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制约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几点对策,对完善我军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经费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军队预算;绩效;评价。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逐步建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对预算编制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在军队内部也正在逐步增大对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的力度,但是,绩效评价的水平却发展缓慢,实践中至今没有对绩效评价的目的、标准、程序以及具体指标等关键要素未做出规定,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使得绩效评价对预算编制的效益没有得到体现。
一、制约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因素分析
1、预算管理文化落后。任何一项新制度必须与行政组织文化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绩效评价的有效开展,必须以注重"绩效"与结果的管理文化为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时有一个支持与强调预算责任与追求预算绩效的制度环境。但部队目前的现实情况中,一是预算管理中规则、法令在人情、权力面前的严肃性、刚性过低导致预算最基本的计划功能都受到威胁,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失去意义;二是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认为钱分到了本部门就归本部门控制,而实行绩效评价使得各部门必须为所得经费的绩效负责,给其开支带来了很大的约束与控制,所以,绩效评价主体实施实施绩效评价时肯定会遇到抵触,绩效评价的摩擦阻力很大。
2、相关基础工作不扎实。一是预算定额的制定尚未完善,我军目前实施的定额标准不够全面;二是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缺乏科学的、贴合实际的定额标准,各部门支出标准的核定难度较大,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离不开科学的定额为评价时的依据,因此,给绩效评价带来了难度;三是部门预算改革未取得根本性进展。部门预算改革是规范化、完整化、科学化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第一步,既是当前我军预算编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未来全面绩效管理的起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正在进行中的部门预算改革还不过于缓慢,进而直接构成实施绩效预算的阻力。
3、预算的透明度过低。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是预算绩效评价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必然要求,绩效评价其实也是评价主体对预算执行者行为的约束、规范与监督。这就需要相关信息提供给绩效评价相关者(特殊情况除外),而我军目前对预算的透明度过低,没有形成将各种预算信息、数据、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的惯例,使得绩效评价主体信息不能得到足够的资料,也极大地妨碍了普通官兵参与绩效评价的能力与积极性。
4、法律制度建设落后。一是财务法制的严肃性不强,预算一经通过便具有了法律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按照通过的预算收支计划行事,否则将受到法律的追究,但目前我军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不按照预算开支的现象,这给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无疑带来很多难题。二是财务法制不健全,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面、具体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绩效评价初步推行时更需要相关法律为其支撑,不然绩效评价只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上面,我军虽然也提出要完善对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程序,但迄今尚未出台一部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
二、提高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对策
1、加强高层领导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参与。由于重视"绩效"与"结果"的组织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推行绩效评价首先要营造重视"绩效"的氛围,而高层领导直接参与绩效评价过程将给绩效评价带来很大的推力,能够有效缓解绩效评价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例如,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体现出高层领导对某一项目或活动的绩效意见,并将其列入最终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建立我军预算绩效考评的法律支持体系。由于我军现行与预算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对预算绩效评价主体、评价程序等内容的规定,还不适应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需要,为了明确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法律地位,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相应的法律程序保障,有必要在现行的预算法内容基础上,补充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和预算绩效评价程序等相关内容,通过修订和完善预算法内容,为建立我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3、推行配套改革,为实行绩效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绩效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二是推进会计制度改革,逐步使用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以业务发生时的权利和责任为标准进行记帐的,更能够明确每一个项目或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方便进行绩效评价;三是加快部门预算、项目预算、细化预算改革的步伐;四是继续推进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加大对绩效评价相关人才建设的关注力度。首先要对现有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后勤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绩效评价内涵、实施程序,掌握预算、分析、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要引进一些专业人才,由他们来做绩效评价中的技术骨干,以促进军队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志超: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3~14。
[2] 孙焓炜: 军队预算的委托代理机制探析. 军队财务,2007(1):20~22。
[3] 穆玉堂、周媛媛、王忠广: 军队预算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军事经济研究,2007(8):26~28。
关键词:军队预算;绩效;评价。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逐步建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对预算编制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在军队内部也正在逐步增大对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的力度,但是,绩效评价的水平却发展缓慢,实践中至今没有对绩效评价的目的、标准、程序以及具体指标等关键要素未做出规定,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使得绩效评价对预算编制的效益没有得到体现。
一、制约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因素分析
1、预算管理文化落后。任何一项新制度必须与行政组织文化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绩效评价的有效开展,必须以注重"绩效"与结果的管理文化为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时有一个支持与强调预算责任与追求预算绩效的制度环境。但部队目前的现实情况中,一是预算管理中规则、法令在人情、权力面前的严肃性、刚性过低导致预算最基本的计划功能都受到威胁,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失去意义;二是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认为钱分到了本部门就归本部门控制,而实行绩效评价使得各部门必须为所得经费的绩效负责,给其开支带来了很大的约束与控制,所以,绩效评价主体实施实施绩效评价时肯定会遇到抵触,绩效评价的摩擦阻力很大。
2、相关基础工作不扎实。一是预算定额的制定尚未完善,我军目前实施的定额标准不够全面;二是仍然具有"基数法"的痕迹,缺乏科学的、贴合实际的定额标准,各部门支出标准的核定难度较大,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离不开科学的定额为评价时的依据,因此,给绩效评价带来了难度;三是部门预算改革未取得根本性进展。部门预算改革是规范化、完整化、科学化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第一步,既是当前我军预算编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未来全面绩效管理的起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正在进行中的部门预算改革还不过于缓慢,进而直接构成实施绩效预算的阻力。
3、预算的透明度过低。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是预算绩效评价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必然要求,绩效评价其实也是评价主体对预算执行者行为的约束、规范与监督。这就需要相关信息提供给绩效评价相关者(特殊情况除外),而我军目前对预算的透明度过低,没有形成将各种预算信息、数据、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的惯例,使得绩效评价主体信息不能得到足够的资料,也极大地妨碍了普通官兵参与绩效评价的能力与积极性。
4、法律制度建设落后。一是财务法制的严肃性不强,预算一经通过便具有了法律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按照通过的预算收支计划行事,否则将受到法律的追究,但目前我军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仍然经常出现不按照预算开支的现象,这给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无疑带来很多难题。二是财务法制不健全,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面、具体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绩效评价初步推行时更需要相关法律为其支撑,不然绩效评价只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上面,我军虽然也提出要完善对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程序,但迄今尚未出台一部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
二、提高我军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对策
1、加强高层领导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参与。由于重视"绩效"与"结果"的组织文化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推行绩效评价首先要营造重视"绩效"的氛围,而高层领导直接参与绩效评价过程将给绩效评价带来很大的推力,能够有效缓解绩效评价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例如,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必须体现出高层领导对某一项目或活动的绩效意见,并将其列入最终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建立我军预算绩效考评的法律支持体系。由于我军现行与预算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对预算绩效评价主体、评价程序等内容的规定,还不适应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需要,为了明确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法律地位,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相应的法律程序保障,有必要在现行的预算法内容基础上,补充预算绩效评价主体和预算绩效评价程序等相关内容,通过修订和完善预算法内容,为建立我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3、推行配套改革,为实行绩效预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绩效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二是推进会计制度改革,逐步使用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以业务发生时的权利和责任为标准进行记帐的,更能够明确每一个项目或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方便进行绩效评价;三是加快部门预算、项目预算、细化预算改革的步伐;四是继续推进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4、加大对绩效评价相关人才建设的关注力度。首先要对现有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相关的后勤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绩效评价内涵、实施程序,掌握预算、分析、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要引进一些专业人才,由他们来做绩效评价中的技术骨干,以促进军队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志超: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3~14。
[2] 孙焓炜: 军队预算的委托代理机制探析. 军队财务,2007(1):20~22。
[3] 穆玉堂、周媛媛、王忠广: 军队预算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军事经济研究,2007(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