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养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8岁那年,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队里把农具和牛、马、驴等牲畜都分到了各生产小组。各生产小组再按照人口,把大牲畜作价平摊到个人。采取抓阄的办法,谁抓到了大牲畜,谁往外拿钱。我父亲那次的手气可真好,伸手抓到了写着马的那个阄,父亲又拿出了500块钱,那批枣红色的马就是我家的了。
  父亲如获至宝,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这匹马。父亲首先盖了两间西屋作为马厩,一间喂马,一间他住。他说,一是怕马被偷走了,二是这样喂马也方便了许多。父亲对待这匹马比对他自己还好。春天里,青草很小也很少,可父亲不辞劳苦,到处去割草,并且让我和妹妹一放学就挎上篮子去地里割草。那匹马见了青草,犹如饥饿的人见到了馒头一样,用它那长长的大舌头卷来卷去,三下五除二,就把我割来的草吃光了。
  夏天一到,草就多起来了。父亲除了干完地里的活儿和大队的活儿之外,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起镰刀,推上排车,赶到田间地头,很快就割来满满一车青草。有时,还会到西坑里把割来的草洗干净,怕马吃了带泥的草会生病。一天,我家来了亲戚,母亲做好饭菜,刚倒上酒正准备喝酒,父亲一看马没草吃了,拿上两个馒头,拿起镰刀,拉上排车,对客人们说:“也不是外人,我去割些草来喂马,你们先喝酒吧!”边说边吃着馒头往外走。在父亲的眼里,他的马才是第一位。
  转眼到了秋收秋种时节,犁地的时候,我们三家的马凑在一起拉一把犁子。我二伯扶犁赶马,我父亲和我负责撒化肥。父亲看到我二伯一个劲儿地拿鞭子抽我家的马,让我家的马使劲儿拉犁子,其余两匹马则偷懒,父亲生气极了,说我二伯太偏心,用马和用人一样,不能这么黑心。然后,我父亲扶犁赶马,不让我二伯赶了。
  后来,聪明的父亲为了给别人家耕地挣钱,又托远在内蒙古的我的二姑夫给他买了两匹蒙古马。这两匹马还是贷款买的。加上我家原来的那匹,三匹马拉一把犁子正好。那时候除了我家,别人家都没有三匹马。所以,靠着这三匹马,我父亲给别人家耕地、耙地没少挣钱。耕完地,耙完地之后,还要用马拉耧车播种,我家的三匹马又派上了用场。这个时期马最累,父亲不惜买最好的饲料喂马,还让我母亲烧咸汤给马喝,简直享受着人一样的待遇。每天这三匹马干完活,我父亲都要用笤帚把马身上扫干净,再让它们在地上打滚儿。他说,这是马最好的放松。
  农忙过去后,我家的马也没闲着。父亲会用马套上排车去给人家工地上运砖头、石头、砂子、石灰等建筑材料,每天也能挣不少钱。再后来,我们这里开了煤矿,父亲就用马车运煤挣运费。有一次,去山上拉石头,路不好走,我家的那匹马摔倒在了路上,受伤了。父亲赶忙用車自己拉着那匹马,送到兽医站让兽医诊治。父亲像陪护病人一样陪护着那匹马,直到伤愈为止。谁家有嫁闺女的,也用我家的马车,人家说我家的马都是枣红马,吉利。
  再后来,农业机械化兴起,马渐渐退出了农业生产和运输。但我们这个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头脑灵活的父亲就把马车改成了旅游观光车。用这样的马车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们,特别是外国人喜欢坐父亲的旅游马车。靠着这个,父亲还挣了不少外汇呢。
  父亲常说,他最喜欢马,战争年代,战马奔赴疆场。后来,马拉车、拉犁、拉人,还供人骑。吃的是草,却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马不停蹄、马到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马,做像马那样的人。父亲是农民,学问不高,却这么懂马、爱马,悟出了马身上的真谛。今天,我们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下建设新时代,不是更需要发扬马的这些精神吗?
其他文献
跨入新世纪,父母日渐衰老.rn父亲像只旋转不停的陀螺,辛苦一生,劳而不辍.踏着新世纪的年轮,依然保持着正常旋转的状态.不是拿着铁铲点瓜,就是握着锄头种菜;不是拿着扫帚扫院,
期刊
每逢清明,中国人即便琐事缠身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怀着深深的哀思,带着自己的儿孙去祭奠仙逝的长辈,这是中国人对仙逝的长辈悼念、缅怀的传统仪式,也是弘扬从古至今的传统美
期刊
爸爸,我想您。  您离开我们十二年了,可是,多少次,多少次我在梦里与您相见。您依旧那样亲切,那样慈祥!我不舍得,不舍得离开您!  我记得那是1985年,我刚刚新婚。天近暮色时,我去三十里外的县城接下班的妻子。我们回来却不见您的身影,母亲说您去接我了。此时外面万家灯火,屋内温馨而祥和,崭新的家具闪着鲜艳的色彩。可我的心中却泛起一股酸酸的味道,直沖咽喉。爸呀!我已经成人,已经五尺五高。可您,却忘了自己
期刊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独到的题材选择和如诗如画的语言运用,表达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和审美倾向,探讨陈
期刊
母亲做的饭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饭,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声音!   ——题记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街里玩耍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到了学龄期,可能是每天在学校憋得太久的原因,一回到家,就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跟小伙伴们到街上疯玩去了。往往是一玩就玩到天黑,直到母亲在整条街上喊着我的名字,叫我回家吃饭,我才带着一身土和一身臭汗跟着母亲往回走。每次往回走时,母亲总是
期刊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并且在《论语》二十篇中均有出现.可以说君子的思想贯穿《论语》全文.从“君子”一词在《论语》中的出现的频率也不难看出孔子对于“君子”
期刊
那个女人,其实和我缘分很短,短到在我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仿佛昙花一现.然而,她却影响着我的婚姻和家庭,影响着我的后半生,让我感念她一辈子.她,就是我的婆婆.rn一语定姻缘rn毕
期刊
《流浪地球》是出自导演郭帆之手的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其中出现的大量中国元素成功地向海外观众传达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改编影片有助于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家庭观念  不同于西方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家庭和亲情。整部电影以一幅三世同堂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拉开序幕,刘培强带着儿子刘启在海边嬉
期刊
结婚,是终身大事,结婚照,更是弥足珍贵.家中就珍藏着一张1957年的父母的结婚照.泛黄的二寸照片上,父亲身穿绿色军装,头戴大盖帽,肩挎驳壳枪,目光炯炯,腰身挺拔;母亲身着绿色
期刊
我出生在苏北的农村,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管是风调雨顺为他们带来五谷丰登,还是天灾人祸让他们颗粒无收,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土地,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土地之于他们,已经不再是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而是演化为他们灵魂的皈依和精神的家园,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故土难离的情结。  至于我的父母对于土地的情感,我小时候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的,父母所说的“农业社”“大锅饭”之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