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俄国贵族在彼得大帝时期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在彼得逝世之后,俄国的君主如走马灯一般轮流登场,他们在贵族的支持下登上皇位,并依靠贵族和近卫军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而俄国贵族也趁机不断获取各种权益。最后,随着《贵族自由宣言》的颁布,俄国贵族终于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 俄国贵族 宫廷政变时期 地位转变 影响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下,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国快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为了获取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为了打败土耳其和瑞典,彼得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仿照西方模式创立新式的俄国军队,不断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并把整个国家置于战争之中。作为维护沙皇统治的中坚力量——贵族也不得不屈从于彼得的改革,所有贵族都要终身在军队中服役,整个贵族阶层的自由被剥夺了,俄国贵族从此成为沙皇顺从的奴仆。在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俄国的君主如同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宫廷内部阴谋不断,37年里出了6位专制君主,他们天资平庸、愚钝无知,凭借着贵族的力量上台,靠着贵族的力量对国家实行统治,而处于奴役状态的贵族们也利用这样的机会,“为了免除服役义务及增加其特权,贵族们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斗争”。①俄国贵族在宫廷政变时期,逐步解除了服役义务,最早从沙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本文试图从俄国贵族在宫廷政变时期前被国家奴役,在宫廷政变时期被逐步解放的过程,以及贵族解放对俄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这一历史时期贵族地位的变化进行探讨。
一
在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俄国的军事力量薄弱,军队的成员都是由平时耕种,遇到战事才临时招募的农奴组成,战斗力很弱。伊凡雷帝时期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战时当兵,平时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充其量只能称做是半职业化的军队,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已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利沃尼亚战争的失败,让彼得一世清楚地看到俄国军事上的落后,进行军事改革,重组军队,成为摆在彼得面前刻不容缓的使命。
彼得一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贵族的服役义务彻底加强了。从莫斯科罗斯开始,贵族就必须亲自服役,但是到了彼得一世时期,这项义务变得更加强制,也更加有效了。彼得一世规定:“除了健康状况不适合从军的和在政府中担任文官的以外,所有贵族都得终身待在他们所在的团里”。②贵族从15岁就必须对国家履行供职的义务:“每个贵族家庭有2/3的成员任武职,1/3的成员任文职。”③但是,在俄国,不论是担任文职还是从事军事活动,贵族都被严格地固定在其任职的团队或者机关,没有任何的自由。贵族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被打破了,彼得一世亲自主持制定了一部全新的军事手册,他规定:“每个应征者,不论是贵族还是农奴,都应该从最低级的位子做起,晋升的唯一依据是功绩。”④这样的规定使得世袭的贵族不得不也同普通人一样,靠武功才能得以擢升,先前的“一些才疏学浅、庸碌不堪、无所作为的贵族丢失了乌纱帽”,⑤彼得一世认为,国家需要有能力的人,不能把官衔赐给炫耀门第却没有任何才能的人。世袭贵族对此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除了贵族必须服役以外,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得贵族在许多方面都与平民没有任何的区别。贵族有受训的义务,不识字的贵族被禁止结婚。贵族犯了错误一样会遭到体罚,忍受各种残酷的刑罚。如,1722年沙皇进行人口普查,规定可以拷问有隐匿人口嫌疑的人,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在“大卢加省有11个贵族和85个农民受到了拷问,其中,一个贵族和10个农民被殴打致死;另有7个贵族和6个贵族的妻小被捕,一人因难以忍受拘禁地的恶劣条件而自杀”。⑥法律规定,服役的贵族如果擅离职位,将受到鞭打、割鼻和终生服苦役等刑罚。在土地和农民问题上贵族也没有完全所有权。少数贵族通过世袭领地所有权占有土地和农民,多数贵族是通过领地所有权占有土地和农民。但是不论是世袭的领地还是其他途径获得的领地,要想占有它们就必须担任国家公职,占有土地和农民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贵族职务的高低。贵族职位的高低,取决于军功的大小。俄国军事事务极为繁重,以至于一些贵族为了不从军,宁愿去当商人,甚至农民。在彼得时代,“贵族同其他等级一样,对国家的依附关系达到了顶峰。”⑦
二
彼得一世的去世使得俄国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嘎然停止,由于改革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所以从彼得一世逝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这段时间俄国发生多次宫廷政变。在野心、贪婪、阴谋的驱使下,俄国宫廷不断更迭着平庸、无知的君主,在这些政变当中,由贵族组成的近卫军着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政变发动者争权夺利的主要工具,而这些贵族也依靠当政者的权力,不断争取自己的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由于彼得一世“用亲自颁布的1722年2月5日法令改变了过去一贯通行的两种皇位继承办法——或者按照遗嘱,或者经过大会推举,而代之以在位皇上个人的挑选和任命”,⑧可是即使在临终前他也没有指定出继承人来,因此从1725年到1762年,在此期间登上俄国皇位的人都不是根据法律或者传统习惯规定的办法,而是依靠贵族的力量,通过各种阴谋和宫廷政变的方式成为俄国的最高统治者。在彼得一世临死之前,名门显贵的残余——戈利岑和多尔戈鲁基兩个公爵家族就与彼得一世提拔起来的官宦显贵——缅希科夫、托尔斯泰等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斗争。前者恪守旧的皇位继承法,只承认彼得的孙子有继承权,而后者是阿列克谢皇太子的仇敌,一旦其子登基,等待他们的将是酷刑和流放,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合理合法,而在于谁占上风。于是,缅希科夫等利用近卫军的力量,推举皇后叶卡捷琳娜为沙皇。克柳切夫斯基认为:“当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起作用时,政治问题通常要由占优势的力量决定。在18世纪,我国的这种决定性力量乃是近卫军。”⑨由于得到了近卫军的支持,叶卡捷琳娜成功问鼎皇位,因此她在位期间一直优待近卫军,使得近卫军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从此拉开了宫廷政变时代的序幕。
两年后叶卡捷琳娜去世,彼得二世即位。彼得二世不喜欢缅希科夫,他在年轻的伊万·多尔戈鲁基公爵的帮助下,逮捕了缅希科夫,并将其流放到西伯利亚北部。多尔戈鲁基一家取代缅希科夫成为宫廷和政府里最炙手可热的家族,他家有两人进入了最高枢密会议。
短命的彼得二世登基还没有三年,就得天花去世了,罗曼诺夫家族男系绝嗣。对于王室来说是不幸的,而贵族们则利用这个机会,决定立库尔兰大公的遗孀安娜为女皇,因为最高枢密院的贵族们认为,安娜膝下无子,看上去羸弱、善良,容易控制,他们要求安娜只有答应遵守一些非常苛刻的限制性条件才可以成为女皇。这些限制条件反映了最高枢密院企图在俄国建立寡头政治,这引起了许多贵族的不满。
限制权力的想法作为对宠臣的预防手段贵族并没有加以反对。但是,最高枢密大臣的图谋却是想搞寡头政治,这使贵族们非常气愤,因为它是一种威胁,最高枢密院这帮横行霸道之徒的恣意妄为,有可能取代沙皇一个人的政权,以致有多少个最高枢密大臣,就有多少个霸王。按照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一位历史学家和政论家谢尔巴托夫公爵的说法,最高枢密大臣们自己“组成了一群君主来代替一个沙皇”。1730年人们就是这样看问题的。⑩
安娜为了成为女皇,违心地接受了这些条件。事实上,许多俄国贵族都不满最高枢密院的决定,“还在安娜到达之前,近卫军军官曾公开说,他们宁愿做一个霸主帝王的奴隶,也不愿做好几个霸主帝王的奴隶”。{11}所以在她抵达俄国不久,一些贵族代表就向她控告最高枢密会议的大臣们,安娜也不愿意屈从于枢密会议的意志,于是利用近卫军与其他一些贵族的强力支持,撕毁了她先前接受的条件,废除了最高枢密会议,使俄国重新回到了专制制度下。安娜的上台执政曾得到俄国贵族和近卫军的支持,她的皇位的巩固仍需要俄国贵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她的统治政策也就必须尽力满足这个阶级的要求。{11}与此同时,贵族也竭力要求和扩大自己的权益。1730年,安娜女皇发布法令,废除彼得一世实施的一子继承法,使得贵族子女获得平分不动产的权利,而不必完全靠工薪过活。{12}这只是贵族获得权益的一个开端。1731年,安娜女皇在圣彼得堡为贵族们开办了一所军官学校,使很多贵族子弟不必首先在陆海军中服艰苦的普通士兵的兵役,只要他们在军事学校毕业之后就可直接获得军官称号,扶摇直上,步步高升。而且有些贵族之家的子弟既未直接服兵役,又未进军事学校,连起码的军事知识都不具备,但也能通过其他办法取得军官官衔。{13}1736年12月31日,安娜女皇颁布宣言将贵族的供职期限缩短至25年,{14}取消了以前终身服役的规定,这使得贵族可以不再长时期为国家服役了。为了满足贵族地主的要求,稳妥地维护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政府允许贵族家庭中有一个人可以不用服役而专门管理领地,对贵族供职的年龄也作了规定,要求为20岁。
安娜女皇死后,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趁政府软弱无力之机,利用自己受到的爱戴,尤其是近卫军官兵们的爱戴,于1741年11月24日深夜,率领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团的一连掷弹兵发动了一场典型的新政变。{16}同样的,“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为了感谢近卫军在发动宫廷政变后将她推上皇位,同时,也是在贵族的强烈要求下,进一步放宽了贵族的供职义务,增加了他们的领地权利”。{17}积极参加拥立她成为女皇的一个近卫军连,就“从她那里获得14,000名男性农奴作为犒劳赏赐”{18}。不但如此,伊丽莎白政府还开设了专门的银行,贵族们可以从这里获得低息贷款。为了扩大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占有,1746年的法令规定:只有贵族才能获得“农民、或其他人,不管这些人有没有土地”,{19}并且规定只有贵族有权占有农民居住的土地。在刑罚上,贵族也获得了许多的特权,即使他们犯有重罪,也可以免受笞刑侮辱。贵族对农奴也有了更多的权限,他们可以任意摆布农奴,可以随意把他们放逐到西伯利亚,使他们更加依附在贵族的土地上。
伊丽莎白去世后,彼得三世上台,他一方面畏惧由于畏惧贵族,一方面由于害怕发生宫廷政变,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和罗曼诺夫王朝,将伊丽莎白时期拟定的一份旨在进一步提高贵族特权的文件经过修改后,于1762年2月18日发表,即《赐给全俄罗斯贵族优惠和自由的宣言》(简称《貴族自由宣言》)。根据《贵族自由宣言》,所有贵族完全可以摆脱义务供职,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的经济活动,但自愿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继续供职者则可继续留下。贵族地主还可以自由出国,不受阻拦。《贵族自由宣言》对于俄国贵族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贵族开始真正拥有了自由,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开始并不认同,但形势的发展迫使她改变了主意,并在1785年颁布了贵族特权诏书。俄国贵族彻底地从沙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
三
宫廷政变时期,俄国的贵族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一方面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需要和依靠贵族的力量,不得不给予贵族一定的特权,另一方面也是俄国贵族进行长期和顽强的斗争的结果。
在彼得一世时代,为了赢得战争,贵族不得不放弃自己所有的权利,委身成为国家的奴仆,终生为国家服役,这样的政策自然引起贵族的不满,但碍于彼得一世的强势,大都不敢怒也不敢言。彼得一世去世以后,俄国陷入了混乱中,上台的君主没有一个能像彼得一世那样有能力有魄力,他们不得不依靠贵族的支持来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克柳切夫斯基认为,自从彼得一世逝世,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历届政府的更迭几乎都是由近卫军操纵的。{20}这些主要由贵族组成的军官们把政变当作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实验场,只要有众人认可的人选,近卫军就可以把他推到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去,以至于 “最接近皇上的宫廷显贵当时已经习惯于想到:任何重大政治事物也离不开近卫军的干预,相反,只要近卫军军官迅速表示支持,那么该事即可算成功在望”。{21}由于近卫军的帮助,安娜皇当上了沙皇,也由于近卫军的帮助,安娜掌握了国家的大权,出于对贵族的感激之情,安娜女皇给予了贵族众多的权利。伊丽莎白女皇是在贵族和近卫军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她的统治必然依靠贵族的支持,所以她颁布了众多旨在解除贵族奴役、提高贵族地位的法令,而彼得三世颁布的《贵族自由宣言》也是伊丽莎白时期修订的。
另外,贵族自身的努力是他们实现解放的关键。在宫廷政变时期,每一位上台者都是依靠贵族的帮助,因而在统治者上台后,贵族都会不失时机地向专制政权索要特权,新的政权不得不作出让步。在宫廷政变时期,贵族在经济上的改善和思想上的解放,也使得他们努力去除奴役的枷锁。贵族获得领地私有权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解放。贵族在获得土地和农奴私有权后,自然也会力争在保留权利的同时摆脱供职义务,以及所带来的各种限制。{22}贵族供职的优惠条件使贵族有了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经营,还可在贵族国家银行获得相对较低的贷款利息,世袭贵族还获得了一系列占有农奴和土地的优惠和特权。另外,尽管俄国贵族受西欧的影响比较小,但西欧对贵族的解放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彼得一世时期,贵族尤其是上层贵族开始崇尚西欧文化,贵族逐渐脱离了落后的人民。宫廷政变时期,贵族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贵族自身的荣誉感不断增加,“参加宫廷政变培养了贵族的等级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23}贵族再也不能忍受“高贵的人”与“低贱的人”一样对国家承担供职义务了。对于贵族来说,摆脱供职义务已成为关系自身荣誉的问题了。贵族的心理正悄悄发生变化,所以在克柳切夫斯基看来:在宫廷政变之时及在其显而易见的影响之下,贵族的情绪发生了两大重要变化:1)由于宫廷事态发展迫使近卫军扮演了,并且也是它甘愿扮演的政治角色,在贵族中形成了一种追求自己在国内起作用的观点,这些以前在贵族身上不曾出现过;2)在这种观点及形成这种观点的环境影响下,贵族在国内的地位及其对社会上其他阶级的态度也都有所变化。”{24}
四
克柳切夫斯基认为:“18世纪的宫廷政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宫廷的范围,涉及了国家制度的根本。”{25}宫廷政变时期俄国贵族通过努力,终于一步一步地改善了自己的地位,最后随着《贵族自由宣言》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贵族特权诏书》的颁布,贵族从奴役中解放了出来。俄国贵族的解放对于俄国社会和俄国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贵族的解放使得他们大量退役。频繁的军事远征和对自由的向往使大批贵族退役。{26}俄国在彼得一世以后,尽管国内不断发生政变,但在对外上,俄国始终向它的四周扩张领土。1733年至1735年间,俄国和奥地利在波兰王位继承上联合对抗法国;1736年至1739年,俄国又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法国支持的土耳其的战争;1741年至1743年,在奥地利的支持下,俄国与法国支持的瑞典进行了战争;1746至1748年,俄国又参与到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1756到1763年,俄国发动了七年战争。{27}在短短的30年里,俄国进行了如此众多的战争,这让以服役为职业的俄国贵族们无比厌恶,他们向往平静和自由的生活,而《贵族自由宣言》让他们可以真正摆脱战争,由此大批的贵族离开军队,走向农村和政府的行政部门。由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从事文学、艺术,他们开始关注农奴、关注俄国的现状,俄国的知识分子诞生了。
(二)贵族的解放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克柳切夫斯基认为:“1762年的法律颠覆了俄罗斯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的内容本来是人人必须服务:农奴为地主服务,地主为国家服务。”{28}贵族的解放使得贵族彻底成为了俄国的特权阶级,农奴与地主的关系更加对立了。与此同时,由于贵族得以解放,而俄国的农奴却依旧在奴役中,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俄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可以说,《贵族自由宣言》的颁布,造成了俄国贵族和农民的对抗,并一直延续到1861年改革。
综上所述,在宫廷政变时期,俄国贵族地位的提升是其同统治者合作与斗争妥协的结果。俄国贵族地位的转变,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而在随后的100多年里,主要由贵族组成的俄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注释:
①[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26页。
②④[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13页。
③[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0页。
⑤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28页。
⑥[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1页。
⑦[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2页。
⑧[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1页。
⑨[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3頁。
⑩[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76页。
{1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82页。
{12}{13}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79页。
{14}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0页。
{15}[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5页。
{16}[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9页。
{17}[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5页。
{18}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0页。
{19}[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32页。
{20}[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60页。
{2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8页。
{22}[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9页。
{23}[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9页。
{2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61页。
{26}张宗华:《18世纪俄国贵族》,武汉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27}{28}[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33页。
参考文献:
[1]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2]张宗华.18世纪俄国贵族.武汉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3]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俄国史教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
[4]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杨烨,卿文辉译.俄罗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5]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著.张光翔,许金秋等译.俄国社会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作者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专门史0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俄国贵族 宫廷政变时期 地位转变 影响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下,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国快速崛起为欧洲强国。为了获取通往欧洲的出海口,为了打败土耳其和瑞典,彼得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仿照西方模式创立新式的俄国军队,不断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并把整个国家置于战争之中。作为维护沙皇统治的中坚力量——贵族也不得不屈从于彼得的改革,所有贵族都要终身在军队中服役,整个贵族阶层的自由被剥夺了,俄国贵族从此成为沙皇顺从的奴仆。在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俄国的君主如同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宫廷内部阴谋不断,37年里出了6位专制君主,他们天资平庸、愚钝无知,凭借着贵族的力量上台,靠着贵族的力量对国家实行统治,而处于奴役状态的贵族们也利用这样的机会,“为了免除服役义务及增加其特权,贵族们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斗争”。①俄国贵族在宫廷政变时期,逐步解除了服役义务,最早从沙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本文试图从俄国贵族在宫廷政变时期前被国家奴役,在宫廷政变时期被逐步解放的过程,以及贵族解放对俄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这一历史时期贵族地位的变化进行探讨。
一
在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俄国的军事力量薄弱,军队的成员都是由平时耕种,遇到战事才临时招募的农奴组成,战斗力很弱。伊凡雷帝时期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战时当兵,平时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充其量只能称做是半职业化的军队,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已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利沃尼亚战争的失败,让彼得一世清楚地看到俄国军事上的落后,进行军事改革,重组军队,成为摆在彼得面前刻不容缓的使命。
彼得一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贵族的服役义务彻底加强了。从莫斯科罗斯开始,贵族就必须亲自服役,但是到了彼得一世时期,这项义务变得更加强制,也更加有效了。彼得一世规定:“除了健康状况不适合从军的和在政府中担任文官的以外,所有贵族都得终身待在他们所在的团里”。②贵族从15岁就必须对国家履行供职的义务:“每个贵族家庭有2/3的成员任武职,1/3的成员任文职。”③但是,在俄国,不论是担任文职还是从事军事活动,贵族都被严格地固定在其任职的团队或者机关,没有任何的自由。贵族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被打破了,彼得一世亲自主持制定了一部全新的军事手册,他规定:“每个应征者,不论是贵族还是农奴,都应该从最低级的位子做起,晋升的唯一依据是功绩。”④这样的规定使得世袭的贵族不得不也同普通人一样,靠武功才能得以擢升,先前的“一些才疏学浅、庸碌不堪、无所作为的贵族丢失了乌纱帽”,⑤彼得一世认为,国家需要有能力的人,不能把官衔赐给炫耀门第却没有任何才能的人。世袭贵族对此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除了贵族必须服役以外,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得贵族在许多方面都与平民没有任何的区别。贵族有受训的义务,不识字的贵族被禁止结婚。贵族犯了错误一样会遭到体罚,忍受各种残酷的刑罚。如,1722年沙皇进行人口普查,规定可以拷问有隐匿人口嫌疑的人,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在“大卢加省有11个贵族和85个农民受到了拷问,其中,一个贵族和10个农民被殴打致死;另有7个贵族和6个贵族的妻小被捕,一人因难以忍受拘禁地的恶劣条件而自杀”。⑥法律规定,服役的贵族如果擅离职位,将受到鞭打、割鼻和终生服苦役等刑罚。在土地和农民问题上贵族也没有完全所有权。少数贵族通过世袭领地所有权占有土地和农民,多数贵族是通过领地所有权占有土地和农民。但是不论是世袭的领地还是其他途径获得的领地,要想占有它们就必须担任国家公职,占有土地和农民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贵族职务的高低。贵族职位的高低,取决于军功的大小。俄国军事事务极为繁重,以至于一些贵族为了不从军,宁愿去当商人,甚至农民。在彼得时代,“贵族同其他等级一样,对国家的依附关系达到了顶峰。”⑦
二
彼得一世的去世使得俄国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嘎然停止,由于改革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所以从彼得一世逝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这段时间俄国发生多次宫廷政变。在野心、贪婪、阴谋的驱使下,俄国宫廷不断更迭着平庸、无知的君主,在这些政变当中,由贵族组成的近卫军着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政变发动者争权夺利的主要工具,而这些贵族也依靠当政者的权力,不断争取自己的和扩大自己的利益。
由于彼得一世“用亲自颁布的1722年2月5日法令改变了过去一贯通行的两种皇位继承办法——或者按照遗嘱,或者经过大会推举,而代之以在位皇上个人的挑选和任命”,⑧可是即使在临终前他也没有指定出继承人来,因此从1725年到1762年,在此期间登上俄国皇位的人都不是根据法律或者传统习惯规定的办法,而是依靠贵族的力量,通过各种阴谋和宫廷政变的方式成为俄国的最高统治者。在彼得一世临死之前,名门显贵的残余——戈利岑和多尔戈鲁基兩个公爵家族就与彼得一世提拔起来的官宦显贵——缅希科夫、托尔斯泰等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斗争。前者恪守旧的皇位继承法,只承认彼得的孙子有继承权,而后者是阿列克谢皇太子的仇敌,一旦其子登基,等待他们的将是酷刑和流放,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合理合法,而在于谁占上风。于是,缅希科夫等利用近卫军的力量,推举皇后叶卡捷琳娜为沙皇。克柳切夫斯基认为:“当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起作用时,政治问题通常要由占优势的力量决定。在18世纪,我国的这种决定性力量乃是近卫军。”⑨由于得到了近卫军的支持,叶卡捷琳娜成功问鼎皇位,因此她在位期间一直优待近卫军,使得近卫军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从此拉开了宫廷政变时代的序幕。
两年后叶卡捷琳娜去世,彼得二世即位。彼得二世不喜欢缅希科夫,他在年轻的伊万·多尔戈鲁基公爵的帮助下,逮捕了缅希科夫,并将其流放到西伯利亚北部。多尔戈鲁基一家取代缅希科夫成为宫廷和政府里最炙手可热的家族,他家有两人进入了最高枢密会议。
短命的彼得二世登基还没有三年,就得天花去世了,罗曼诺夫家族男系绝嗣。对于王室来说是不幸的,而贵族们则利用这个机会,决定立库尔兰大公的遗孀安娜为女皇,因为最高枢密院的贵族们认为,安娜膝下无子,看上去羸弱、善良,容易控制,他们要求安娜只有答应遵守一些非常苛刻的限制性条件才可以成为女皇。这些限制条件反映了最高枢密院企图在俄国建立寡头政治,这引起了许多贵族的不满。
限制权力的想法作为对宠臣的预防手段贵族并没有加以反对。但是,最高枢密大臣的图谋却是想搞寡头政治,这使贵族们非常气愤,因为它是一种威胁,最高枢密院这帮横行霸道之徒的恣意妄为,有可能取代沙皇一个人的政权,以致有多少个最高枢密大臣,就有多少个霸王。按照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一位历史学家和政论家谢尔巴托夫公爵的说法,最高枢密大臣们自己“组成了一群君主来代替一个沙皇”。1730年人们就是这样看问题的。⑩
安娜为了成为女皇,违心地接受了这些条件。事实上,许多俄国贵族都不满最高枢密院的决定,“还在安娜到达之前,近卫军军官曾公开说,他们宁愿做一个霸主帝王的奴隶,也不愿做好几个霸主帝王的奴隶”。{11}所以在她抵达俄国不久,一些贵族代表就向她控告最高枢密会议的大臣们,安娜也不愿意屈从于枢密会议的意志,于是利用近卫军与其他一些贵族的强力支持,撕毁了她先前接受的条件,废除了最高枢密会议,使俄国重新回到了专制制度下。安娜的上台执政曾得到俄国贵族和近卫军的支持,她的皇位的巩固仍需要俄国贵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她的统治政策也就必须尽力满足这个阶级的要求。{11}与此同时,贵族也竭力要求和扩大自己的权益。1730年,安娜女皇发布法令,废除彼得一世实施的一子继承法,使得贵族子女获得平分不动产的权利,而不必完全靠工薪过活。{12}这只是贵族获得权益的一个开端。1731年,安娜女皇在圣彼得堡为贵族们开办了一所军官学校,使很多贵族子弟不必首先在陆海军中服艰苦的普通士兵的兵役,只要他们在军事学校毕业之后就可直接获得军官称号,扶摇直上,步步高升。而且有些贵族之家的子弟既未直接服兵役,又未进军事学校,连起码的军事知识都不具备,但也能通过其他办法取得军官官衔。{13}1736年12月31日,安娜女皇颁布宣言将贵族的供职期限缩短至25年,{14}取消了以前终身服役的规定,这使得贵族可以不再长时期为国家服役了。为了满足贵族地主的要求,稳妥地维护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政府允许贵族家庭中有一个人可以不用服役而专门管理领地,对贵族供职的年龄也作了规定,要求为20岁。
安娜女皇死后,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趁政府软弱无力之机,利用自己受到的爱戴,尤其是近卫军官兵们的爱戴,于1741年11月24日深夜,率领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团的一连掷弹兵发动了一场典型的新政变。{16}同样的,“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为了感谢近卫军在发动宫廷政变后将她推上皇位,同时,也是在贵族的强烈要求下,进一步放宽了贵族的供职义务,增加了他们的领地权利”。{17}积极参加拥立她成为女皇的一个近卫军连,就“从她那里获得14,000名男性农奴作为犒劳赏赐”{18}。不但如此,伊丽莎白政府还开设了专门的银行,贵族们可以从这里获得低息贷款。为了扩大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占有,1746年的法令规定:只有贵族才能获得“农民、或其他人,不管这些人有没有土地”,{19}并且规定只有贵族有权占有农民居住的土地。在刑罚上,贵族也获得了许多的特权,即使他们犯有重罪,也可以免受笞刑侮辱。贵族对农奴也有了更多的权限,他们可以任意摆布农奴,可以随意把他们放逐到西伯利亚,使他们更加依附在贵族的土地上。
伊丽莎白去世后,彼得三世上台,他一方面畏惧由于畏惧贵族,一方面由于害怕发生宫廷政变,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和罗曼诺夫王朝,将伊丽莎白时期拟定的一份旨在进一步提高贵族特权的文件经过修改后,于1762年2月18日发表,即《赐给全俄罗斯贵族优惠和自由的宣言》(简称《貴族自由宣言》)。根据《贵族自由宣言》,所有贵族完全可以摆脱义务供职,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的经济活动,但自愿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继续供职者则可继续留下。贵族地主还可以自由出国,不受阻拦。《贵族自由宣言》对于俄国贵族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贵族开始真正拥有了自由,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开始并不认同,但形势的发展迫使她改变了主意,并在1785年颁布了贵族特权诏书。俄国贵族彻底地从沙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
三
宫廷政变时期,俄国的贵族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一方面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需要和依靠贵族的力量,不得不给予贵族一定的特权,另一方面也是俄国贵族进行长期和顽强的斗争的结果。
在彼得一世时代,为了赢得战争,贵族不得不放弃自己所有的权利,委身成为国家的奴仆,终生为国家服役,这样的政策自然引起贵族的不满,但碍于彼得一世的强势,大都不敢怒也不敢言。彼得一世去世以后,俄国陷入了混乱中,上台的君主没有一个能像彼得一世那样有能力有魄力,他们不得不依靠贵族的支持来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克柳切夫斯基认为,自从彼得一世逝世,直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历届政府的更迭几乎都是由近卫军操纵的。{20}这些主要由贵族组成的军官们把政变当作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实验场,只要有众人认可的人选,近卫军就可以把他推到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去,以至于 “最接近皇上的宫廷显贵当时已经习惯于想到:任何重大政治事物也离不开近卫军的干预,相反,只要近卫军军官迅速表示支持,那么该事即可算成功在望”。{21}由于近卫军的帮助,安娜皇当上了沙皇,也由于近卫军的帮助,安娜掌握了国家的大权,出于对贵族的感激之情,安娜女皇给予了贵族众多的权利。伊丽莎白女皇是在贵族和近卫军的支持下登上皇位的,她的统治必然依靠贵族的支持,所以她颁布了众多旨在解除贵族奴役、提高贵族地位的法令,而彼得三世颁布的《贵族自由宣言》也是伊丽莎白时期修订的。
另外,贵族自身的努力是他们实现解放的关键。在宫廷政变时期,每一位上台者都是依靠贵族的帮助,因而在统治者上台后,贵族都会不失时机地向专制政权索要特权,新的政权不得不作出让步。在宫廷政变时期,贵族在经济上的改善和思想上的解放,也使得他们努力去除奴役的枷锁。贵族获得领地私有权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解放。贵族在获得土地和农奴私有权后,自然也会力争在保留权利的同时摆脱供职义务,以及所带来的各种限制。{22}贵族供职的优惠条件使贵族有了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经营,还可在贵族国家银行获得相对较低的贷款利息,世袭贵族还获得了一系列占有农奴和土地的优惠和特权。另外,尽管俄国贵族受西欧的影响比较小,但西欧对贵族的解放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彼得一世时期,贵族尤其是上层贵族开始崇尚西欧文化,贵族逐渐脱离了落后的人民。宫廷政变时期,贵族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贵族自身的荣誉感不断增加,“参加宫廷政变培养了贵族的等级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23}贵族再也不能忍受“高贵的人”与“低贱的人”一样对国家承担供职义务了。对于贵族来说,摆脱供职义务已成为关系自身荣誉的问题了。贵族的心理正悄悄发生变化,所以在克柳切夫斯基看来:在宫廷政变之时及在其显而易见的影响之下,贵族的情绪发生了两大重要变化:1)由于宫廷事态发展迫使近卫军扮演了,并且也是它甘愿扮演的政治角色,在贵族中形成了一种追求自己在国内起作用的观点,这些以前在贵族身上不曾出现过;2)在这种观点及形成这种观点的环境影响下,贵族在国内的地位及其对社会上其他阶级的态度也都有所变化。”{24}
四
克柳切夫斯基认为:“18世纪的宫廷政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宫廷的范围,涉及了国家制度的根本。”{25}宫廷政变时期俄国贵族通过努力,终于一步一步地改善了自己的地位,最后随着《贵族自由宣言》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贵族特权诏书》的颁布,贵族从奴役中解放了出来。俄国贵族的解放对于俄国社会和俄国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贵族的解放使得他们大量退役。频繁的军事远征和对自由的向往使大批贵族退役。{26}俄国在彼得一世以后,尽管国内不断发生政变,但在对外上,俄国始终向它的四周扩张领土。1733年至1735年间,俄国和奥地利在波兰王位继承上联合对抗法国;1736年至1739年,俄国又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法国支持的土耳其的战争;1741年至1743年,在奥地利的支持下,俄国与法国支持的瑞典进行了战争;1746至1748年,俄国又参与到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1756到1763年,俄国发动了七年战争。{27}在短短的30年里,俄国进行了如此众多的战争,这让以服役为职业的俄国贵族们无比厌恶,他们向往平静和自由的生活,而《贵族自由宣言》让他们可以真正摆脱战争,由此大批的贵族离开军队,走向农村和政府的行政部门。由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从事文学、艺术,他们开始关注农奴、关注俄国的现状,俄国的知识分子诞生了。
(二)贵族的解放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克柳切夫斯基认为:“1762年的法律颠覆了俄罗斯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的内容本来是人人必须服务:农奴为地主服务,地主为国家服务。”{28}贵族的解放使得贵族彻底成为了俄国的特权阶级,农奴与地主的关系更加对立了。与此同时,由于贵族得以解放,而俄国的农奴却依旧在奴役中,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俄国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可以说,《贵族自由宣言》的颁布,造成了俄国贵族和农民的对抗,并一直延续到1861年改革。
综上所述,在宫廷政变时期,俄国贵族地位的提升是其同统治者合作与斗争妥协的结果。俄国贵族地位的转变,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而在随后的100多年里,主要由贵族组成的俄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注释:
①[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26页。
②④[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13页。
③[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0页。
⑤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28页。
⑥[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1页。
⑦[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82页。
⑧[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1页。
⑨[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3頁。
⑩[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76页。
{1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82页。
{12}{13}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79页。
{14}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0页。
{15}[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5页。
{16}[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9页。
{17}[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5页。
{18}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0页。
{19}[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32页。
{20}[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60页。
{2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58页。
{22}[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9页。
{23}[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张光翔,许金秋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399页。
{2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第261页。
{26}张宗华:《18世纪俄国贵族》,武汉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27}{28}[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33页。
参考文献:
[1]孙成木,刘祖熙,李健.俄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2]张宗华.18世纪俄国贵族.武汉大学2005年历史学博士论文.
[3]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张咏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俄国史教程.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第1版.
[4]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杨烨,卿文辉译.俄罗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5]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著.张光翔,许金秋等译.俄国社会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作者系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专门史0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