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嫩江县双山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经济发展、文化娱乐、民生问题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解目前嫩江县双山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成绩及问题,寻求解决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城乡收入差距,还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差距等。在现阶段,最为紧迫又最为可能的是缩小城乡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差距。要缩小这一差异,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农村城镇,使其向城市靠拢。
嫩江县双山镇位于嫩江县城南37公里处,设有九三火车站及111线出入口,5条县乡公路通联周边,是区域物流枢纽。全镇行政区划面积915.6平方公里,总人口10250人,其中农业人口6316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48元。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嫩江县双山镇与农垦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按照省、市要求,嫩江县双山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发展道路。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力
1.耕地向农场转移,推动农业现代化。双山镇4.8万亩耕地整村屯、整建制向农垦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2013年总播种面积4.875万亩,实际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分别为0.175、1.7729、2.927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6%、36.4%、50%。
2.产业向园区转移,推动以工哺农。规划建设了双山新型工业园区,扩大了宏宇钢构、荣宝水泥和丰源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均超过百万元。现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200余户,年营业收入实现3500万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建设宜居城镇,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承载力
1.科学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聘请加拿大普迪国际设计机构,完成《双山城发展概念性规划设计》编制。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铁路跨线立交桥、一环路、老莱河景观大道、供热、给排水项目以及35千伏输变电项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双九路、G111支线绿化带完成绿化;京加公路至前嫩公路九三连接线的城市外环路,正在施工建设中。
(三)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民生福祉,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
1.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先后投资20万元,修缮了教学楼、食堂、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教学器材,提高了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初步实现了学前教育和中小学义务教育的衔接配套,创造了较好的教育环境。
2.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利用地缘优势,与九三局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共建,作为双山镇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规范村卫生所建设、乡村医生管理和农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增收渠道不宽
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思想严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在这种思想下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养殖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缺乏相应的政策,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完善,融资渠道窄,乡镇投入资金有限,贷款困难,民间投资无法进入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尤其是公益建设项目,除国家投资外,筹资渠道较窄。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
城乡在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制约城乡经济的发展。如: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备,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住宅新区内供水、供电、供热、卫生、绿化等管理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出现无人管、多人管脱节现象;村、镇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多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等问题。
三、对推进嫩江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农村棚菜种植优势,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城市“菜篮子”需求;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养殖业;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由劳力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保证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惠农资金要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二)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生活环境
积极破解建设资金难题,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工程。大力建设、完善适宜人居的城市设施支撑体系,如环境卫生、供水供暖、绿化亮化以及电网改造、住宅小区、信息网络建设和达到城市水平的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服务设施。
(三)改革户籍制度,增加人口数量
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乡镇落户条件,出台相应的户籍管理和社会服务政策,逐步实现“镇村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搬入新区的居民,出台享受城镇居民身份待遇,原农民土地承包权及其他待遇保持不变的政策。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无承包土地和无固定工作单位居民,均按城镇居民个体养老保险模式参加养老保险。
(四)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理念创新,强化管理措施,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整洁舒适、安静和谐的文明社区。积极推进以市场化方式管理供水、供热、环卫、绿化和小区物业。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成立环境综合管理组织,突出抓好镇村道路、公共活动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应雄.城乡一体化趋势前瞻[J].浙江经济,2009(13).
[2]吕保利.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探讨.黑龙江对外经贸.
[3]维普资讯网 .
[4]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2007(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城乡收入差距,还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差距等。在现阶段,最为紧迫又最为可能的是缩小城乡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差距。要缩小这一差异,基本途径是大力发展农村城镇,使其向城市靠拢。
嫩江县双山镇位于嫩江县城南37公里处,设有九三火车站及111线出入口,5条县乡公路通联周边,是区域物流枢纽。全镇行政区划面积915.6平方公里,总人口10250人,其中农业人口6316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48元。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嫩江县双山镇与农垦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按照省、市要求,嫩江县双山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城镇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发展道路。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力
1.耕地向农场转移,推动农业现代化。双山镇4.8万亩耕地整村屯、整建制向农垦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2013年总播种面积4.875万亩,实际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分别为0.175、1.7729、2.927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6%、36.4%、50%。
2.产业向园区转移,推动以工哺农。规划建设了双山新型工业园区,扩大了宏宇钢构、荣宝水泥和丰源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均超过百万元。现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200余户,年营业收入实现3500万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建设宜居城镇,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承载力
1.科学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聘请加拿大普迪国际设计机构,完成《双山城发展概念性规划设计》编制。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铁路跨线立交桥、一环路、老莱河景观大道、供热、给排水项目以及35千伏输变电项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双九路、G111支线绿化带完成绿化;京加公路至前嫩公路九三连接线的城市外环路,正在施工建设中。
(三)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民生福祉,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
1.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先后投资20万元,修缮了教学楼、食堂、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教学器材,提高了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初步实现了学前教育和中小学义务教育的衔接配套,创造了较好的教育环境。
2.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利用地缘优势,与九三局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共建,作为双山镇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规范村卫生所建设、乡村医生管理和农村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增收渠道不宽
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思想严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在这种思想下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养殖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缺乏相应的政策,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完善,融资渠道窄,乡镇投入资金有限,贷款困难,民间投资无法进入等;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尤其是公益建设项目,除国家投资外,筹资渠道较窄。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
城乡在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制约城乡经济的发展。如: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备,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住宅新区内供水、供电、供热、卫生、绿化等管理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出现无人管、多人管脱节现象;村、镇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多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等问题。
三、对推进嫩江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农村棚菜种植优势,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城市“菜篮子”需求;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养殖业;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由劳力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保证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惠农资金要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二)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生活环境
积极破解建设资金难题,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工程。大力建设、完善适宜人居的城市设施支撑体系,如环境卫生、供水供暖、绿化亮化以及电网改造、住宅小区、信息网络建设和达到城市水平的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服务设施。
(三)改革户籍制度,增加人口数量
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乡镇落户条件,出台相应的户籍管理和社会服务政策,逐步实现“镇村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搬入新区的居民,出台享受城镇居民身份待遇,原农民土地承包权及其他待遇保持不变的政策。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无承包土地和无固定工作单位居民,均按城镇居民个体养老保险模式参加养老保险。
(四)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理念创新,强化管理措施,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整洁舒适、安静和谐的文明社区。积极推进以市场化方式管理供水、供热、环卫、绿化和小区物业。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成立环境综合管理组织,突出抓好镇村道路、公共活动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应雄.城乡一体化趋势前瞻[J].浙江经济,2009(13).
[2]吕保利.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探讨.黑龙江对外经贸.
[3]维普资讯网 .
[4]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