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公民,即将面临各种挑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他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更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意识,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享受、娱乐而又自由反叛的年代,他们不适应集体生活,更谈不上养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服务他人的社会心态与行为,缺乏责任意识。
  有的学生在班级中往往扮演着自己只管自己的角色。不会从别人身上得到关心,也不会去关心别人。他们的心理由安静→孤立→担忧→抑郁→爆发,在逆社会行为中成长,对社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已经全部消失,就不用谈情操高尚了。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学校、家庭、自我认知和自我移情以外,还有个社会学习的影响。无论在家里或者学校里,孩子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很多的行为都是通过这个途径得到的。这种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成人不知不觉,孩子也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学知识要先学做人,做个充满亲社会行为的人。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是一种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体现,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捐赠、谦让等品质和能力。它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亲社会行为绝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教育。因此,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思品教学的特性,进行亲社会行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培养负责任的高尚行为。
  教育学生,不如说是感悟生命。那么,思品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呢?
  一、借助教材蓝本,培养亲社会的责任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呈现方式,许多情感、道德认识都是从教材中学到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它作为主要的教育蓝本,结合身边的人与事,加强教育,培养亲社会的意识。
  教师要借助教材蓝本,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遵守公共规则,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亲近他人等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情国策,培养亲社会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借助集体力量,提升亲社会的情感
  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看看能为他人做些什么,让他们体会到爱他人和被他人爱的快乐,感受到做人的价值。
  三、借助教师人格魅力,激励亲社会的行为
  知识的力量首先在于教师的个性。教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为师范”。教师生活在学生中,和学生关系密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的人格水平高,便更能成为受教育者效仿学习的榜样。所以,要培养学生有责任感、有亲社会行为,教师自己就必须先有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心境和情感的表现,要把最佳心理状态展现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恰当地、有艺术地实施教育,往往会达到最佳效果。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现精神的美德。思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传播精神文明: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负担其作为这个世界的人所应该的担负的责任。一个人失去了责任心将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立身之本。让我们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做一位有高度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中学
其他文献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当我们遇到“拦路虎”的时候,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读通课文是阅读的“底线”。而读懂词语是“底线”中的“底线”。在课堂上(或课外阅读实践中)如果连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准确地理解,那
农村初中地理学科由于在考查上仅仅以会考过关为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力较欠缺,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那么,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
一 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质量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