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背景下,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是其关键所在。本文从选修与必修的辩证统一关系入手分析选修教学的独特性,从而进行有效选秀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辩证统一 主角 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我们理应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也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与侧重点,从而和准确理解选修课,并抓住选修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首先,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解读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地位及设置原则
必修课(必修二)是整个高中政治理论的基础,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政治素养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参与政治现象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选修课程(修选三)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探究国家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其内容的确定遵循的原则:一是,追本朔源,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本质的本领;二是置身国际社会,培养国际思维和增强国家意识。
2、内容与要求
必修二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当代国际社会。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获得相关知识。比如通过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到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产生的;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家性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彻感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堂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选修三安排了五个专题的内容,分别是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以美国为例,民主集中制:我国的人大制,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史实、现实材料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之一的观点和方法,了解各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各种因素的对比分析认识到我国政体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信念。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地位、所用,分析中国与各种国际组织的关系。
由此可见必修课更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而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过学习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
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个单元、一课、一框、一目的内容中,而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则更显得独立完整,往往贯穿于一册书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长效的课题或案例研究中,研究性学习的程度更高,成分更重;
必修课教学追求的效益相对局部,教师具有中观性的教材解读便可胜任教学,而选修课教学更强调教师具有教育理念的通透,对教材体系的高屋建瓴,对知识掌握的广博程度,在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上的厚积薄发,收放自如;既追求深,也追求广;通过让学生研究性地学,继而体现研究性地教。
二、从山东高考命题要求角度来解读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必修内容,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修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如 :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关于必修内容与选修的考察
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旅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彰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必修部分考察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选修部分则更加考察学生的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在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选修教学明确选修课教学的考查是高考改革关注并体现的重要内容,没有扎实有效的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无异于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要抛弃选修必修化的思维。真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教学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角。
既然明确了必修与选修的辩证统一关系,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选修课的教学?
我的看法是:要从选修课设置的思路理念,到明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避免让选修课成为“鸡肋”;从选修课学习中的方法探究,明确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到还课堂与学生,避免让选修课成为“牢笼”;从选修课学习效果的差别式平价,明确真理只有一个但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到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避免让选修课成为“模具”。所以,我的建议和理由是:
首先,选修课的设置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置。在扎实的必修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应予以鼓励和支出。但并非唯学生是从。在学生进行选修课的选择时,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理由,自己对于本门课程学习的设想,包括学习思路、手段、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等。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与必要的指导帮助其分析是否适合。正所谓“因为爱,所以选。”
其次,选修课教材是以专题的性质出现的,故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学习方法,如何获取、整合学习资源,如何呈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探究成果等指导,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专题搞研究,搞调查,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可谓“因为选,所以钻”。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钻研,无论是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是运用都回教原来的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此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差异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二是高考学科的考察。对于前者,我们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端正与否、方法的得当与否以及课题研究的效果给与综合性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对于后者,在高考试卷的设置中,尽可放开,只规定模块,放手让学生自己设题,自己解答。用什么材料、从什么角度、归纳多少要点这些都不需要限定,只要能围绕自己的设题圆满的解决就行。但因考试时间的局限,需要对学生的篇幅进行规定。当然这种考察方式会给阅卷带来不便,但想想若由此带来的教学的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岂不快乐?这岂不是“因为钻,所以成”的完美注脚!
【关键词】辩证统一 主角 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我们理应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也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与侧重点,从而和准确理解选修课,并抓住选修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首先,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解读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地位及设置原则
必修课(必修二)是整个高中政治理论的基础,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政治素养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参与政治现象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选修课程(修选三)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探究国家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其内容的确定遵循的原则:一是,追本朔源,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本质的本领;二是置身国际社会,培养国际思维和增强国家意识。
2、内容与要求
必修二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当代国际社会。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获得相关知识。比如通过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到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产生的;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家性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彻感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堂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选修三安排了五个专题的内容,分别是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以美国为例,民主集中制:我国的人大制,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史实、现实材料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之一的观点和方法,了解各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各种因素的对比分析认识到我国政体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信念。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地位、所用,分析中国与各种国际组织的关系。
由此可见必修课更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而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过学习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
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个单元、一课、一框、一目的内容中,而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则更显得独立完整,往往贯穿于一册书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长效的课题或案例研究中,研究性学习的程度更高,成分更重;
必修课教学追求的效益相对局部,教师具有中观性的教材解读便可胜任教学,而选修课教学更强调教师具有教育理念的通透,对教材体系的高屋建瓴,对知识掌握的广博程度,在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上的厚积薄发,收放自如;既追求深,也追求广;通过让学生研究性地学,继而体现研究性地教。
二、从山东高考命题要求角度来解读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必修内容,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修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如 :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关于必修内容与选修的考察
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36.(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9年6月,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2009年12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旅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彰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必修部分考察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选修部分则更加考察学生的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在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选修教学明确选修课教学的考查是高考改革关注并体现的重要内容,没有扎实有效的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无异于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要抛弃选修必修化的思维。真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教学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角。
既然明确了必修与选修的辩证统一关系,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选修课的教学?
我的看法是:要从选修课设置的思路理念,到明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避免让选修课成为“鸡肋”;从选修课学习中的方法探究,明确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到还课堂与学生,避免让选修课成为“牢笼”;从选修课学习效果的差别式平价,明确真理只有一个但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到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避免让选修课成为“模具”。所以,我的建议和理由是:
首先,选修课的设置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置。在扎实的必修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应予以鼓励和支出。但并非唯学生是从。在学生进行选修课的选择时,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理由,自己对于本门课程学习的设想,包括学习思路、手段、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等。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与必要的指导帮助其分析是否适合。正所谓“因为爱,所以选。”
其次,选修课教材是以专题的性质出现的,故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学习方法,如何获取、整合学习资源,如何呈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探究成果等指导,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专题搞研究,搞调查,这不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可谓“因为选,所以钻”。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钻研,无论是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是运用都回教原来的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此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差异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二是高考学科的考察。对于前者,我们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端正与否、方法的得当与否以及课题研究的效果给与综合性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对于后者,在高考试卷的设置中,尽可放开,只规定模块,放手让学生自己设题,自己解答。用什么材料、从什么角度、归纳多少要点这些都不需要限定,只要能围绕自己的设题圆满的解决就行。但因考试时间的局限,需要对学生的篇幅进行规定。当然这种考察方式会给阅卷带来不便,但想想若由此带来的教学的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岂不快乐?这岂不是“因为钻,所以成”的完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