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沙海的翠绿宝石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出克拉玛依市,沿着准噶尔盆地西缘的独克公路向北弛去,顷刻映入眼帘的是百里油区。极目远眺,车窗外别是一番景致: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疏密相间的井架高耸入云,傲然屹立;油区公路乌光闪亮,纵横交错,一架架被石油工人们称呼为“磕头虫”的抽油机,不知疲倦地此起彼落,饶有情趣;那小巧洁白的井房星罗棋布,如无数珍珠撒落遍地;这时正值一轮红日冉冉东升,为油区披上万道霞光,分外绚丽。不一会,呈现在眼前的采油区与我想象中的是另一番景象:在无垠的沙海里点缀着幢幢高楼鳞次节比,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环抱着芬芳飘溢的果园菜地。步入其间,如入梦境,久居荒漠戈壁的枯燥烦闷即刻被荡涤得无影无踪。
  然而,这一颗颗镶嵌在戈壁瀚海的“翠绿宝石”却凝聚着新疆油田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
  原来,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准噶尔盆地的腹部,横亘着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里原是一片沙丘连绵、人迹罕至的亘古荒漠,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年最大温差达88℃,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沙漠中植被稀疏,50%的地表覆盖着一层由藻类、地衣和苔藓的假根捆绑形成的生物结皮,被专家誉为"生物地毯",是干旱的沙漠地表抵抗侵蚀、阻固流沙的天然屏障。一旦人类的活动过度破坏了这层"生物地毯",必然会导致沙丘活化,危及沙漠中珍稀物种的生存,并导致沙漠周边区域环境恶化。因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然而,就在这片荒漠的地下深处,蕴藏着
  


  丰富的油气资源。
  巨大的资源潜力,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在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环境?新疆油田公司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实现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这一共识,新疆油田公司研究确立了“统筹油田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思路和“两新两高”的开发建设模式,始终坚持油田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做到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从而抓住了沙漠油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源头。在科学的理念和建设思路指导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新疆油田的建设者们艰苦创业,一手抓勘探、促开发,建设现代化油气生产基地;一手抓环保、护生态,建设绿色油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相继建成了彩南、石西、沙南、莫北、陆梁、石南、盆5等七座以"两新两高"为显著特点的现代化油气田,形成了年产油气552万吨的规模,占盆地油气总产量的39.5%,其中彩南、石西、陆梁、石南等油田的原油产量达到了百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在沙漠腹地描绘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绚丽画卷,被人们喻为"绿色方舟、沙漠明珠"。
  在油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践中,新疆油田公司牢牢抓住了减少土壤扰动、及时恢复地表、严格控制污染、改善基地环境等关键环节。
  
  遏制污染源头
  
  为保护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生物地毯”和生态资源,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新疆油田公司一方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恢复对沙漠地表造成的破坏。
  由于摊子大、用人多、效率低,是油气田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积弊。对于沙漠油田来讲,这样的管理模式既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容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缩小占地、减少用人是保护沙漠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
  为此,在沙漠油田开发建设中确立了“两新两高”的指导方针,即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沙漠油田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一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采取了油田作业区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式、专业化管理。过去管理一个百万吨油田需要上千人,现在只需要一二百人。二是在劳动组织方式上,实行倒班值守制度,聘用复合型人才,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三是实行生活基地集中管理,合理布建占地小、功能全的沙漠公寓,尽可能减小人员活动对土壤的扰动和环境的破坏。四是积极利用新技术,所有的油气井、注水井、计量站、油气处理站全部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生产运行过程的可视化、
  智能化控制。以上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油田油气计量、集输、处理等站区建设都首先考虑环保要求,按工艺流程有机组合,紧凑布置,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在1992年彩南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对油气处理站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和简化,采用了集油气分离、加热和热化学脱水功能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功能处理器,站场面积减少了60%以上;在1988年火烧山油田开发中,放弃了长期沿用的三级布站方式,取消了集油站,减少了油气站点和油气管线长度;在2000年陆梁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对原油污水处理站的工艺布置进行简化优化,实施了污水处理设施撬装化,污水处理场的面积减少了80%。加强沙漠油区工艺流程的衔接和提高油气处理设施的共用程度,取消了陆梁作业区天然气处理站的建设,将陆梁油田作业区的1.8亿立方米天然气输至石西作业区天然气处理站处理。同时,将油区内的油、气、水、电、讯线路及道路等设施均沿沙梁走向敷设,避免大面积破坏沙漠地表;同时将管道的开挖宽度由80厘米降低为50厘米,并将光缆与油水管线通沟铺设;部分油井的数据信号传输电源采用太阳能,减少因铺设电缆对地表的损坏;在维修管线过程中,大规模采用非金属管线和穿管技术,大大减少了地表开挖作业。严格要求施工队伍管好施工机具,划定施工范围,及时清理现场,千方百计压缩占地、恢复地表
  原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植被。临时施工占地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作业范围和车辆行驶路线,以减少土壤扰动、碾压和植被破坏。
  同时,在油气水管线、电力线和道路架设所经的流沙地,以及道路、管道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破伤面,都采取地表固沙措施,铺设芦苇治沙草方格。累计投入上亿元在沙漠深处的石西、陆梁、彩南油田和输油管道旁实施大规模的人工草方格固沙治理工程,植树13.35万株,固沙17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7万平方米,通过实施精细的生态保护措施,使大部分油田开发初期管线敷设、道路修建时裸露的沙面植被得到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遏制了沙丘活化。在防风固沙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沙漠植物研究所进行联合立项攻关,因地制宜引种了47种沙生植物,初步形成了在沙漠腹地种植及管理沙生植物的技术体系。为解决芦苇网格固沙和绿化灌溉用水难题,引进使用了"混合水"灌溉技术,仅石西油田作业区就实现年节约用水20万立方米。
  
  推行清洁生产
  
  为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气象、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地质等情况,新疆油田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调查工作,录取了相关数据,研究制定了分区环境保护措施。与此同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在高标准配套建设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污染物循环利用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在钻采污染防治方面,推广应用了新型无毒无害易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泥浆体系和MTC技术,减少了废弃泥浆的排放;采用泥浆循环系统,使泥浆的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了钻井泥浆废弃量,解决了长期以来钻井泥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莫北
  天然气处理站等20多座工业污染物循环利用装置实施了新建和改造;对260多口管外漏油水井进行了彻底治理;研制发明了金属盘根、注塑盘根、防磨损盘根等,减少了井口落地原油的产生。在废水污染防治方面,配套建成了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和生活污水化粪、沉降装置,实现了工业污水达标回注和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合格后用于附近区域沙地绿化。在废气污染防治方面,配套建设了油气集转、外输密闭工艺流程,建成了100万立方米/日的天然气处理系统和彩南燃机电站工程,并在部分边远井和低压伴生气生产井上采用了井口天然气发电技术,既显著提高了天然气综合利用效益,又大大降低了天然气放空污染。在垃圾污染
  防治方面,将建设过程中废弃的固体垃圾和基地形成的生活垃圾全部拉运到指定地点存放、掩埋,有效控制了垃圾污染。通过采取治理措施,加强日常监管,有效杜绝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建设绿色家园
  
  沙漠油田基地是各油田作业区员工的主要生产生活基地,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绿化沙漠油田基地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行为,它可以使员工在自觉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此,各油田作业区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加强生产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动员职工坚持开展造林种草义务劳动,力求在保护原有生态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努力为长期工作在沙漠腹地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义务造林、种草活动,共引种沙生植物40多种,并以各单位沙漠公寓为中心,建成了2610万平方米的绿地。为节约绿化用水,各单位广泛应用了滴灌、微喷、喷灌等先进技术和遮阳网、保水剂、生根粉等先进材料,苗木、草坪草成活率逐步提高。沙漠基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基地的环境状况,使基地绿化中心区风速较外围和空气中沙尘含量逐年降低,夏季地表温度降低约8摄氏度,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目前,各油田作业区沙漠基地,像一颗颗璀璨的翠绿宝石镶嵌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每到夏秋季节,即展现出一幅幅绿树成荫、鲜花烂漫、芳草青翠、蜂蝶飞舞的美好景象,使置身沙漠腹地的员工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而且在油田区域内,能够经常看到觅食的黄羊、野马等野生动物。彩南、石西、陆梁等油田及其基地被自治区旅游局确定为沙漠旅游景点和工业旅游景观。这些绿洲从无到有、从有到美、从美到奇,是新疆石油人艰苦创业的智慧结晶和历史见证,也寄托着他们对家园感情的真实写照,集中体现了新疆石油人扎根大漠、情系油田、为油奉献的豪迈气概和执着情怀,以及为加快建设大油气田不息奋斗的坚定信
  心。
  回顾新疆油田多年来油田环保工作的实践,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深有感触地说:"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素质与形象的重要前提;秉承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树立环保优先的先进理念,是做好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做好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支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的及时根治,是做好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选择;完善的制度规范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是做好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总之,只有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油田生产与环境建设的同步
  协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如今,当来到准噶尔盆地的采油区,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沁人心扉的清风,带来清新的成熟了的庄稼、青草的气息。定眼展望,景色别有一番风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风光绮丽的画卷:迂回曲折的河流,碧波荡漾的湖面,浓密的树林,成熟了的庄稼,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园,把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点缀得如此精致、婉俏。如透明的翡翠,似晶莹的玛瑙,令人清心爽目,心旷神怡。
其他文献
閻明复同志曾在毛泽东主席身边担任俄文翻译多年,多年之后,那一段段珍贵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应本刊之约,阎明复撰写了这篇回忆录,文章中,他从回忆第一次给主席当翻译开始,直到有幸亲历了中苏关系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可以说,他文章中的每一个小标题就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比如:米高扬秘密来华、中苏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争吵、赫鲁晓夫当众辱骂毛泽东、毛泽东批评赫鲁晓夫“言行不一”、周恩来最后一次访苏
期刊
繁华的大上海有一座已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又称“辅德里”),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这就是中共二大旧址。  2007年7月16日,纪念中共二大召开85周年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与会的著名党建学家叶笃初站在这二层小楼的老房子前陷入了沉思:85年前的今天,中共二大在这里召开, 第一部党章在这里诞生。    与刚刚从上海返回的叶笃初教授一席畅谈,受益
期刊
长久以来,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消费者选车一直处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处境:要么选择重内饰、外观而轻性能的座驾;要么选择重性能而轻内饰、外观的座驾,无论怎样选,消费者总不能达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最满意状态,而MG名爵产品设计中,将实用主义和贵族观念完美结合,让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从此不再两难,使鱼与熊掌兼得真正成为可能。  熊掌,我所欲也。把高品质高性能看作是产品的生命线,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可谓是真正的名
期刊
编辑按:   近年来,广东省检察机关在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张学军的带领下,广东检察机关诸多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检察干部。本刊从这期开始,将陆续介绍广东省检察机关的先进工作经验及优秀人物。    一位来自潮汕地区的老百姓匆匆走进广东省检察院信访接待室,不由分说跪倒在地上,说是要感谢大检察官为他申了多年的冤屈,
期刊
2007年3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正式挂牌,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巨奎林出任中心主任。这是他在财政部、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先后历练27年之后的又一次职业转型,从此,他将自己余生的工作与关注气候变化、落实节能减排、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的国家。”作为基金牵头人,巨奎林颇为自豪。“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
期刊
师从厉无畏先生多年,一直不知他会作诗。本来嘛,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科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可以说,在经济学界造诣非凡。根据我朴素的直觉,经济应该距文学艺术差之千里,更何况,诗歌是文学艺术殿堂里那道最绚丽的光华。    一 故园情    第一次读到厉无畏先生的诗,是在偶然翻阅的一本诗集里。说是诗集,实际上是某部门某年诗歌创作比赛的作品汇编。那里面的作品,看着都很象模
期刊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喜迎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重温并回顾这一重要讲话的前前后后,可以清楚地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奔小康的
期刊
一  2007年8月28日,北国春城——长春市以她崭新的容貌、热情的臂膀迎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中华儿女》吉林(北大湖)笔会代表。迎接笔会代表下榻的第一站——吉林教育宾馆整理一新,鲜花吐艳,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吉林教育宾馆热烈祝贺《中华儿女》吉林笔会圆满成功”的大幅标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下午三点,参观完长春伪皇宫、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笔会代表陆续走进吉林教育宾馆厚重典雅的会议中心。  中华儿
期刊
从1952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到后来写作《草原晨曲》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玛拉沁夫以大量优秀文学、歌曲、电影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独具风采的篇章,而他70多年人生的艰难与曲折、梦想与辉煌,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已走过60年历程的内蒙古自治区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印痕……    欣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对于来自草原、一生也不曾离开过草原并为之奉献了毕
期刊
2007年8月8日上午,内蒙古博物院广场乐曲雄壮,气氛热烈。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曾庆红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一起拉动大红绸布,为中央人民政府赠送内蒙古自治区的宝鼎揭幕。  一时间,整个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国最早成立的省一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60岁。六十一甲子,如今,这片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