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模式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只有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系统地设计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践体制,才能实现。
  【关键词】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系统方法;教学模式;实践;建构主义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等重要结论,其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运用系统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调。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应该能够胜任以下工作:1、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含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技术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3、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
  如何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使之符合社会的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来看以下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从局部开始,强调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程从整体人手展开至部分,强调知识体系、大概念。教学内容严格忠实于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动态系统地选取内容。教学资源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和手册。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原始信息和可被操纵的材料。教学信息为学生准备妥当、设计完好的信息包。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学过程学习主要是被动的重复和记忆过程,学习者本身很少主动学习。学习是交互式的,学习者主动学习新知识,努力实现意义建构,但在有些情况下,仍采取被动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传递是单向的。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有时也使用采取单向集中传播方式,迫使学习者记忆一些知识。教师角色指示者、专家和权威,处于主宰地位。发问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商者、谈判者,基本上处于同学习者平等的地位,必要时,处于主宰地位。学生角色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像,主要是独立学习,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处于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评价通过测验、正确答案来评价学生,强调结果。评价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既通过测验也通过学生的作品、试验报告和观点,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知识状态知识是静态的。知识是动态的,随着我们的经验而改变。通过上面的列表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果: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不停的给他们灌输大量的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记忆、模仿能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协助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主要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新型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许多中小学经常请教育技术专家对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初具规模。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理所应当地走在其他专业教师的前面,然而纵观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不难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绝大多数教师仍然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着自己的专业课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仍处于主宰地位,根本谈不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接受着填鸭式的教学。想一想,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如何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想使我们本专业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我们就要进行深刻地反思,所有的教师要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解放自己的思想,勇于批判自己,勇于向其他人学习;学生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辨证地吸收并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般最难做到的。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模式几十年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宰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绝对的权威,绝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家长式的作风:为学生准备教材,教学时严格遵循教材,备课时细致入微,把教材中各种疑难问题都做出详尽的标准答案,然后把这些教学信息不厌其烦传授给学生;教师充当专家的角色,基本上不给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机会,也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质疑、辨析,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考试时,就是笔记搬家,以自己讲授的作为标准答案。学生经过十几年传统教学模式的洗礼,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而是习惯于灌入式教学,喜欢教师把知识总结好,然后直接传授给他们,“吃教师嚼过的馍”,把教师看作神灵(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此起着巨大的作用)继续着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学习生活。即使有些学习者对这种教学模式不满,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有所怀疑,但在教师的权威面前,为了自己的学分,不得不止步。这种模式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若突然改变,教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很难适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笔者曾经在教授《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时进行了一点探索,结果学生几乎不能适应,他们不习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动者,不习惯没有指定的教材、标准的答案,不习惯上课时没有笔记记,更不习惯上课时积极的参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思考,不敢回答,而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当中经常又不自觉地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但无论如何困难我们也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新型的交叉学科,教师来源广泛,背景有很大差异,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也要进行培训和再学习,使所有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教师应主动把自己从主宰的位置退下来,抛弃家长式的作风,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和学生平等的高度,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对话,激励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学习,提出不同的见解,不要恐惧自己被自己的学生驳倒、超越。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社会,个人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即使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强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作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比自己更有知识,看成最大的乐趣和成就。同时,在教师同学生交流过程中,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者还是教师的教师和学习伙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把原始的信息和材料交给学习者,让学习者主动地分析材料,引导他们学习,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习者,更不能充当保姆的角色,全面承包。作为学习者也要自我突破,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知识,主动地建构知识,不等不靠教师;要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学习伙伴,甚至是学习工具,敢于突破教师的权威,同老师争辩,不要把自己看作老师的影子,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加强同学习伙伴的交流,通过协作交流,能提高学习效率,了解知识各个方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作为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就业压力,在学习中就要把自己的学习同自己的未来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要科学大胆地创新,努力实践,自我加压。
  其次,高等院校要改变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鼓励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然是传统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必须按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还是必须接受老的教学模式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评价依然停留在对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教案编写、班级授课等传统环节进行评估,若教师不和学校保持高度一致,用新型教学模式去教学,往往会被看作异端,认为此举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被看作胡闹,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国教师评职称和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情况没有任何关系,一般仅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通俗的说就是和教师的论文多少以及在何种级别的学术刊物发表的有关。的确,在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由于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所付出的劳动要比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所需的劳动要大的多,但是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根本不考虑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所以教师为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了求稳,为了评职称,也没有动力和胆量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学习者的评价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我们现在对学习者的评价仍然主要考虑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一些定量的标准,很多学校更是以考试论英雄,考试题目僵化呆板,以检查学习者的记忆能力为目的,基本上是按着行为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出现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极大地挫伤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实现在教学中应用新型教学模式,高等院校就要对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抛弃过去对各个学科实行一刀切的办法,应当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质量实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放权给各个系科,针对不同的学科制定出动态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学习,甚至可以把教学改革同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促使教师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把学生的素质的高低也作为考评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还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这样也可以对教师起监督促进的作用。作为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评,大家都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要比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全面的多、客观的多,同时通过自评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作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往往比对教师的评价更复杂。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实际性,提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时也要引进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结果评价中最基本的变化就是在确定评价的目标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那么我们提出评价目标就不一定符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事实上任何评价目标也不可能比学习者本身更好地评价知识的建构。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定量的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定性分析。现在大家都知道学习并不是仅仅要求学习者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的,记住教师和教材所传授的知识,而是要求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但评价是应参照目标的,否则便会陷入无标准的虚无主义,因此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价要依据客观的、可操作的行为教学目标,对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但对结果的评价绝不能是学习评价的全部,更多的评价应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参与情况、存在问题、学习者建构的创新性、学习者对整个集体学习效果的贡献,并进行分析、诊断、评价,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通过以上的评价,更有利于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用系统的观点来建设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把教学设计理论运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是不断的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科学技术等学科中汲取营养而发展起来的。从视听媒体、程序教学机器到信息技术设备,从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到建构主义观的引入,从单纯研究技术、媒体到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以及现在的整体论,教育技术学都在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引进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使自身走在教育的前沿,并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引进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育技术学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技术是一门前沿学科,没有现成的路给我们走,因此我们不可能像其它学科一样制定出完备的培养计划。教育技术学要用系统方法来规划自己的学科体系,我们要根据学科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培养计划,让课程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很多,每一个学生不可能是全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结合本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情况及所面临的教育问题的特点。因而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设置,应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置于当地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根据现有的资源与约束条件,又要考虑到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避免照搬某种模式的机械作法。这样学习者通过几年系统地学习,就基本上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有整体的认识,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所了解,为自己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也要把系统方法引进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些课程之间有紧密关系,这时就要注意开课顺序的问题;有些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时就要考虑学习内容重复的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统筹兼顾,组织所有的教师参与讨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进行联系,避免重复或遗漏学习某一章节的情况。具体教学时,教育技术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分别采取班级授课制、小组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科学地选用教学媒体。在教学方法上,现在有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比较适合教育技术学许多专业课的教学。例如,在摄影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比课堂讲授法教学效果要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者的系统思维会得到培养,学习者在以后工作中也会自觉运用系统方法,并且学习者的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辨别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 建立完整实践体系,使学生从实际中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加深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教育技术学也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所有的要求,同时学校的教育和实践毕竟和以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社会工作中站住脚,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树立“社会即教育”的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见习、实习体系,而不仅仅是毕业前的一次实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提高学校资产的利用率。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自主的时间越来越多。学校就要应学生的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学习。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计算机产品。在业余时间开放各种教学资源,势必加重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但可以采取学校补贴结合适当收取学生服务费的方式,对教师额外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学校的工作,这样既锻炼了学习者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例如,学校网站的建设、图书管理、摄影摄像、学生数据库的建立,甚至部分实验室的建设。
  (2)系统运用微格教学,提高学习者教学水平。微格教学是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被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师范生训练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一次微格教学培训,而且现行微格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将成为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育技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能。因此必须对现行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改革。首先要增加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技能的培养。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技能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技能,更重要是学生对信息媒体操纵能力、信息获取技能、信息的处理技能、课堂组织技能、学习情境创设技能、提问引导技能、协作技能等。其次要对微格教学教学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微格教学的内容数字化,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通过光盘刻录、视频点播等各种形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微格教学情形和一些优秀的案例,以便于分析、模仿、提高。再次要把微格教学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增加微格教学的次数和时间,使学习者的教学技能得到系统的锻炼。
  (3)课程教学中,增加学习者自教的机会,让学习者提前走向真正的教学。在有些课程教学当中,可以让学习者充当教师的角色。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都来教授同一个知识点,这样既增加了学习者实际教学的经验,也加深了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更客观的了解学生,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评价。
  (4)让学习者参加科研活动。现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课题很多,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就是教改人员的不足。许多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这样既可以部分解决人员不足的矛盾,也增加学习者参加实践机会,使学习者的知识得到检验,信息处理能力也有提高。
  (5)鼓励学习者结合专业特点,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很多,社会上有很多场所可供实践。电视台,可以锻炼学习者摄、录、编的技能,提高学习者创意水平和艺术修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可以让学习者参与教改和培训,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系统思维,增强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IT企业,学习者的计算机实践更接近实际,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艺术水平都可以得到展现。这些实践机会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许多实践机会,学校往往是无法提供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随着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转轨,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推进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转轨的思想基础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要
期刊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工作;适应课改  1 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
期刊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科学首先是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形式,然后才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作为这一活动结果的知识,这两个方面构成科学本质的最重要的、内在的东西。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也是由科学活动注入灵魂或精神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备课又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基于此,深化备课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备课中往往只考虑如何“讲清知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得更好。因此,虽然教师千方百计追求教案的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由于教案缺乏考虑“学生”,最后往往只是教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并以《雪》一文为例,对“准确把握主旨是准确理解语言的前提”进行了探析,对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不同解读对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的挖掘的制约、不同主旨背景对语言解释的合理性影响等作了探析。  【关键词】解读;准确把握主旨;教学内容确定  之前,也就曾苦苦思索鲁迅先生《雪》一文的主旨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1,2)彭兴奎老师的《也谈(雪)的主旨——兼谈教学处理》一文
期刊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如何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从三个方面简论如下:  1 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历史反思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纵览中国古代、近代教育史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那么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该如何做呢?经过一段时间来的教改实验和反思,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地规范和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我们经常讲“新课改”,天天在进行“新课改”,但究竟什么是“新课改”,又有几人能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新课改”的异化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课堂改革;数学;创新教育  1 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学生对学习不能集中注意而导致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本文从社会、教师、教材、情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并提出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对策,即:触发热点,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学习目的性;创设情境,让课堂变得轻松和谐;激发情感,让师生亲密无间;巧妙设疑,让学生在启迪中受益;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提高教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对教材进行选择、创造、应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用哲学眼光来解读语文教材。  【关键词】解读;语文教材;哲学眼光  1 学生与自我——基于学生发展要求解读语文教材  在钻研语文教材时,我们要突出全人发展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导向、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