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作业,《辞海》中的定义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从该阐述可以看出,“作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针对生产活动的。但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作业的涵义:①对教师而言,作业是他们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向学生布置的任务;②对学生来说,作业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活动。小学品德作业即是从事小学品德课教师根据其教学活动对学生布置的品德任务,其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关品德的一项延伸性学习活动。
一、布置品德作业的必要性
小学品德课以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其课程兼具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五个特性。布置品德作业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道德信条的把握、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真正体现了其课程的性质,因此,布置适量的品德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备课与课堂教学看得很重,却忽视了品德作业的布置,这是极不理智的。教师想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想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就必须精心设计、布置多元化作业,构建知行统一的作业体系。
二、品德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一)品德作业的内容
1、生活性。这里的生活,指人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品德课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设置,正反映了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是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应当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品德教学中生活性是占主体地位的。那么在设计品德作业的内容时,也是绝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必须符合小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2、针对性。小学生是独立存在于社会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我们应根据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完成的作业。有时甚至可以在同一班级中分出不同层次或是类别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内容,这样的针对性会更强。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能力基础上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事,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体验进步和成功,这才是卓有成效的作业。 如在教学《盼盼迟到了》这一课时。教师可针对经常迟到的孩子,设计一些在家中的调查作业内容,如每天记录起床时间,穿衣时间,吃早饭时间等,让孩子通过完成这个作业来做到不迟到。对于从不迟到的孩子,就让孩子记录自己早上的空闲时间,以及空闲时间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样拓展了孩子们的时间观念。这类作业就非常有针对性。
3、实践性。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陶行之先生就曾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教育理论观点,始终强调教育教学一定要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尤其是经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变得更加丰满、深刻。况且小学品德课程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品德作业的内容设计中,实践性作业内容不可少。教师可结合教材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性强的作业,引导学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各种能力。
(二)品德作业的形式
在品德作业设计上,根据不同时段的要求,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各个时段的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针对这些时段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一些作业的形式。
1、课前作业的形式。课前作业主要是以预习为主。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作业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保障。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围绕教材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给学生设计纲领性的预习内容。
2、课堂作业的形式。课堂是教学过程的呈现,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和体验感悟的过程,因此,课堂作业只是一个帮助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段,所以课堂作业的形式不必太多。
三、品德作业的批阅
品德作业从其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批阅的形式也不能是单一的。除了练习题的批阅外,教师更应注重行为作业等的“批阅“。那该如何批阅这类作业呢?笔者建议可以用观察、访谈、问卷、制作儿童成长资料袋的形式来批阅作业。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寻求家长、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学生同伴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合更、更全面的进行品德作业的批阅。
四、品德作业的评讲
作业从布置、完成到批阅,最后还有一个评讲的步骤。品德作业评价主要是要结合作业完成情况来说的。有些作业能很快完成见成效的,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评讲,点到为止,不必深究,本来道德品质就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不重在一时。有些作业也许需要用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来完成的,那么其评讲只能以个人的书面的形式,如评语来对其的作业进行评讲。
最后,笔者想说,品德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品德作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要用个性化的手段来完成好品德作业的设计、布置、批阅、评讲,达到最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江苏】
一、布置品德作业的必要性
小学品德课以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其课程兼具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五个特性。布置品德作业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道德信条的把握、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真正体现了其课程的性质,因此,布置适量的品德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备课与课堂教学看得很重,却忽视了品德作业的布置,这是极不理智的。教师想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想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就必须精心设计、布置多元化作业,构建知行统一的作业体系。
二、品德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一)品德作业的内容
1、生活性。这里的生活,指人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品德课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设置,正反映了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是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应当是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综合,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品德教学中生活性是占主体地位的。那么在设计品德作业的内容时,也是绝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必须符合小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2、针对性。小学生是独立存在于社会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我们应根据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思想、行为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在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能够完成的作业。有时甚至可以在同一班级中分出不同层次或是类别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内容,这样的针对性会更强。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能力基础上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事,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体验进步和成功,这才是卓有成效的作业。 如在教学《盼盼迟到了》这一课时。教师可针对经常迟到的孩子,设计一些在家中的调查作业内容,如每天记录起床时间,穿衣时间,吃早饭时间等,让孩子通过完成这个作业来做到不迟到。对于从不迟到的孩子,就让孩子记录自己早上的空闲时间,以及空闲时间自己所做的事情,这样拓展了孩子们的时间观念。这类作业就非常有针对性。
3、实践性。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陶行之先生就曾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教育理论观点,始终强调教育教学一定要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尤其是经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变得更加丰满、深刻。况且小学品德课程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品德作业的内容设计中,实践性作业内容不可少。教师可结合教材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性强的作业,引导学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各种能力。
(二)品德作业的形式
在品德作业设计上,根据不同时段的要求,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各个时段的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针对这些时段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一些作业的形式。
1、课前作业的形式。课前作业主要是以预习为主。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作业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保障。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围绕教材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给学生设计纲领性的预习内容。
2、课堂作业的形式。课堂是教学过程的呈现,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和体验感悟的过程,因此,课堂作业只是一个帮助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个手段,所以课堂作业的形式不必太多。
三、品德作业的批阅
品德作业从其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批阅的形式也不能是单一的。除了练习题的批阅外,教师更应注重行为作业等的“批阅“。那该如何批阅这类作业呢?笔者建议可以用观察、访谈、问卷、制作儿童成长资料袋的形式来批阅作业。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寻求家长、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学生同伴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合更、更全面的进行品德作业的批阅。
四、品德作业的评讲
作业从布置、完成到批阅,最后还有一个评讲的步骤。品德作业评价主要是要结合作业完成情况来说的。有些作业能很快完成见成效的,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评讲,点到为止,不必深究,本来道德品质就是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不重在一时。有些作业也许需要用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来完成的,那么其评讲只能以个人的书面的形式,如评语来对其的作业进行评讲。
最后,笔者想说,品德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品德作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要用个性化的手段来完成好品德作业的设计、布置、批阅、评讲,达到最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