万达广场散步,悦耳的广场音乐反复播放,既近又缥缈。今年五一,侄子侄媳让我们切实地感受了一番“万达好声音”!
  劳动节一大早,身怀六甲的侄媳就打电话,坚决要我过节好好休息不做饭,中午一起去万达“鱼豆吉”,说要陪回十堰过节的妹妹好好玩一天。
  细心的堂哥堂嫂要给他们的堂妹暖心的呵护关照,我心底满是感激!
  “我们去嗨歌吧,反正也做不了别的事。我坐着听听你们唱歌,会很舒服的,五爹五妈,一定要一起啊!”吃完午饭,侄媳又安排下一个活动了。
  “我们还是回家休息吧!”我执意谢绝。一是担心她的身体,二是害怕她花钱。可侄子同步催促,说如果孩子生了的话,即使有想法,还没有办法呢,难得大家一同放松,要我成全。
  我和老公终于同晚辈们一起上楼去了好声音万达店。“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老公低沉的男中音响起,还真有点味道,我们都跟着哼唱。评分只能勉强及格,晚辈们还是一直点播我们熟悉的传统经典老歌:《小城故事》《爱拼才会赢》《又见炊烟》……虽忘词忘调,我们却忘形地嗨了起来: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那一刻,我明白了孔子为何“三月不知肉味”。
  女儿假后返岗,第一时间给我们寄回来一个“唱吧小巨蛋麦克风”,竟然有美声功能。我们偶尔在家吼几嗓子,再不用害怕邻居们反感“呕哑嘲哳”了。
  这一切的一切,惊艳了时光,丰盈了岁月。为此,我常常感恩生活的厚爱和馈赠,感恩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恩时代的优越及美好!
  郁达夫曾渴望:“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魅力十堰,浪漫车城,被繁密的小确幸温柔以待的我,愿三生三世,与你相恋!与你相恋,优味生活,快乐多!
其他文献
《流浪地球》是出自导演郭帆之手的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其中出现的大量中国元素成功地向海外观众传达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改编影片有助于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家庭观念  不同于西方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家庭和亲情。整部电影以一幅三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拉开序幕,刘培强带着儿子刘启在海边嬉
期刊
结婚,是终身大事,结婚照,更是弥足珍贵.家中就珍藏着一张1957年的父母的结婚照.泛黄的二寸照片上,父亲身穿绿色军装,头戴大盖帽,肩挎驳壳枪,目光炯炯,腰身挺拔;母亲身着绿色
期刊
我出生在苏北的农村,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管是风调雨顺为他们带来五谷丰登,还是天灾人祸让他们颗粒无收,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土地,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土地之于他们,已经不再是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而是演化为他们灵魂的皈依和精神的家园,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故土难离的情结。  至于我的父母对于土地的情感,我小时候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的,父母所说的“农业社”“大锅饭”之类
期刊
我8岁那年,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队里把农具和牛、马、驴等牲畜都分到了各生产小组。各生产小组再按照人口,把大牲畜作价平摊到个人。采取抓阄的办法,谁抓到了大牲畜,谁往外拿钱。我父亲那次的手气可真好,伸手抓到了写着马的那个阄,父亲又拿出了500块钱,那批枣红色的马就是我家的了。  父亲如获至宝,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这匹马。父亲首先盖了两间西屋作为马厩,一间喂马,一间他住。他说,一是怕马被偷走了
期刊
作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包含着众多隐语。只有破解这些隐语,才能推进《西游记》研究。本文依据世德堂本,对关系到整个故事的若干神秘数字进行探讨。  在《西游记》第三十四回中,巴山虎、倚海龙二怪奉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之命,去请九尾狐狸精。孙悟空变作的苍蝇“赶上巴山虎,钉在他身上。行经二三里,就要打杀他两个。又思道:‘……等我且问他一问再打。’好行者,嘤的一声,躲离小妖,让他先行有百十步,
期刊
“书为心画”这一书画创作的本体论表述观点成熟于宋代。宋人注重艺术创作者的人品、胸次、学养等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书者学书、创作等方面有制约和决定作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书法意、趣、韵的属性的地位和价值。  一、苏轼以前的“书为心画”书史观探析  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篇》中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强调“言”与“书”的社会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期刊
川端康成(1899-1972),毕业于(现在)东京大学国文科,是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家。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伊豆舞女》是其初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1926年发表于《文艺时代》杂志上。该篇小说是以作者1918年19岁时在伊豆天城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写成的。《伊豆舞女》作为青春文学,描写了由于“孤儿气质”而烦恼的学生“我”在伊豆之旅中与天真烂漫的舞女相遇,而被治愈的过程。  关于《伊豆舞
期刊
若论古代诗歌评论家,我最喜清代袁枚(1716-1797).40岁辞官告归,筑园江宁小仓山,号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江南宁静园林,《随园诗话》如山间溪流,奔泻而出,潺潺而响.“
期刊
公元805年,由于唐代“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天的常德)任司马,这一去就是十年,从33岁到43岁,刘禹锡人生最好的年华就是在朗州这片土地上度过的。从政治前途来看,朗州似乎是他人生的失意之地,但也正是如此,这里也是他思想境界的升华之地。刘禹锡现存有800余首诗歌和200多篇文赋,而其中有200多首(篇)是在朗州创作的,并且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刘禹锡在朗州的十年,为朗州注入了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