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峰歌词美学风格初探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打绿是我国台湾著名流行乐队,乐队主唱吴青峰以细腻的嗓音和独特的歌词创作风格深受大众喜爱,他的歌词诉说着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时代的理解,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这些依托于他深厚的中文系功底。他的歌词不落俗套,善于运用意象陌生化手法,在表达手法上纯熟,在内容上善于融合中西方古典意象和典故,开辟出自己的清新派词风。
  关键词:吴青峰  巴什拉  空间  夏宇  形象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79-04
  一、个性化的词风创作
  吴青峰不仅是流行歌手、词曲作者、策展人,还是著名乐队soda green和鱼丁糸的主唱,是乐队的核心。他毕业于中国台湾政治大学,获得了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的双学位,因此他的歌词创作包含了文学中的古典意象以及广告人特有的语言游戏,从学生时期便开始歌词文学的创作,由于惊人的歌词创作力,被大众称为“创作才子”。吴青峰更像音乐圈里一个独特而乖张的存在,出道以来创作颇丰,以乐团名义出版的专辑数量18张,以个人名义出版的专辑2张。
  继2019年实验风格浓厚的首张个人专辑《太空人》之后,2020年11月吳青峰发表的另一张新专辑《册叶一:一与一》,分为上下两册,相互对照以后,会发现更具有对话感,而这也是他的意图,他希望整张专辑变得更加立体,因为有时候从人或作品本身来看,只有一个维度,但通过物与物的对照可能可以让事物变得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他的作品“个人化”特征明显,凸显现代主义的“先锋精神”。
  其一,歌词中大量使用西方古典意象或典故。2007年苏打绿发起韦瓦第计划,乐队希望通过音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情感丰富多样,就像四季变换一般,春天象征温暖,夏天象征狂欢,秋天象征哀愁,冬天象征肃穆,所以他们制作了四张以四个季节、四座城市、四种情绪为主题的专辑,分别是《春·日光》《夏/狂热》《秋:故事》和《冬 未了》,打造完全“苏打绿”的独特曲风。同时,赋予每张专辑独特的意象。《春·日光》,其代表主神是牧神潘,在古希腊神话中,它象征着音乐、诗歌,主打歌《日光》参考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长诗《牧神的午后》。《夏/狂热》,其代表主神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社会法则和世界和平的守护神,主打歌《煽动》是以浮士德以原型进行创作。《秋:故事》,代表主神是大地之神德墨忒尔,在希腊神话中,它象征着农业、谷物和丰收。主打歌《拾穗》唱出了大自然女神给予人们丰收的感恩,唱出了人们对于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喜悦,而歌词仿佛给读者展现风吹过的片片麦浪。《冬 未了》为韦瓦第计划画上圆满句号。其主打歌《未了》歌词引用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加缪曾评价西西弗斯的命运属于他自己。有人认为西西弗斯命运悲惨,有人却认为他生性狡猾,同一个主角,却有多种解读,因此引发人性的思考。吴青峰的专业的文学素养以音乐呈现文字,也更是对西方古典意象和典故的使用得心应手,使其歌词具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
  其二,善于运用语言游戏,巧妙押韵。语言游戏其实是一种语言和动作交织而成的语言整体,这个概念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语境里,就变成了文字的平民化、拼贴与戏仿。吴青峰对于自己的创作计划拥有一个弘大蓝图,历经6年完成的韦瓦第计划中的四张专辑,其专辑的歌名连起来都可视为一首诗。如将《春·日光》的歌名进行串联,即融雪之前,牧神搭上春色的火车,(春的)日光在我们之间各站停靠,一千座喷泉(奏响)交响梦,如异次元的玫瑰,嬉戏之后早点回家。”俏皮又可爱,用歌词展现春天的活力。或将《秋:故事》中的歌名串联:即“(秋天的)故事从一片落叶开始,在独处的时候我好想你,偷闲的翅膀天天晴朗,说了再见以后,我们走了一光年再遇见,拾穗你心里,最后一个小星星。”将每首歌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则是“我摊开心中愁,你只见眼前秋。”使人感觉到深秋萧瑟凛冽中传来的些许小温暖。另外,除第11首歌为主打歌《未了》之外,另外11首歌名均使用了隔行押韵的手法,奇数曲目压an韵,偶数曲目压ng韵,每三首歌会由一段空轨隔开,看成一小节的话,那么12首歌就分成了4节,每节3首,如《痛快的哀艳》《对杀人狂指控》《地平线》等等。这些创意源于青峰对但丁《神曲》的启发后特意巧思而作,《神曲》每节3行诗,每节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又与下一节的第一、三行押韵,而这11首歌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三,创作风格借鉴夏宇。中国台湾词作人、诗人夏宇(李格弟)对他的影响较大。夏宇的诗因为视一切规则为无物,质疑语言与形式对于诗歌的决定性意义,反省诗本身的语言构成,尽管拥有后现代主义的突破常理的姿态,却又并不受限于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征,使得本就因歧异而魅惑的诗歌,拥有了更多使人眼前一亮的独特格调。吴青峰的词继承后现代词风,作为一个创作鬼才,他不断地追求对自我以及传统的超越。不管是描写沉浸在恋爱中的恋人,还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呼吁平权打击不平等的“战士”,亦或者作为一个玩着语言的拆卸和拼写的游戏鬼才,他创作的每一面都可以被视为反映他的生命力和灵魂。在叛逆的话语下,蕴含着一个潜藏在生命中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独特的艺术创新精神的创造力灵魂。在吴青峰的作品中,许多能找到夏宇的影子。《爱人动物》歌词中写道“动物们变成爱人/爱人最后沦落为亲人们。”在夏宇诗集SALSA中,便有词句“已经沦落为亲人的爱人们/那些沦落为爱人的动物们。” 《城市》歌词中“现在是谣言侵略事实的时代/必须偷看哪个谁是不是在偷看。”引用了夏宇诗名《我在偷看他在不在偷看》。可以看出,青峰借鉴并吸取了夏宇词作的精髓;《迟到千年》歌词中“接近直觉/溺死诡谲/最熟最烂你的脸。”化用了夏宇诗歌“最熟最烂的夏天”。
  二、“空间形象”的诗意构造   (一)诗意化的空间构造
  虽然吴青峰歌词受后现代的碎片化、拼贴式创作影响很深,但歌词整体展现了一种“空间美学风格”。而“空间理论”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新批评”派的奠基人之一的巴什拉的独特理论。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何为空间形象以及空间形象所具有的人性价值。空间形象在现实生活是指存在于物质空间的形象,但在文字诗歌中,通过诗人的想象力,空间形象可以化为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诗意世界,这使得原来的物质形象超出了本质,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因此具备了新的艺术价值,这样的诗意基于空间形象,又超脱空间形象,升华为人憧憬的梦想家园。由于空间在想象力中被体验而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可能,增加主体的各种价值,所以巴什拉力求探索并证明想象带来的存在的丰富性。
  《空间的诗学》中所探讨的“空间形象”主要有两重涵义:第一重,“空间形象”指的就是“空间之中的形象”,包括生存、生活空间中的物质形象,也包括自然、宇宙空间中的物质形象,另外还有抽象空间中的空间形式。这些空间形象大多承载着人类的意识,这种人类意识可能是潜藏的也可能是显露的,如“家宅”便意味着“保护”的人类意识,或“角落”便代表着某种“精神的隐藏性”意味。青峰在其《燕窝》这首作品中以燕子的第一视角勾画出燕子默默无闻地筑巢,最终为人类奉献自己成果的形象,“我这么/唱歌唱呀唱得唱出愚昧/这样/飞呀飞出我的生命线/换来一盆滋味/这么/梦想梦呀梦得梦出伟大/这样/盖呀盖出保护你的家”,燕窝是燕子的家宅,承载的是燕子的保护意识,可是最终燕子辛勤盖成的家成为了人类餐桌上珍贵的食品,以“燕窝”的空间形象来传达自己作为创作者的辛酸,创作者就像筑巢的燕子们,用心良苦、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作品希望能深入每个读者的内心,唤起对梦想的热爱,它们无畏地保护自己的一隅天地,正如创作者们对自身的创作的热爱一般。巴什拉认为:“在回响中我们言说诗诗成了我们自己的。”诗歌形象正因为能够唤起情感的“回响”,才使得“空间形象”的“跨主体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燕窝》中燕子呕心沥血筑巢的形象正唤起读此词之人情感的“回响”(reverberation),当读者设身处地想象燕子这么无畏、纯粹盖出一个家的状态,燕子的形象便击中我们内心的深处,在我们的内部空间形成了“回响”,“回响”是“形象”最直接的打击后的状态,它也唤起我们对创作者一心只为创作的精神的想象。
  “空间形象”的第二重涵义在于,这些形象本身也是“空间性”的,它们是“物体之住宅”(家宅、抽屉、贝壳、圆),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审美上,都必须承认它们作为不同的“空间”形式的存在,并且,最重要的是它们能够相互包容,形成一组空间的结构。但是,形象是如何被诗人在空间中所把握的,在诗人创造出的想象世界中,究竟会诞生出什么样的力量能够使读者唤起对梦想的渴望,唤起人们向往美好的未来,这是巴什拉研究分析的重点。这在青峰的新专辑《册页一:一与一》中有所体现,他的《一点点》歌词中写道:“我睡在土壤里面失眠/我在考虑何年何岁/追随自然的演变/对一只平凡的蝉而言/得要拼命让人看见/传达生命的热烈/总说大鸣大放/才算活过。”这首歌是一只蝉的故事。他以全知全能视角,先是站在蝉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巧妙地表达出蝉在土壤内的生活,带着一点点的盼望与惊恐,又转变第三人称,向读者抛出人生难题:如果,你是一只蝉,会选择怎样的生活?出土后的未知是否令人迷惑?化身一只蝉,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出新的世界和诗歌文明。他希望以不断变化的“空间形象”,加之将人类的意识投射到形象上,来完成物质的空间形象到诗意的空间形象的变化,以此达到令读者走入诗人自己建造的“乌托邦”之中。歌词看似是由碎片化的短句组成,但当以整体的视角去考察便会发现整首词会自然形成一个“场”,这个具有诗意的空间感的塑造,从他许多的作品都能体现。
  (二)“缩影”与“广阔”的对立统一
  巴什拉指出,缩影化的想象力出现在天生的梦想者的梦想中。可以说,吴青峰是善于制造梦想的诗人,他习惯在写作中把自己缩小,利用缩影化的想象力,进入到他独创的文字的想象空间。吴青峰的《太空人》专辑中,如《太空》《太空船》《太空人》太空三部曲就是“缩影”与“广阔”的对立统一的体现。在《太空》中“我的窗口/潮汐随风翻涌/你的举动/都是水中黑洞/现实的梦/你总不癢不痛/爱不是拥有/就是被吞没”,以水中黑洞比喻客体对象的行动,看似缩小,实则是放大。在情人的眼里,任何细微的举动都是逃不过的。吴青峰直言《太空人》是自己最最珍爱的歌词,“只是可惜/我的环境无水/无氧气/我的重听/以为你说继续/原来你说的是离去。”歌词中把自己形容作身处在异星球的太空人,看似将个人情感压抑至这密闭狭小的、没有水和氧气的空间里,实际上表达了青峰极其充沛的个人情感,虽然歌词创作的出发点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青峰以其善用的缩影的手法,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太空人孤独地生活在太空的意境,故事既抒情又令人揪心。
  在利用缩影化进行小说或者诗歌创作的描述当中,存在着数量和空间大小同时产生矛盾的问题,但想象力是破解矛盾的有力武器。空间形象被词人赋予了诗意的生命力之后,在缩影与扩大之间可以使读者在变换中获得一种想象出梦想的能力,这是在诗人的文字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因为诗人越是善于缩影化的手法,便越能把握整个世界。但是诗人更愿意以小见大,也就是在缩影里窥视出无穷无尽的空间画面,这是一种超越逻辑的情感体验。“你皱纹让我质疑像预报天气/在你指缝间我继续游戏/忍不住超速看不大清晰/我放弃谦虚/无所谓收集。”在《窥》这首歌中,青峰运用缩小化的手法,将人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比作指缝间的游戏,反讽现代社会人们躲在虚拟的互联网内,忽视了面对面的心与心的交流,而人们更愿意猜忌、怀疑、假设他人,看似“缩小”,实则是放大到整个社会中,窥探现代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吴青峰在歌词中引发读者对社会以及人性的思考,在技术理性盛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异化,他具备中文系学子的人文关怀,以独到的眼光观察社会,希望现代人们能够从技术中解放,投身自然,同时也控诉人们隐私权被侵犯、仿佛裸身于网络的现象。所以吴青峰的歌词小中见大,不仅充分体现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而且也针砭时弊,指出当今社会技术理性的进步,使人的关系逐渐异化。如《迷幻》歌词中“细致的感性/大胆的性感/你是我的迷幻/你是我的绚烂/细腻的感情/大块的情感。”通过直白的“细致”与“大胆”、“细腻”与“大块”两组缩小与放大的矛盾对比,直接表达出词人对不同爱的包容和理解。还有《困在》歌词“无声的叹息/像雷躲进光里/最深的恨侵蚀爱/倒流的泪滴/像雨渗入海底/最深的爱讽刺恨/谁比谁容易/你困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困在我的心里/全都无法交集。”歌名便呼应词的主题——爱到深处成为牢笼,词中以“恨”和“爱”、“倒流”和“渗入”的对立统一,放大了人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同时又缩影到自身,有爱便有恨,在经历了一些困难后,最深切的爱意成为了最深处的恨,而这矛盾的情感交互编织成了困住自己的牢笼,词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超越了平常单向度的直觉,运用缩影与广阔的统一,给读者盖出了一座想象上的房间,仿佛置身于词人内心深处,感受情感的霓虹变换。   三、结语
  吴青峰用废墟来描述自己创造作品时的状态,废墟看似是遗失且非流动的,其实潜藏着作者在歌词创作时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废墟虽然被人遗弃,但这个地方曾经留有生活的痕迹,它们不动声色地流动着,就算被人遗忘,但它却很自由。摧毁一切的来源或许会是人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对吴青峰而言,去看世界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比看重自己去创造什么给世界更有意义。他以诗意化的空间形象构造以及缩影对立的统一写作手法的表达和运用,向大众表明了歌曲、歌词并非是单纯的娱乐性的游戏,好的歌词,在带去独特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可以或抚慰人心,或疗愈伤痛,或引发听众深刻的思考。诗的魅力在于独特的审美想象,所以青峰与巴什拉在对诗歌的创作动机上有着密不可分的交集。通过营造空间感的诗意世界,与读者进行心灵之间的对话沟通,同时向听众传达“温柔地推翻世界”的理念,给读者歌词空间的感受有其现实意义,其歌词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中正面的东西更应该被看到。所以尽管吴青峰词作极致个人化和看似无序感,但透过现象可以看到其本质更符合一种后现代主义特征,它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歌词创作,另辟蹊径找寻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其基于想象力的表现运用到空间理论上,通过建造出空间之中的物质形象和探究空间中的形象会生发出一种想象力的诗歌力量,从而开辟了其歌词特有的空间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马佳慧.夏宇——诗性的反叛顽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6):111-114.
  [2]任欣妮.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吴青峰歌词翻译[J].今古文创,2020(29):91-92+19.
  [3]肖艳艳.加斯东·巴什拉“空间诗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
  [4]谭宇静.空间与诗:对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形象问题的分析與述评[D].杭州:浙江大学,2012年.
  [5]盛丽,曾彩虹.诗意地栖居——从空间诗学角度解读格拉克的《林中阳台》[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9(01):55-62+92.
  [6]黄琦.多重言说身份与诗歌文本张力[D].南昌:南昌大学,2018年.
  [7]李洪华,黄琦.论夏宇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美学[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89-93.
  [8]蒋贤萍.《苔丝》中的空间诗学[J].社会科学论坛,2017(08):54-70.
  [9]柴高洁.抒情传统的手术刀——论夏宇诗歌的解构美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05):4-6+10.
  [10]王金城.写作的叛徒——论夏宇诗歌及其文学史意义[J].台湾研究集刊,2016(04):77-86.
  [11]白晓雪.歌词创作中古典诗词情结和古典意境的营造——以苏打绿《秋:故事》为例[J].明日风尚,2016(07):307-308+349.
  [12]席铭状.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思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培养出大量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从而加快对国家的基本建设。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师范类的高校都将关于主科教育类的人才培养当作教学重点,从而忽略了有关艺术教育类的人才培养,这样就使得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过于落后,无法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本文将对高等师范院校关于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体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开始提倡培养素质教育,而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儿童美术这门学科而言,更加要求重點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儿童具有创造力才能在其思维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以此探索如何发散儿童思维,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儿童美术 教育 创造力 探索 思考  中图分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促进教学对话的关键,尤其对于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的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可以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审美表达能力、个性化见解的形成都依赖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益,本文对美术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提问 技巧 实践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平原上的夏洛克》是新锐导演徐磊2019年的首部佳作。影片围绕着两位河北农民寻找肇事逃逸车主的故事展开,通过书写家宅、人体和交通三类空间,逆转传统乡村书写中的封闭印象。导演以城市为参照,有意将电影主角演绎为行走的乡村化身,将乡村重塑为开放与温情的共同体的同时,也并不避讳探讨内里衰落与凋敝的缺憾。影片意在表现乡村空间内在的质朴真诚的精神,在现代文明社会依然有生长价值。  关键词:共同体 城乡空
摘要: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当代审美艺术创造性发展教育背景下我国本土化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传承以及艺术特色,充实对我国本土化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传承以及艺术风格、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深入认知,进一步深入理解中西方钢琴音乐专业技法的融合。  关键词:美育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 传承艺术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34-03  当下随
摘要: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自全球上映以来,饱受国人诟病。花木兰这一古代中国女子形象的建构在西方导演的镜头下发生着变化,代表着美好东方想象的中国元素经历着抽离历史背景的“去空间化”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核也变为西方文明的诉诸和表达;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揭示了这一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也就是西方对这种异质陌生文化的体认,是基于对东方“他者”形象的想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借用影视人类学武器似乎可以为破除这一文
摘要: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语言教学与肢体动作演示教学相结合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丰富,将会更有助于对舞蹈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降低教学质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仅注重采用形象动作示范的方式,就会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兴趣低,所传授的动作在学生眼中无法理解和入手,一个动作,由哪个部分发力,哪个部分放松,会影响到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效果,同时会影
摘要:《弄臣》是威尔第的歌剧作曲中代表作曲之一。吉尔达作为这部歌剧中的主人公,展现出她美丽、纯洁、善良的人物形象,但是她的一生非常凄惨,大起大落的情感表现引起表演者及听众的共鸣,深受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分析了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和歌唱处理。  关键词:弄臣 《每逢那节日到来》 演唱分析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64-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生产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必然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个巨大变革,美术课堂教学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教育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美术课堂教学或许能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效率,在未来的教育领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优化,通过和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