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关注,是近代以来哲学家进行其哲学构想时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该问题也规定了近代以来西方主流哲学构建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当今科学和哲学危机的时代,如何正确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变的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索。
关键词:科玄论战自然科学异化理性主义工匠传统
为了克服以往研究者对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方面要从历时态逻辑严谨的角度揭示不同时期二者的关系的动态历史轨迹、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要从共时态相互联系的角度来探讨其内在关系和规律。惟其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哲学和科学之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身化的结果。问题根源于哲学的分类。以科学独立为分水岭大体上可分为以下阶段:
(一)前科学之古希腊阶段,科学与哲学呈现一体化特征
在古代(泛指5世纪以前,尤其是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或者说,哲学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论自然》、《论灵魂》,同时也就是物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原始形态。各种科学孕育成长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它们与哲学有共同的由来,都是根源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在前苏格拉底时期人们把早期哲学称为自然哲学,把早期哲学家称为自然探索者,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
(二)科学独立阶段,科学体系取代体系哲学
从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宗教、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宗教神学和经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极大地启发和推动着科学家摆脱宗教神学和经验哲学的束缚,造就了一批富有革命精神和敢于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科学认识直接脱胎于近代科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反对宗教幻想和形而上学抽象,以实证精神和逻辑数学表达为特征。因此,一般以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作为科学的起点,以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的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作为科学独立的标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是科学向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挑战,是自然科学争取自身生存的独立宣言,是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中独立解放出来的起点。自哥白尼始,经过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努力,以经典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的兴起和“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及成熟,意味着自然科学能够且已经从经院哲学中独立解放出来。
(三)科学建制阶段
随着科学在其理论和时间上的巨大成功,科学成为包括哲学在内一切学术范型,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在思维王国中的地位得以确立。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能解释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超越这些现象去说明自然的原因,达到现象背后的本原或本质。在对世界的解释上,实证科学较思辨哲学逐渐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柏拉图于二千三百年前就告诉我们说,知识与意见不同,知识比意见高贵。比如说,我说明天下雨,这乃是一种意见,但若根据天文台上长期的观察,有气候变化的精确计算,从而推知明天必定下雨,这便是一种知识了。所以意见可以正确,而其正确是偶然的,知识可以错误而其错误也是偶然的。我们知道,科学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实证化的知识体系,而哲学大部分是主张,是意见。他方以为凡人生无不可入科学,故终可得一定于一尊之科学的人生观。丁在君之维护科学,是也;乃因维护科学之故进而侵犯哲学,痛抵玄学为无赖鬼。于是爱哲学者,如屠孝实等为之抱不平”
这一时期,科学与哲学呈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迹象和趋势。一方面,科学问题已经达到了相当复杂的程度,如宇宙起源问题等,仅靠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方法是难以解答的,它必须借助于哲学思维来求解;另一方面,哲学“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形成一个空架子”
二、共时态角度的科学与哲学
历时态角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不同时期二者的关系的动态历史轨迹、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其内在关系和规律则需要我们从共时态的角度来进行。在研究世界的方法、途径和顺序上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科学是单纯研究自然界,而哲学是研究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世界何以可能的前提。
科学以为只有自然界,一切都在自然以内,除了自然界以外别无所有,而哲学则以为自然界只是我们心上的所对,好像镜中的花与水中的月,虽确是花,却一定是在镜中,虽确是月,却一定是在水中,假如离开了镜与水,那么花与月就不能成为其花月了。也就是说,花月之所以为花月,就是因为它们在镜、水中。哲学总是把自然界认为是思想以内的,是在认识以内的,而不是超越的与自己独立的。
(二)科学有特定前提,而哲学无特定前提
科学是有方法的,换言之,是为方法所拘;而哲学是无方法的,即不拘于法而为真是求。所以科学有“预先的假定”,哲学不须有假定在其预先。用比喻来说,科学是先有题目,而后在题目之下做文章;所做的文章便为题目所拘了,不能超出于题外。哲学不然,只须做文章而不限于在任何题目之下,所以哲学恰似天马行空。因此可以说,科学有前提,而哲学无前提。
(三)科学是顺进的,哲学是逆进的
科学在知识上可算得最高的最精确最有价值的,然而倘若总是开拓而不返本,人不能证知本体。“科学好像芭蕉一样,一层层皮叶长大起来,自然一天天厚肥了。而哲学则是对已成的芭蕉来一层层剥下来。所以科学是顺进的,哲学是逆进的。科学是经验的堆积,哲学则是由开拓而逆探其原始,由堆积而返窥其起点。所以从哲学以观科学,便知道科学不是摹写世界,乃是改造或创造世界”
三、结语
“不回避问题”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哲学的精神。现代科学对于推进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的时代缺少了判断力和独立思考得得思想氛围即精神的荒疏状态。科学借助于哲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哲学亦应从思辨进展到科学,使哲学科学化,以科学的成果来启发“自己的思考”,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科玄论战自然科学异化理性主义工匠传统
为了克服以往研究者对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方面要从历时态逻辑严谨的角度揭示不同时期二者的关系的动态历史轨迹、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要从共时态相互联系的角度来探讨其内在关系和规律。惟其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哲学和科学之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身化的结果。问题根源于哲学的分类。以科学独立为分水岭大体上可分为以下阶段:
(一)前科学之古希腊阶段,科学与哲学呈现一体化特征
在古代(泛指5世纪以前,尤其是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或者说,哲学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论自然》、《论灵魂》,同时也就是物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原始形态。各种科学孕育成长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它们与哲学有共同的由来,都是根源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在前苏格拉底时期人们把早期哲学称为自然哲学,把早期哲学家称为自然探索者,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
(二)科学独立阶段,科学体系取代体系哲学
从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宗教、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宗教神学和经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极大地启发和推动着科学家摆脱宗教神学和经验哲学的束缚,造就了一批富有革命精神和敢于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科学认识直接脱胎于近代科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反对宗教幻想和形而上学抽象,以实证精神和逻辑数学表达为特征。因此,一般以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作为科学的起点,以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的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作为科学独立的标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是科学向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挑战,是自然科学争取自身生存的独立宣言,是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中独立解放出来的起点。自哥白尼始,经过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努力,以经典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的兴起和“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及成熟,意味着自然科学能够且已经从经院哲学中独立解放出来。
(三)科学建制阶段
随着科学在其理论和时间上的巨大成功,科学成为包括哲学在内一切学术范型,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在思维王国中的地位得以确立。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能解释现象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超越这些现象去说明自然的原因,达到现象背后的本原或本质。在对世界的解释上,实证科学较思辨哲学逐渐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柏拉图于二千三百年前就告诉我们说,知识与意见不同,知识比意见高贵。比如说,我说明天下雨,这乃是一种意见,但若根据天文台上长期的观察,有气候变化的精确计算,从而推知明天必定下雨,这便是一种知识了。所以意见可以正确,而其正确是偶然的,知识可以错误而其错误也是偶然的。我们知道,科学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实证化的知识体系,而哲学大部分是主张,是意见。他方以为凡人生无不可入科学,故终可得一定于一尊之科学的人生观。丁在君之维护科学,是也;乃因维护科学之故进而侵犯哲学,痛抵玄学为无赖鬼。于是爱哲学者,如屠孝实等为之抱不平”
这一时期,科学与哲学呈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迹象和趋势。一方面,科学问题已经达到了相当复杂的程度,如宇宙起源问题等,仅靠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方法是难以解答的,它必须借助于哲学思维来求解;另一方面,哲学“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形成一个空架子”
二、共时态角度的科学与哲学
历时态角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不同时期二者的关系的动态历史轨迹、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其内在关系和规律则需要我们从共时态的角度来进行。在研究世界的方法、途径和顺序上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科学是单纯研究自然界,而哲学是研究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世界何以可能的前提。
科学以为只有自然界,一切都在自然以内,除了自然界以外别无所有,而哲学则以为自然界只是我们心上的所对,好像镜中的花与水中的月,虽确是花,却一定是在镜中,虽确是月,却一定是在水中,假如离开了镜与水,那么花与月就不能成为其花月了。也就是说,花月之所以为花月,就是因为它们在镜、水中。哲学总是把自然界认为是思想以内的,是在认识以内的,而不是超越的与自己独立的。
(二)科学有特定前提,而哲学无特定前提
科学是有方法的,换言之,是为方法所拘;而哲学是无方法的,即不拘于法而为真是求。所以科学有“预先的假定”,哲学不须有假定在其预先。用比喻来说,科学是先有题目,而后在题目之下做文章;所做的文章便为题目所拘了,不能超出于题外。哲学不然,只须做文章而不限于在任何题目之下,所以哲学恰似天马行空。因此可以说,科学有前提,而哲学无前提。
(三)科学是顺进的,哲学是逆进的
科学在知识上可算得最高的最精确最有价值的,然而倘若总是开拓而不返本,人不能证知本体。“科学好像芭蕉一样,一层层皮叶长大起来,自然一天天厚肥了。而哲学则是对已成的芭蕉来一层层剥下来。所以科学是顺进的,哲学是逆进的。科学是经验的堆积,哲学则是由开拓而逆探其原始,由堆积而返窥其起点。所以从哲学以观科学,便知道科学不是摹写世界,乃是改造或创造世界”
三、结语
“不回避问题”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哲学的精神。现代科学对于推进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的时代缺少了判断力和独立思考得得思想氛围即精神的荒疏状态。科学借助于哲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哲学亦应从思辨进展到科学,使哲学科学化,以科学的成果来启发“自己的思考”,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