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是辩证统一的,要想改变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本文从三个角度谈如何用新理念引领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引领;落实;教学理念;课堂实践
在教学中,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他的教学行为必定会与这一理念相匹配。
笔者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伊始,跟许多同行一样,我接受了很多的学习培训,有通识培训也有学科培训,有全员培训也有骨干培训。在那些头脑风暴式的学习培训中,我经历了大量新理念的轮番轰炸。那时,我曾努力去领会那些理念的精髓,有时感觉似乎都能理解了,但是真正在课堂实践中,又难以将那些理念落实为行为,常常感觉一头雾水。
经过多年实践的不断摸索,在课堂中不断地去践行这些理念,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已然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用新理念的东风引领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将课改理念深耕细作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能收获历史课改的累累硕果。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如何用新理念引领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理念一:历史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两年前,我曾经接到一个“送教下乡”的任务,执教的是九年级上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我想着课堂上要面对的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我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总是低于市区的学生的。为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犯难了:如果设计得太活,学生能理解、参与教学活动吗?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光是教师说,学生听,课堂会有效吗?
由于对学生的不相信,不放心,我最初选择的是传统的教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再就是回答几个问题。第一次试教,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单调沉闷,了无生气。
二度设计时,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感悟历史。我设计了五个活动:猜一猜、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看一看。五个环节的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这节课连成一个整体。猜一猜——通过竞猜游戏,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说一说——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英法美德的财务部长,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变化及原因,并通过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的对比中,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找一找——通过寻找战略伙伴,了解帝国主义国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画一画——指导学生绘制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示意图,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地理位置。看一看——通过视频,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新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让这节送教课的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连连。有听课老师评价说:课堂有趣、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很强烈;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发现和探究。
我认为,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得益于教师基于新理念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精心设计线索明晰、逐层推进、扎实灵活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二、理念二: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这一转变,体现了新课改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旁观者和被动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我感到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流于形式,如学生讨论时间过短、讨论的问题不具备讨论的价值,这些,都使得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摆设。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还必须注重实效。教师在设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要设计有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具有讨论的价值。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三是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圍。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通过学生的展示、补充、质疑、评价,扩大学生互动的范围,使学生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扩大到全班范围的生生互动,使学生的生生互动,扩大到师生的互动,使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更为充分,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例如上面的课例,我在教学“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问题时,曾设计让学生讨论“哪个国家与你们有矛盾有冲突?”在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后,再让学生讨论“你们会找谁做盟友?”试教时发现学生对这些问题讨论不起来。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是问题不够开放。
由此,我对活动设计进行修改: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情境对话,然后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英法德意其中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从国家利益出发,要找战略伙伴,你会找谁?为什么?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我把原先拆分的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将两个环节的活动合二为一,使教学紧凑,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更有价值的交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心拟定切合实际、开放的、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三、理念三:历史学习,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堂好的、高效的历史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渗透着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指导应不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我在让学生思考、分析中英双方在19世纪40年代各自状况是怎样的。我指导学生:了解一个国家状况,应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去考虑。学生掌握这一基本历史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认识问题的层次,也可更好指导其以后的学习。
又如历史试卷讲评课,针对材料题,我教学生“材料解题读、找、答三步曲”。第一步读: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注意关注——材料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第二步找:一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二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三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注意关注——关键的字、词、句。第三步答:一是问什么答什么;二是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用口水话;三是注意关注——答案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题目所给分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不仅提高了课堂实效,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学生學得轻松了,对历史学科也兴趣浓厚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对工作的热情高涨了,教学工作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学习新理念,运用新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我们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改进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3]陈军言.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
[4]黎筱.浅谈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初探[J].网络,2012,09.
[5]刘敏.浅谈如何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J].新课程(中学),2010,12.
关键词:引领;落实;教学理念;课堂实践
在教学中,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是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他的教学行为必定会与这一理念相匹配。
笔者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伊始,跟许多同行一样,我接受了很多的学习培训,有通识培训也有学科培训,有全员培训也有骨干培训。在那些头脑风暴式的学习培训中,我经历了大量新理念的轮番轰炸。那时,我曾努力去领会那些理念的精髓,有时感觉似乎都能理解了,但是真正在课堂实践中,又难以将那些理念落实为行为,常常感觉一头雾水。
经过多年实践的不断摸索,在课堂中不断地去践行这些理念,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已然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用新理念的东风引领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将课改理念深耕细作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能收获历史课改的累累硕果。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如何用新理念引领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理念一:历史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两年前,我曾经接到一个“送教下乡”的任务,执教的是九年级上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我想着课堂上要面对的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我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总是低于市区的学生的。为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犯难了:如果设计得太活,学生能理解、参与教学活动吗?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光是教师说,学生听,课堂会有效吗?
由于对学生的不相信,不放心,我最初选择的是传统的教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再就是回答几个问题。第一次试教,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单调沉闷,了无生气。
二度设计时,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感悟历史。我设计了五个活动:猜一猜、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看一看。五个环节的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这节课连成一个整体。猜一猜——通过竞猜游戏,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说一说——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英法美德的财务部长,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变化及原因,并通过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的对比中,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找一找——通过寻找战略伙伴,了解帝国主义国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画一画——指导学生绘制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示意图,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地理位置。看一看——通过视频,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新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活动设计,让这节送教课的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连连。有听课老师评价说:课堂有趣、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很强烈;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发现和探究。
我认为,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得益于教师基于新理念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精心设计线索明晰、逐层推进、扎实灵活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二、理念二: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这一转变,体现了新课改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旁观者和被动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我感到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流于形式,如学生讨论时间过短、讨论的问题不具备讨论的价值,这些,都使得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摆设。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还必须注重实效。教师在设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要设计有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具有讨论的价值。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三是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圍。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讨论结果,通过学生的展示、补充、质疑、评价,扩大学生互动的范围,使学生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扩大到全班范围的生生互动,使学生的生生互动,扩大到师生的互动,使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更为充分,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例如上面的课例,我在教学“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问题时,曾设计让学生讨论“哪个国家与你们有矛盾有冲突?”在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后,再让学生讨论“你们会找谁做盟友?”试教时发现学生对这些问题讨论不起来。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是问题不够开放。
由此,我对活动设计进行修改: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情境对话,然后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英法德意其中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从国家利益出发,要找战略伙伴,你会找谁?为什么?学生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我把原先拆分的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将两个环节的活动合二为一,使教学紧凑,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更有价值的交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心拟定切合实际、开放的、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三、理念三:历史学习,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堂好的、高效的历史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渗透着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指导应不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我在让学生思考、分析中英双方在19世纪40年代各自状况是怎样的。我指导学生:了解一个国家状况,应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去考虑。学生掌握这一基本历史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认识问题的层次,也可更好指导其以后的学习。
又如历史试卷讲评课,针对材料题,我教学生“材料解题读、找、答三步曲”。第一步读: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注意关注——材料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第二步找:一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二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三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注意关注——关键的字、词、句。第三步答:一是问什么答什么;二是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用口水话;三是注意关注——答案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题目所给分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不仅提高了课堂实效,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学生學得轻松了,对历史学科也兴趣浓厚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对工作的热情高涨了,教学工作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学习新理念,运用新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我们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改进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3]陈军言.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
[4]黎筱.浅谈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初探[J].网络,2012,09.
[5]刘敏.浅谈如何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J].新课程(中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