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由此可见,老师的作用中,传授道理先于教授学业排在首位。学校作为学生集中求学之所,不仅要做好智育、体育,更要做好德育工作。正如《弟子规》中所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各级学校都应当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成就美好的品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那么大学的教育就应该是多元的: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更为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教育,在实际上忽略了对大学生的道德的培育。导致了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忽略团队精神、爱心淡漠、急功近利、脆弱浮躁等倾向。
(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主要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缺乏专门的领导,缺少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等等;在对学生的评优评奖中基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各种竞赛的奖励没有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具体的方式考虑进来。其次,在教师的评优评职中基本都是两个方面:科研和教学。并且对一线教师没有德育工作的要求,一线教师只要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就可以了。
(二)德育工作内容单一、枯燥
高校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中,将德育当成了简单的政治任务,忽视了学生美好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德育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由于高校德育教育基本等同于两课的教育,因此,我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往往评价的方式只是试卷考试,这显然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行为。这种评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是无法适应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修养的要求的。
(四)德育工作队伍薄弱
大学的德育工作队伍,一般仅限于各院系的学生工作者及专职的辅导员。对于任课教师,没有德育教育的工作任务。而一线教师恰恰是高校里直接接触学生的最大的群体。教师不重视平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造成“身教”的正面作用缺失的现象。同时,高校又缺少对德育教师队伍的定期专业培训,致使德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统一、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学校至上而下缺少德育方面的投入,致使德育工作队伍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德育工作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教育的首要位置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科学的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要不断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至上而下的重视道德教育,发动全员投入德育工作,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首先,要将普世认同的价值、美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这些包括仁爱、真诚、宽容、自律、家国责任感和礼仪等等。比如可安排相关课程,带领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弟子规》、《孝经》、《菜根谭》和《论语》等等;可以定期布置一些对学生道德修养有帮助的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读后感,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礼仪、美德的修养。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在学生中营造“修身才可以治国平天下”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具备美好的品德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石。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才有资格评优评奖,在学生的评优评奖中,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现纳入进去,比如,通过同学互评打分,德育老师打分,做的好事加分等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检验。
(四)扩充德育师资队伍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职责,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要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机制。全体教工都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校要打破德育与教学的分离,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一线教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财经学院)
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由此可见,老师的作用中,传授道理先于教授学业排在首位。学校作为学生集中求学之所,不仅要做好智育、体育,更要做好德育工作。正如《弟子规》中所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各级学校都应当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成就美好的品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那么大学的教育就应该是多元的: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更为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教育,在实际上忽略了对大学生的道德的培育。导致了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忽略团队精神、爱心淡漠、急功近利、脆弱浮躁等倾向。
(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主要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缺乏专门的领导,缺少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等等;在对学生的评优评奖中基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各种竞赛的奖励没有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具体的方式考虑进来。其次,在教师的评优评职中基本都是两个方面:科研和教学。并且对一线教师没有德育工作的要求,一线教师只要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就可以了。
(二)德育工作内容单一、枯燥
高校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中,将德育当成了简单的政治任务,忽视了学生美好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德育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由于高校德育教育基本等同于两课的教育,因此,我国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往往评价的方式只是试卷考试,这显然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行为。这种评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是无法适应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修养的要求的。
(四)德育工作队伍薄弱
大学的德育工作队伍,一般仅限于各院系的学生工作者及专职的辅导员。对于任课教师,没有德育教育的工作任务。而一线教师恰恰是高校里直接接触学生的最大的群体。教师不重视平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造成“身教”的正面作用缺失的现象。同时,高校又缺少对德育教师队伍的定期专业培训,致使德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统一、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学校至上而下缺少德育方面的投入,致使德育工作队伍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德育工作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教育的首要位置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科学的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要不断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至上而下的重视道德教育,发动全员投入德育工作,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首先,要将普世认同的价值、美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这些包括仁爱、真诚、宽容、自律、家国责任感和礼仪等等。比如可安排相关课程,带领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弟子规》、《孝经》、《菜根谭》和《论语》等等;可以定期布置一些对学生道德修养有帮助的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读后感,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礼仪、美德的修养。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在学生中营造“修身才可以治国平天下”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具备美好的品德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石。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才有资格评优评奖,在学生的评优评奖中,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现纳入进去,比如,通过同学互评打分,德育老师打分,做的好事加分等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检验。
(四)扩充德育师资队伍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职责,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要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机制。全体教工都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校要打破德育与教学的分离,使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一线教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