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本”为本——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言语发展,我们可以让言语实践与文本内容学习水乳交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目的。學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还要靠长期的言语实践训练,也就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或结果。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然后逐步提高。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备课组做了不少尝试,让言语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得到有机的统一。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言能力;语言品质;积累;运用
【背景描述】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 必须是言语主体的言语实践,他人替代无效。老师的讲解是老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和言语实践,不是学生的理解体会和言语实践,不能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名目繁多的练习题只是一种脱离真实语境的机械操作,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言语实践,对日常学习中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无实际价值。这种机械操练只能应对考试,不能应用于生活实践。2. 一般来说,言语实践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形成和发展为能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无效。真正的言语实践活动是学生自然条件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言语实践。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
“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开展丰富的综合活动;强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课堂向学生开放,把学习的主动权、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师生、生生多元网状互动;培养老师倾听、捕捉、点拨等新基本功,克服老师替代现象和习惯等。这些都是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言语实践的主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创造性及有效性。
以“本”为本——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言语发展,我们可以让言语实践与文本内容学习水乳交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目的。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还要靠长期的言语实践训练,也就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或结果。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然后逐步提高。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备课组做了不少尝试,让言语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得到有机的统一。
【案例描述】
以第六、七单元课文教学为例。
《“红领巾”真好》课文教学
一、 词语训练、句式训练。
1. 师:像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样的A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2. 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句式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小鸟的可爱(快乐)?【指板书】
生1:小鸟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1)出示图片:理解蓬松。
师:是啊,这只可爱的小鸟刚刚醒来,瞧!它正在梳理它那美丽的羽毛呢!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来说说它的羽毛是怎么样的?
生:蓬松的羽毛。
师:看!这些东西也是蓬松的。【出示图片】
全班齐说。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蓬松的,你们能说一说?
生:头发、草堆、面包、棉絮
(2)理解梳理
师:经过梳理,小鸟拥有一身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言能力;语言品质;积累;运用
【背景描述】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 必须是言语主体的言语实践,他人替代无效。老师的讲解是老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和言语实践,不是学生的理解体会和言语实践,不能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名目繁多的练习题只是一种脱离真实语境的机械操作,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言语实践,对日常学习中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无实际价值。这种机械操练只能应对考试,不能应用于生活实践。2. 一般来说,言语实践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形成和发展为能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无效。真正的言语实践活动是学生自然条件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言语实践。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
“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开展丰富的综合活动;强调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课堂向学生开放,把学习的主动权、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师生、生生多元网状互动;培养老师倾听、捕捉、点拨等新基本功,克服老师替代现象和习惯等。这些都是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言语实践的主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创造性及有效性。
以“本”为本——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言语发展,我们可以让言语实践与文本内容学习水乳交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的目的。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靠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还要靠长期的言语实践训练,也就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或结果。在对一篇篇课文品味理解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然后逐步提高。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备课组做了不少尝试,让言语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得到有机的统一。
【案例描述】
以第六、七单元课文教学为例。
《“红领巾”真好》课文教学
一、 词语训练、句式训练。
1. 师:像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样的AABB式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2. 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句式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小鸟的可爱(快乐)?【指板书】
生1:小鸟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1)出示图片:理解蓬松。
师:是啊,这只可爱的小鸟刚刚醒来,瞧!它正在梳理它那美丽的羽毛呢!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来说说它的羽毛是怎么样的?
生:蓬松的羽毛。
师:看!这些东西也是蓬松的。【出示图片】
全班齐说。
师: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蓬松的,你们能说一说?
生:头发、草堆、面包、棉絮
(2)理解梳理
师:经过梳理,小鸟拥有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