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在高校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能够得到宝贵的财富,但是要认识到体育训练伤害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才能免受伤害事故的困扰,提高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安全程度。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训练中,教学工作者其实已经为防止运动伤害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却收效甚微,为了提高防伤害策略的实效性,本文对此话题进行研究。
体育是高校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之一,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身心素质综合发展的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国家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之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也达到了崭新的高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体育训练的强度较之于以往有所提升。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增强,培养了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伤害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必须找到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让学生更加安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1 提高教师责任感,发挥保护作用
高校体育训练的主导者是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组织课堂教学的责任,因此对于体育训练防伤害策略的落实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首先要对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培养,我们要认识到体育训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这是正常的,但是教师的参与却可以把非正常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小,起到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作用。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增长同时要加强责任心,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训练中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学活动做出及时的指导,一旦发生危险情况要及时制止,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进行一些打斗、嬉闹的动作,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作出嚴厉批评,把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站在学校的角度,要及时为教师做安全培训,比如展开安全知识宣传、进行模拟练习,一旦遇到事故的时候要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学校可以对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模仿,比如学生发生骨折、扭伤的情形要如何处理,这些是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其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2 优化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考究和打磨,避免不安全因素的过度存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体育运动针对性较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学生身体素质不一样,对体育训练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思想,否则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教学时要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训练,不能操之过急,给学生安排过度劳累的教学任务,例如长跑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和体质将其分组,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带队进行跑步训练,对跑步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咳嗽、岔气等情况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指导。除此之外,在露天的环境下安排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天气因素,不要在恶劣天气下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安排强度过大的体育训练,避免中暑等安全事故。
3 慎重选择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
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课程种类繁多,项目繁杂,教师在对教学项目和教学器材的选择上要格外留心,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接受能力,在学习项目的选择时,不能舍本逐末,要紧扣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择他们喜爱的运动类型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由于不同的学校在教学场地和教学配置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器材进行管理维修和保养,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器械损坏造成人身伤害,在购买器械时更要注重质量合格。除此之外,在进行难度较高的体育训练时要做好保护措施,比如在场地上铺设塑料挡板,预防学生受到伤害的情况出现。
4 防患于未然,加强安全防护
尽管做足了预防准备,但是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安全事故真的出现的时候,要做出迅速反应,把学生的人身伤害降到最低。高校要大力展开高校体育训练妨碍措施建设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真实反馈情况,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体育设施维护人员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测,对已经过期或者无法使用的器材要及时丢弃,不能再继续使用。在大型体育运动会召开的时候,要给校医院下发任务,安排医护人员轮流值班,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要进行及时救治和抢救。除此之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防护技能。比如高校可以组织体育训练安全知识竞赛,通过问答和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体育训练安全知识的视野。各大高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号召学生学习体育训练安全保护技能,在训练中学会及时发现异常的身体状况,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高校体育训练中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提高责任感,发挥安全保护作用,学校要优化教学方式,慎重选择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同时还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为学生打造安全的体育训练环境。
(作者单位:1.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江西警察学院)
体育是高校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之一,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身心素质综合发展的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国家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之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也达到了崭新的高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体育训练的强度较之于以往有所提升。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增强,培养了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伤害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必须找到体育训练中的防伤害策略,让学生更加安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1 提高教师责任感,发挥保护作用
高校体育训练的主导者是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组织课堂教学的责任,因此对于体育训练防伤害策略的落实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首先要对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培养,我们要认识到体育训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这是正常的,但是教师的参与却可以把非正常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小,起到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作用。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增长同时要加强责任心,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训练中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学活动做出及时的指导,一旦发生危险情况要及时制止,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进行一些打斗、嬉闹的动作,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作出嚴厉批评,把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站在学校的角度,要及时为教师做安全培训,比如展开安全知识宣传、进行模拟练习,一旦遇到事故的时候要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学校可以对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模仿,比如学生发生骨折、扭伤的情形要如何处理,这些是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其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2 优化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训练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考究和打磨,避免不安全因素的过度存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体育运动针对性较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学生身体素质不一样,对体育训练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思想,否则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教学时要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训练,不能操之过急,给学生安排过度劳累的教学任务,例如长跑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和体质将其分组,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带队进行跑步训练,对跑步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咳嗽、岔气等情况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指导。除此之外,在露天的环境下安排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天气因素,不要在恶劣天气下特别是高温环境下安排强度过大的体育训练,避免中暑等安全事故。
3 慎重选择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
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课程种类繁多,项目繁杂,教师在对教学项目和教学器材的选择上要格外留心,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接受能力,在学习项目的选择时,不能舍本逐末,要紧扣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选择他们喜爱的运动类型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由于不同的学校在教学场地和教学配置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器材进行管理维修和保养,确保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器械损坏造成人身伤害,在购买器械时更要注重质量合格。除此之外,在进行难度较高的体育训练时要做好保护措施,比如在场地上铺设塑料挡板,预防学生受到伤害的情况出现。
4 防患于未然,加强安全防护
尽管做足了预防准备,但是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安全事故真的出现的时候,要做出迅速反应,把学生的人身伤害降到最低。高校要大力展开高校体育训练妨碍措施建设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真实反馈情况,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体育设施维护人员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测,对已经过期或者无法使用的器材要及时丢弃,不能再继续使用。在大型体育运动会召开的时候,要给校医院下发任务,安排医护人员轮流值班,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要进行及时救治和抢救。除此之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防护技能。比如高校可以组织体育训练安全知识竞赛,通过问答和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体育训练安全知识的视野。各大高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号召学生学习体育训练安全保护技能,在训练中学会及时发现异常的身体状况,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高校体育训练中出现伤害事故,教师要提高责任感,发挥安全保护作用,学校要优化教学方式,慎重选择体育项目和体育器材,同时还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为学生打造安全的体育训练环境。
(作者单位:1.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江西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