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近期在学校听了其他老师上的英语公开课,对阅读课感触颇深。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进行反思。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高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59-1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课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手段。课文教学中一定会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但课文教学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教学或它们的总和。课文教学应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注意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把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合于其中,为理解、巩固、消化和运用课文材料服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篇是树干,词汇、语法等等都是枝叶。
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是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支离破碎的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章建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阅读教学的理论,reading部分的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Whilereading),阅读后(Afterreading)。
Reading课的讲授一般是分三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全篇的一般内容,理解大意,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第二课时则深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情节、观点,了解主要人物及其活动情况等,并初步突破课文中的难点,第三课时再深入一步,层层深入,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先听部分课文录音,然后朗读,再要求学生回答“YesorNo Questions” 或“True or False”或“ Whquestions”等三种问题。事实证明,只要学生习惯了整体教学,并不会觉得难。
阅读前(Prereading)是阅读课的第一步骤,也是阅读的导入阶段。在学生接触课文前,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background,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准确理解、掌握不同情境中语言的不同含义,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及中英文化差异。情景教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有目的设计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更有效地阅读铺平了道路。
经过阅读前这一阶段的积极思维、猜测、引导,教学步骤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阶段,即阅读(Whilereading)。在阅读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地阅读。初中一般常用的技巧是“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等。
“Skimming”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在教学中,预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信息并分组自由讨论,最后每组总结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Scanning”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寻找课文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通过这一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寻找文章细节的正确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也可根据理解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填空、判断、对比的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猜测、概括或推理的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猜词技巧: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根据语法结构猜测;根据构词法猜测;根据定义、解释猜测;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传统教学中常常在教学课文之前,把生词和一切语言难点都摘出来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直接使用课文进行独立操作的可能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阅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细节性阅读时,可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判断正误或回答一些简单的如一般疑问句或选择疑问的问题,基础好点的学生改正错误或回答一些whquestions,这样可以使教学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给所有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都能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阅读课的最后阶段,即阅读后(afterreading)阶段,这是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可采用许多方式进行检验。在课堂课题结束后,可进行能力提升,扩展话题,可以用分组report的方法,每组设立一个reporter,集中讲述讨论的结果。在小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分工,每个都要有自己的task。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可以为教阅读而单调的安排阅读。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恰到好处地默读、精读和泛读,通过各个阅读环节的循序渐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建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08).
[2]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高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59-1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课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手段。课文教学中一定会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但课文教学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教学或它们的总和。课文教学应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注意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把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融合于其中,为理解、巩固、消化和运用课文材料服务,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篇是树干,词汇、语法等等都是枝叶。
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是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支离破碎的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章建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阅读教学的理论,reading部分的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Whilereading),阅读后(Afterreading)。
Reading课的讲授一般是分三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全篇的一般内容,理解大意,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第二课时则深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情节、观点,了解主要人物及其活动情况等,并初步突破课文中的难点,第三课时再深入一步,层层深入,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先听部分课文录音,然后朗读,再要求学生回答“YesorNo Questions” 或“True or False”或“ Whquestions”等三种问题。事实证明,只要学生习惯了整体教学,并不会觉得难。
阅读前(Prereading)是阅读课的第一步骤,也是阅读的导入阶段。在学生接触课文前,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background,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准确理解、掌握不同情境中语言的不同含义,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及中英文化差异。情景教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是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有目的设计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更有效地阅读铺平了道路。
经过阅读前这一阶段的积极思维、猜测、引导,教学步骤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阶段,即阅读(Whilereading)。在阅读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有效地阅读。初中一般常用的技巧是“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等。
“Skimming”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在教学中,预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信息并分组自由讨论,最后每组总结出一个一致的结论。
“Scanning”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寻找课文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通过这一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寻找文章细节的正确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也可根据理解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填空、判断、对比的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猜测、概括或推理的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猜词技巧: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根据语法结构猜测;根据构词法猜测;根据定义、解释猜测;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传统教学中常常在教学课文之前,把生词和一切语言难点都摘出来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直接使用课文进行独立操作的可能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阅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细节性阅读时,可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判断正误或回答一些简单的如一般疑问句或选择疑问的问题,基础好点的学生改正错误或回答一些whquestions,这样可以使教学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给所有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都能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阅读课的最后阶段,即阅读后(afterreading)阶段,这是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可采用许多方式进行检验。在课堂课题结束后,可进行能力提升,扩展话题,可以用分组report的方法,每组设立一个reporter,集中讲述讨论的结果。在小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分工,每个都要有自己的task。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可以为教阅读而单调的安排阅读。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恰到好处地默读、精读和泛读,通过各个阅读环节的循序渐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建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08).
[2]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