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游记大家都和熟悉,讲的是唐三藏受唐王旨意,在孙悟空等徒弟的帮助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在吴承恩的笔下个性分明,这不正是我们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真实写照吗!本文将学生和老师与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引发教育思考,提醒我们教育者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
关键词:远虑 目标 持之以恒 压力
正文:
提到“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我们80后,更是小时候不可磨灭的经典回忆。故事中的人物个性分明: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猪八戒的左右逢源、好吃懒做,沙和尚的老实本分,师傅唐僧的心地善良同时又显得愚昧迂腐,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我们学校中不也存在吗?
唐僧型的老师:老师的本职工作工作是教书育人,在过去都称之为教书先生。新时代教育的普及化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和责任。从本质上讲,教师都想把学生教好,让他们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懂得人生的道理,让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说实话,当教师不能大富大贵,还十分的辛苦。老师们都明白,当老师就是内心的那份责任,是不管多大困难也要把学生教好的决心。
孙悟空式的学生:在班级里,不乏有孙悟空式的学生,他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但在当下的学生中确实是屈指可数,这样的学生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有远虑,有长远的计划。很多学生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说白了就是没有远虑,没有生活的压力。二是抱着目的去访师,抱着目的去求学。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学习”长生不老“之术,而现在又有多少学生有这样的信念?这样的学生现在已经很少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少。我们教师应该尽一切去关心爱护这样的学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猪八戒式的学生: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就是一个好色而去而且好吃懒做的代表,时刻都动着小心思,歪点子。细想想,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学生。要论智商,他们很聪明。但是和其他很多学生一样,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到学校就是混日子。这些其实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有的家长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的家长不支持所学的专业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等。科学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在学习中只有受到适当的压力和刺激才是最好的状态。没有压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压力大了会让学生精神紧张,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崩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就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发掘他们的潜力。一要让他们定好学习目标,二是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压力。三是用平时考的好的成绩进行激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沙和尚式的学生:在西游记中,沙僧一直默默的挑着担,牵着马,默默的做着那些不起眼的事。班级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沙和尚”,平时寡言少语,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比较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谈教育》一书中就说到,教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坐在洋车上,车夫拼命的拉到目的地,学生固然很安逸轻松,但车夫确实很辛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却是不能的。还有一种是让学生自己走过去,不清楚的去问警察。学生虽然很辛苦,但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路,自然能够回来。我们老师何尝不是那个车夫呢?用着一辆洋车拼命的拉学生,恨不得学生一夜之间就能够将知识点全部掌握,但这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法则的,还累的自己苦不堪言。对于“沙僧式”的学生,我们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导,甚至要逼着他们去主动学习,问老师问题,和同学交流。这样不管将来他们进入高校还是走入社会,都是有益的,不会脱离的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而变得手足无措。
“唐僧式”的教师,“孙悟空式”的学生,“猪八戒式”的学生和“沙和尚式”的学生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老师和学生,但绝对是主体。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所欠缺的。以下给家长一些建议。
1.帮助学生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不是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学,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之后将来能干什么。甚至有些家长对小孩不抱任何希望,也没有任何要求。首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其次,家长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定好自己的目标,找好自己的定位。
2.定好目标,付诸实践
再好的目标不去付诸行动就都是空想,永远不会实现。当然,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孙悟空式”的学生只要稍加点拨就行,不要过多的干涉,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猪八戒式”的学生要多一些正面的引导,让他们明白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赋。要发掘他们日常的发光点,多鼓励建立目标和自信,不要让他们的陋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对于“沙和尚式”的学生,教师就要在方法上进行区别了。教师要与这一类学生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他们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3.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雷锋同志:“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却很难。”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来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一但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碰到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认真学习,不喜欢的就得过且过甚至排斥。平时经常开小差,不能约束自己,老师谈过话后只能有暂时的效果。这些都是不能持之以恒的事例,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们帮助解决。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句话说的好:“习惯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
关键词:远虑 目标 持之以恒 压力
正文:
提到“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我们80后,更是小时候不可磨灭的经典回忆。故事中的人物个性分明: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猪八戒的左右逢源、好吃懒做,沙和尚的老实本分,师傅唐僧的心地善良同时又显得愚昧迂腐,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我们学校中不也存在吗?
唐僧型的老师:老师的本职工作工作是教书育人,在过去都称之为教书先生。新时代教育的普及化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和责任。从本质上讲,教师都想把学生教好,让他们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懂得人生的道理,让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说实话,当教师不能大富大贵,还十分的辛苦。老师们都明白,当老师就是内心的那份责任,是不管多大困难也要把学生教好的决心。
孙悟空式的学生:在班级里,不乏有孙悟空式的学生,他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但在当下的学生中确实是屈指可数,这样的学生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有远虑,有长远的计划。很多学生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说白了就是没有远虑,没有生活的压力。二是抱着目的去访师,抱着目的去求学。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学习”长生不老“之术,而现在又有多少学生有这样的信念?这样的学生现在已经很少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少。我们教师应该尽一切去关心爱护这样的学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猪八戒式的学生: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就是一个好色而去而且好吃懒做的代表,时刻都动着小心思,歪点子。细想想,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学生。要论智商,他们很聪明。但是和其他很多学生一样,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到学校就是混日子。这些其实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有的家长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的家长不支持所学的专业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等。科学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在学习中只有受到适当的压力和刺激才是最好的状态。没有压力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压力大了会让学生精神紧张,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崩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就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发掘他们的潜力。一要让他们定好学习目标,二是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压力。三是用平时考的好的成绩进行激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沙和尚式的学生:在西游记中,沙僧一直默默的挑着担,牵着马,默默的做着那些不起眼的事。班级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沙和尚”,平时寡言少语,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比较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谈教育》一书中就说到,教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坐在洋车上,车夫拼命的拉到目的地,学生固然很安逸轻松,但车夫确实很辛苦,但让学生自己再回来却是不能的。还有一种是让学生自己走过去,不清楚的去问警察。学生虽然很辛苦,但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路,自然能够回来。我们老师何尝不是那个车夫呢?用着一辆洋车拼命的拉学生,恨不得学生一夜之间就能够将知识点全部掌握,但这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法则的,还累的自己苦不堪言。对于“沙僧式”的学生,我们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导,甚至要逼着他们去主动学习,问老师问题,和同学交流。这样不管将来他们进入高校还是走入社会,都是有益的,不会脱离的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而变得手足无措。
“唐僧式”的教师,“孙悟空式”的学生,“猪八戒式”的学生和“沙和尚式”的学生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老师和学生,但绝对是主体。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所欠缺的。以下给家长一些建议。
1.帮助学生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不是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学,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之后将来能干什么。甚至有些家长对小孩不抱任何希望,也没有任何要求。首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其次,家长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定好自己的目标,找好自己的定位。
2.定好目标,付诸实践
再好的目标不去付诸行动就都是空想,永远不会实现。当然,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孙悟空式”的学生只要稍加点拨就行,不要过多的干涉,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猪八戒式”的学生要多一些正面的引导,让他们明白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赋。要发掘他们日常的发光点,多鼓励建立目标和自信,不要让他们的陋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对于“沙和尚式”的学生,教师就要在方法上进行区别了。教师要与这一类学生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他们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3.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雷锋同志:“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却很难。”学习也是如此,兴趣来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一但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碰到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认真学习,不喜欢的就得过且过甚至排斥。平时经常开小差,不能约束自己,老师谈过话后只能有暂时的效果。这些都是不能持之以恒的事例,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们帮助解决。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句话说的好:“习惯改变命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