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基本上都要向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数学练习的安排,一般出现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上,新知的应用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之后及课堂的总结阶段,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促进学生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一、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精心设计练习
恰当地对知识进行迁移,是使旧知同化为新知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铺垫练习:(1)粮店运来3车大米,每车2000千克,共运大米多少千克?(2)粮店原有大米350千克,又运来大米6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这两道题是学生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很快解答出来,然后把第(2)题中“又运来6000千克”换成“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就变成我们要学习的例题,粮店原有大米350克,又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通过比较,既为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了解题中的中间问题及分析方法,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又突出了新知识教学的关键,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在教学的重、难点、关键上,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学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204×16=3264,计算20.4×16 、 2.04×16、 204×1.6、 20.4×1.6 、 2.04×1.6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练习较多的题目,也解决了教学的关键。又如:在 “方程的意义” 教学后,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存在混淆,教师可设计判断题: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即:5x—4 x—4=0 10 8=18 16 x>20 x—9<11 4x—6=10 y 6=18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概念进行判断,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三、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对于巩固知识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一步的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题:首先,请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1—20分成几类?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然后全班交流:有一个因数:1;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4、15、16、18、20。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说出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并师生研讨合作,揭示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素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按照因数的多少,可以把自然数分为素数、合数和1三类。在揭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之后,并不意味着认识的完结,概念的建立仍需一个过程,即把概念作为判断、推理、分析、解题的依据,此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2 17 21 29 35 44 87
2、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3、判断。1.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0,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 )
2.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 )
3.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
4.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学生通过练习,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建立概念。
四、在知识的总结阶段,精心设计练习
1、基本练习:讲什么,练什么,以基本题为主,有目的地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练习,以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变式练习:在“稍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时,基本练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多少吨钢材?(2)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还剩多少吨钢材?(3)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第二次用去5吨,还剩多少吨钢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设计这样一道题: 64×25 学生通过思考后能较快的算出这样的几种方法:
64×25=8×(8×25)=8×200=1600
64×25=4×25×16=100×16=1600
64×25= (60 4)×25=60×25 4×25=1600
64×25=8×8×5×5=(8×5)×(8×5)=1600
4、探究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它是以学生在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练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总之,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江苏】
一、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精心设计练习
恰当地对知识进行迁移,是使旧知同化为新知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铺垫练习:(1)粮店运来3车大米,每车2000千克,共运大米多少千克?(2)粮店原有大米350千克,又运来大米6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这两道题是学生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很快解答出来,然后把第(2)题中“又运来6000千克”换成“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就变成我们要学习的例题,粮店原有大米350克,又运来3车,每车2000千克,粮店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通过比较,既为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了解题中的中间问题及分析方法,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又突出了新知识教学的关键,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在教学的重、难点、关键上,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学小数乘法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204×16=3264,计算20.4×16 、 2.04×16、 204×1.6、 20.4×1.6 、 2.04×1.6 ,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练习较多的题目,也解决了教学的关键。又如:在 “方程的意义” 教学后,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存在混淆,教师可设计判断题: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即:5x—4 x—4=0 10 8=18 16 x>20 x—9<11 4x—6=10 y 6=18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概念进行判断,能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三、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
在教师讲解、示范之后,精心设计练习,对于巩固知识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一步的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题:首先,请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1—20分成几类?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然后全班交流:有一个因数:1;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4、15、16、18、20。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说出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并师生研讨合作,揭示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素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按照因数的多少,可以把自然数分为素数、合数和1三类。在揭示了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之后,并不意味着认识的完结,概念的建立仍需一个过程,即把概念作为判断、推理、分析、解题的依据,此时可设计如下练习: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2 17 21 29 35 44 87
2、判断你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告诉你的同桌,并告知理由。
3、判断。1.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0,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 )
2.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 )
3.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
4.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学生通过练习,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建立概念。
四、在知识的总结阶段,精心设计练习
1、基本练习:讲什么,练什么,以基本题为主,有目的地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练习,以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变式练习:在“稍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时,基本练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多少吨钢材?(2)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还剩多少吨钢材?(3)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第二次用去5吨,还剩多少吨钢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后,设计这样一道题: 64×25 学生通过思考后能较快的算出这样的几种方法:
64×25=8×(8×25)=8×200=1600
64×25=4×25×16=100×16=1600
64×25= (60 4)×25=60×25 4×25=1600
64×25=8×8×5×5=(8×5)×(8×5)=1600
4、探究性练习:探究性练习,它是以学生在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练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总之,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