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高中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以达成新课标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实例,提出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究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策略,希望为促进教学模式转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达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24-01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将生物科学理论诞生到发展的动态过程加以阐述,是科学家在探究生物科学理论中的艰苦奋斗经历和曲折探索过程的写照,既是所学生物科学理论的研究背景,又具备较高的科学教育价值,也是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的体现。
一、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生物科学史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探索发现研究生物科学的过程,往往具备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每项科学成果背后,不光有科学家辛苦研究的汗水,也充满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机缘巧合。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并提出起源于花圃花草和树木间的小块菜地,在这块菜地里进行自己管兴趣的豌豆性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生物科学理论的教授过程往往是枯燥单调的,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将有趣的生物科学史作为导入或插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高中生的大脑疲劳,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知识探究过程的再现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更新
科学史是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和逻辑分析的过程再现,学生在科学史的了解和学习中可以学会生物科学理论从发现提出到成功验证运用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生物理论的形成过程。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实验中运用道德控制变量和统计的研究方法,来准确记录豌豆遗传性状并发现规律。教师利用生物科学史教学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生物学家的探索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每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可能是几位科学家毕生研究成果和心血的汇集,研究过程可能跨越了整个世纪,在高中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家的研究事迹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家们那份即使得不到理解支持依然坚持研究的决心和不惧失败勇往直前的人格魅力,都能启发并感召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及人生价值观。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为例,从1771普利斯特利发现植物具备更新空气的光合作用开始,到1939年鲁宾和卡门确定光合作用氧气的来源及最后爱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验证成功,光合作用的探索发现过程历经了300余年的坚信困苦,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毕生研究才将这一研究成果展现在世人眼前,学生在科学史学习中和对伟大科学精神的震撼体验中丰富自身的科学素养,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二、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一)將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获得学习动力的前提,将充满趣味的科学奇闻异事、感人肺腑的科学事迹作为课前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教授内容做好心理预设,为课程的高效开展和获得良好教育影响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可以引入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道尔顿红绿色盲的故事,道尔顿在圣诞节将樱桃红袜子当做“棕色”袜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母亲遭受质疑后,询问周围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有相同看法外,其他人均认为袜子是鲜艳的红色。后来道尔顿针对此事认真比较分析,自己成为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并写下《论色盲》。将这个趣味的生活故事引入伴性遗传教学,将枯燥严谨的生物科学更加拉近生活,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好奇心。
(二)将生物科学史作为探究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科学史包含了科学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到设计实施实验完成验证得出推论的全过程,将生物科学史作为学生的探究引导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如在DNA遗传物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追寻科学家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大胆运用控制单一变量、同位素追踪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的全过程,直到得出正确的推论。
(三)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补充材料加深学生记忆理解
人教版的教材新增了很多关于生物科学史的专栏和板块作为拓展延伸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与生物科学史相关的读物或网页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拓展,除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作用外,还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取向的养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科学前沿的研究现状,写下阅读笔记,做到学习知识的与时俱进。也可以以生物科学史的时间线为顺序,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人类的生物知识认识发展之路,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知识脉络,做到生物知识与生物科学史的有机融合。
(四)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外迁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除课内生物科学史的有效运用外,教师还可以生物科学史为基础开展相关课外活动,例如生物科学史知识的专题讲座、生物科学史知识竞赛以及生物理论发展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搜索生物科学史内容及生物理论发展前景,在活动开展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有效迁移与课外活动中,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
总结
综合而言,教师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可以对高中生物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同步发展,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前导入、探究支架、补充材料、课外迁移等多种途径实现生物科学史与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牟香义. 基于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深度学习实践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田静茹.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及实践[D].黄冈师范学院,2020.
作者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广东;佛山;528000)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24-01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将生物科学理论诞生到发展的动态过程加以阐述,是科学家在探究生物科学理论中的艰苦奋斗经历和曲折探索过程的写照,既是所学生物科学理论的研究背景,又具备较高的科学教育价值,也是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的体现。
一、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生物科学史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探索发现研究生物科学的过程,往往具备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每项科学成果背后,不光有科学家辛苦研究的汗水,也充满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机缘巧合。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并提出起源于花圃花草和树木间的小块菜地,在这块菜地里进行自己管兴趣的豌豆性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生物科学理论的教授过程往往是枯燥单调的,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将有趣的生物科学史作为导入或插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高中生的大脑疲劳,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知识探究过程的再现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更新
科学史是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和逻辑分析的过程再现,学生在科学史的了解和学习中可以学会生物科学理论从发现提出到成功验证运用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生物理论的形成过程。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实验中运用道德控制变量和统计的研究方法,来准确记录豌豆遗传性状并发现规律。教师利用生物科学史教学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生物学家的探索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每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可能是几位科学家毕生研究成果和心血的汇集,研究过程可能跨越了整个世纪,在高中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家的研究事迹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家们那份即使得不到理解支持依然坚持研究的决心和不惧失败勇往直前的人格魅力,都能启发并感召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及人生价值观。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为例,从1771普利斯特利发现植物具备更新空气的光合作用开始,到1939年鲁宾和卡门确定光合作用氧气的来源及最后爱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验证成功,光合作用的探索发现过程历经了300余年的坚信困苦,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毕生研究才将这一研究成果展现在世人眼前,学生在科学史学习中和对伟大科学精神的震撼体验中丰富自身的科学素养,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二、将生物科学史教育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一)將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获得学习动力的前提,将充满趣味的科学奇闻异事、感人肺腑的科学事迹作为课前导入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教授内容做好心理预设,为课程的高效开展和获得良好教育影响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可以引入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道尔顿红绿色盲的故事,道尔顿在圣诞节将樱桃红袜子当做“棕色”袜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母亲遭受质疑后,询问周围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有相同看法外,其他人均认为袜子是鲜艳的红色。后来道尔顿针对此事认真比较分析,自己成为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并写下《论色盲》。将这个趣味的生活故事引入伴性遗传教学,将枯燥严谨的生物科学更加拉近生活,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好奇心。
(二)将生物科学史作为探究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科学史包含了科学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到设计实施实验完成验证得出推论的全过程,将生物科学史作为学生的探究引导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如在DNA遗传物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追寻科学家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大胆运用控制单一变量、同位素追踪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的全过程,直到得出正确的推论。
(三)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补充材料加深学生记忆理解
人教版的教材新增了很多关于生物科学史的专栏和板块作为拓展延伸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与生物科学史相关的读物或网页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拓展,除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作用外,还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取向的养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科学前沿的研究现状,写下阅读笔记,做到学习知识的与时俱进。也可以以生物科学史的时间线为顺序,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人类的生物知识认识发展之路,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知识脉络,做到生物知识与生物科学史的有机融合。
(四)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外迁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除课内生物科学史的有效运用外,教师还可以生物科学史为基础开展相关课外活动,例如生物科学史知识的专题讲座、生物科学史知识竞赛以及生物理论发展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搜索生物科学史内容及生物理论发展前景,在活动开展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有效迁移与课外活动中,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
总结
综合而言,教师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可以对高中生物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同步发展,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生物科学史作为课前导入、探究支架、补充材料、课外迁移等多种途径实现生物科学史与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牟香义. 基于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深度学习实践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田静茹.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及实践[D].黄冈师范学院,2020.
作者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广东;佛山;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