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以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职业教育正朝着面向人人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中考分数低或零分数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问题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生源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我校学生生源结构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乡镇和农村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在他们生理、心理发展而又未成熟的时期,就过早地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和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他们又往往会感到现实的校园学习、生活与其理想有一定的相距,面对完全新的环境而失落,彷徨,抑郁,偏执,无所适从,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或加剧,并且时常困扰影响着他们。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2)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5)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等。面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完善机构,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要领导重视,更新观念。要建立起由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2012年,我校通过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的创建活动,确立了“全员参与,全程心育,以生为本,幸福成长”的心育理念,形成了“教务科→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学生”、“专业科→班主任→班级”和“团委、学生科→心理咨询室→学生”三线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以发展性心品教育为主,以补救性心理咨询治疗为辅;以心理预防为主,以心理干预为辅;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塑造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加强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纳入学校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我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干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以上证书的有166人,基本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培训,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能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教育中。
三、提高认识,积极倡导“心本德育”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倡导“心本德育”,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合的观念,要与学生在心灵上有接触,换位思考。传统的德育工作者易以老自居,以权压人,而当代的中职生平等意识又是最强烈的。如果德育工作者仍是以一种“说道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就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德育收不到实效。我们德育工作者要积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和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关注新形势,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科渗透,让学生在全程心育中成长
学校要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相信学生当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会大大减少。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女生专题讲座、环境适应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辅导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测试、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他们心理波动变化的轨迹,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及时的疏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理智对待挫折,既要看到挫折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挫折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情绪,纠正行为偏差,从而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我校以“心之语”协会为载体,积极开展“放心飞扬”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辅导者和被辅导者是身边的伙伴,彼此朝夕相处,年龄相同,有共同语言,关系平等,因而“心之语”协会志愿者可随时发现身边有不良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同学,给予他们及时帮助,充分发挥“朋靠教育”的作用。我校《“放心飞扬”心理咨询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于2008、2010年分别获得了广东省财政志愿服务专项资金资助。
六、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是一个动态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学生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家庭生活重大事件,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帮助家长加深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等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不断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我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雷锋月”、“女生节”、“体育节”、“文艺汇演”、“毕业生汇报展演”、“社团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月”和“校园明星·榜样工贸”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2011年,我校在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把“以社团建设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项目作为特色项目进行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养成阳光、健康和积极的心理。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3]汪永智.教育调查:构建科学体系破解中职德育难题[N].中国教育报,(3).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职业教育正朝着面向人人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中考分数低或零分数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问题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生源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我校学生生源结构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乡镇和农村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在他们生理、心理发展而又未成熟的时期,就过早地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和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他们又往往会感到现实的校园学习、生活与其理想有一定的相距,面对完全新的环境而失落,彷徨,抑郁,偏执,无所适从,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或加剧,并且时常困扰影响着他们。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2)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5)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等。面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完善机构,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要领导重视,更新观念。要建立起由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2012年,我校通过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的创建活动,确立了“全员参与,全程心育,以生为本,幸福成长”的心育理念,形成了“教务科→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学生”、“专业科→班主任→班级”和“团委、学生科→心理咨询室→学生”三线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以发展性心品教育为主,以补救性心理咨询治疗为辅;以心理预防为主,以心理干预为辅;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塑造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加强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纳入学校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我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干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以上证书的有166人,基本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培训,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能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教育中。
三、提高认识,积极倡导“心本德育”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倡导“心本德育”,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合的观念,要与学生在心灵上有接触,换位思考。传统的德育工作者易以老自居,以权压人,而当代的中职生平等意识又是最强烈的。如果德育工作者仍是以一种“说道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就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德育收不到实效。我们德育工作者要积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和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关注新形势,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科渗透,让学生在全程心育中成长
学校要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相信学生当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会大大减少。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女生专题讲座、环境适应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辅导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测试、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他们心理波动变化的轨迹,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及时的疏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理智对待挫折,既要看到挫折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挫折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情绪,纠正行为偏差,从而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我校以“心之语”协会为载体,积极开展“放心飞扬”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辅导者和被辅导者是身边的伙伴,彼此朝夕相处,年龄相同,有共同语言,关系平等,因而“心之语”协会志愿者可随时发现身边有不良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同学,给予他们及时帮助,充分发挥“朋靠教育”的作用。我校《“放心飞扬”心理咨询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于2008、2010年分别获得了广东省财政志愿服务专项资金资助。
六、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是一个动态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学生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家庭生活重大事件,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帮助家长加深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等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不断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我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雷锋月”、“女生节”、“体育节”、“文艺汇演”、“毕业生汇报展演”、“社团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月”和“校园明星·榜样工贸”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2011年,我校在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把“以社团建设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项目作为特色项目进行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养成阳光、健康和积极的心理。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曹梅静.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M].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3]汪永智.教育调查:构建科学体系破解中职德育难题[N].中国教育报,(3).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