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常见失分点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失分严重,得分率普遍很低,究其原因,主要失误在于不能理解原文,脱离具体语境。下面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翻译题失分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一些国名、地名、年号、谥号、官职等专有名词时,可不作翻译,将之保留即可。因为这些名词有其固定、特定的指称意义,现代词难以准确表达。强行翻译,难免画蛇添足。
  示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明史·郑濂传》)
  同学的翻译:年号永乐的第一年被征入朝,(留下担任原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答案分析:永乐、元年分别是年号。年号开启的第一年,这都有其特定意义,不必翻译。
  正确的翻译:永乐元年被征入朝。
  示例2: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袁盎,人名)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袁盎晁错传》)
  同学的翻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
  答案分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如译为“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意义就变成“淮南一带称王的诸多诸侯”。
  正确的翻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
  二、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翻译时,有些同学对有个别词语常常不翻译或翻译不彻底,对词类活用词翻译不够清晰到位,导致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示例3:[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郑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加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明史》)
  同学的翻译:使者来了,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置其一半不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
  答案分析:“置其一半不打开”,文白掺杂,读者还不知具体含义,应彻底干脆地用现代汉语翻译:“丢下另一半未打开”。“认为是‘至行’感应的结果”,“至行”何意呢?读者也不清楚,如此老师就会觉得同学不会翻译而有忽悠之嫌。
  正确的翻译: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三、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在古文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翻译。脱离语境去翻译具体句子,往往就难以准确。
  示例4:[(原平)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宋书·郭原平传》)
  同学的翻译: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颠沛流离,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的脚通行。
  答案分析:选句前的语境是:郭原平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被郭原平偶尔撞见,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于是句中的“颠沛”就应翻译为“跌倒”。另外,句中的“足”,也应译为“足以”,意即郭原平尽量将桥建得宽。
  正确的翻译: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此人跌倒,于是就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示例5:[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
  同学的翻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然使事情受到牵累。
  答案分析:“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为前面说是奉命使宋,故应译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兵护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
  正确的翻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
其他文献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30分,是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所谓“得阅读者得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英语教师和考生所共同认识。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有:词义题、信息题(包括细节理解)、推理题(包括作者态度)和主旨题等。  现对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做详细说明:  一、词义猜测题  猜词技巧是一种很重要的应试技巧。在诸多的英语测试中,几乎都包含有判断生词或关键词词义的题目。  考试中经常作为词义
例谈计算过程的優化
期刊
Unit 3  一、重点词汇  1. burst (burst, burst)  1) n. 爆炸;爆破;爆裂:a burst in a waterpipe 水管的破裂  a burst of anger, enthusiasm, etc. 怒火、热情等的迸发  a burst of applause 一阵欢呼  2) vi.
在高考解几试题中,有一类关于直(曲)线与曲线的相交的位置关系问题,在这类问题中,我们可以把同一个对象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征,即将同一个对象“算两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下面通过几例以示说明:  一、同一个三角形“算两次”  例1(2014年湖北卷)已知F1、F2是椭圆和双曲线的公共焦点,P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F1PF2=π3,则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A. 4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参加2015年高考的你,如果还在为那篇重要的作文而担心,那么请在接下来的作文备考中,不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考查方向,关注命题范围  1.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四大特点。  (1)贴近生活。作文材料紧贴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焦点话题;部分考题直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选择材料,如2014年高考江西卷要求围绕“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谈体会、说见闻、作反思。  (2)关注价值观。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言论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用一个比喻(生活是一面镜子)来说明你的人生态度(笑、哭)决定你的生活状态(笑、哭),注意这里的“笑”和“哭”的内涵,既有实指意义,也有虚指意
所谓社会生活评论,就是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围绕自己的看法写下的文章。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寥寥几百字的短文(一部分杂文、随笔和漫谈也可归入此类)。它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及认识等,或表扬,或批评,用以引导他人的行为,具有时效性及针对性强,说理有力的特点。  事实上,面对近几年“文体自选”的高考作文题(如2016年全国Ⅲ卷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
纵览历年数学高考命题,三角函数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在客观题中,突出考查基本公式所涉及的运算、三角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尤其是对角的范围及角之间的特殊联系较为注重.解答题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涉及解三角形、向量及简单运算.三角函数部分,公式较多,易混淆,在运用过程中,要观察三角函数中函数名称的差异、角的差异、关系式的差异,确定三角函数变形化简方向.而对平面向量的考查侧重平面向量的数量
簡化解几运算三策略
期刊
所谓“戏剧性”,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的性质”。德国剧作家、小说家古斯塔夫·弗莱塔克在《论戏剧情节》一书中指出:“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活动;也就是一个人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  “戏剧性”表达专门针对叙事文写作而言,主要指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