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通过转化教师角色,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探索出一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角色转化 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李卉(1976-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工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48-02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引向深入,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和决策者。学生的任务是被动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实际上,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包含知识,又包含技能。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课堂由教师主宰,没有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观点和立场的空间,沉闷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得不到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得教学大纲中“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要求流于简单、枯燥的形式。学习者的认知主体性被忽视,潜能和个性也被无情扼杀,从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无法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课堂是教学舞台,教师是导演,是策划表演的思路、机会和方式,而学生则是富有个性和潜质的演员、积极的参与者。要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以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从教师与学生两
个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和尝试,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全面认识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足够的课前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习心理日益复杂,处于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的阶段。如果教师的课前准备,仍局限于一本使用多年的教材,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失望,从而流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全面认识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并加以区别对待。同时,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及时下载最新资料和信息,合理运用教材,科学设计教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策略,打造出既有较强自控能力,又很有成熟见解的学习主体。
三、努力转化教师角色,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大学英语课堂是动态的,既丰富多彩又统一有序。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言:“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换言之,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和角色转换,按以下原则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趣味性和引导性。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课堂上教师不必过多地控制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关注的重点应是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和安排活动,更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学生施以影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最终达到“我爱学”。如利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利用社会热点和情绪兴奋点,结合英语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2.交际性与互动性。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是师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理想场合。教师从开始上课到讲解课文、组织操练、布置作业,都应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营造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不同角色,与学生结成搭档,形成互动,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如利用提问法、咨询式、暗示法来引导学生将词、句和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或利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信心。
3.教育性与文化性。语言与人们的性格、情操、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教学结合文化教学,将大学英语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叶澜教授也指出:“光讲教书的老师只能成为教书匠,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书育人才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加大对英语主流文化的介绍,会使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更丰富、深入的理解。同时,文化教学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语言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成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其词汇结构、语义搭配,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因此,了解相关的文化对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与之相应,体现交际法教学精神的分组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合作学习无疑是最佳的好方法。合作学习既能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大幅增加语言实践活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达到课堂师生互动、宽松和谐的理想境界。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特别是21世纪,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更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体系,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策略,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当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增强,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精讲,将最重要的知识以有效的形式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和监控,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巧和策略,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交流,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课堂活动时个人孤单无援的状况,帮助他们克服了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给大学英语课堂创造了一个心理上轻松的、精神上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强调学习任务由各成员共同分担,人人都尽其所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商讨并分配任务,以小组整体的表现为依据,最后评估;有利于学生增进感情和增强责任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知识和沟通感情相互勉励,相互促进。
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科学分组是关键。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既考虑到学生认识水平高、中、低的搭配,又考虑到他们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一是可以按学生特点划分。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英语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同质划分或异质划分。二是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任务的不同主题,由学生自行组合。三是按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缩小两极分化。从人数上讲,3~6人比较合适。同时,每个组员在进行合作和互助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阶段每人有一项侧重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之后,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针对学习小组讨论的进展情况和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和巡视来加以调控,及时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和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其水平的提高需要双向互动,只有教师与学生携起手来,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的内涵,更新意识不断加强,才能共同探索一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蔚东.用课堂教学语言营造英语语言环境[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
[2]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角色转化 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李卉(1976-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工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48-02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引向深入,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和决策者。学生的任务是被动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实际上,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包含知识,又包含技能。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课堂由教师主宰,没有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观点和立场的空间,沉闷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得不到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得教学大纲中“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要求流于简单、枯燥的形式。学习者的认知主体性被忽视,潜能和个性也被无情扼杀,从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无法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课堂是教学舞台,教师是导演,是策划表演的思路、机会和方式,而学生则是富有个性和潜质的演员、积极的参与者。要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以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从教师与学生两
个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和尝试,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全面认识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足够的课前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习心理日益复杂,处于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的阶段。如果教师的课前准备,仍局限于一本使用多年的教材,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失望,从而流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全面认识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并加以区别对待。同时,与时俱进,随时关注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及时下载最新资料和信息,合理运用教材,科学设计教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策略,打造出既有较强自控能力,又很有成熟见解的学习主体。
三、努力转化教师角色,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大学英语课堂是动态的,既丰富多彩又统一有序。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言:“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换言之,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和角色转换,按以下原则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趣味性和引导性。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课堂上教师不必过多地控制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关注的重点应是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和安排活动,更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学生施以影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最终达到“我爱学”。如利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利用社会热点和情绪兴奋点,结合英语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2.交际性与互动性。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是师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理想场合。教师从开始上课到讲解课文、组织操练、布置作业,都应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营造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不同角色,与学生结成搭档,形成互动,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如利用提问法、咨询式、暗示法来引导学生将词、句和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或利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信心。
3.教育性与文化性。语言与人们的性格、情操、文化和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教学结合文化教学,将大学英语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叶澜教授也指出:“光讲教书的老师只能成为教书匠,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书育人才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加大对英语主流文化的介绍,会使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更丰富、深入的理解。同时,文化教学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语言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成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其词汇结构、语义搭配,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因此,了解相关的文化对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与之相应,体现交际法教学精神的分组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合作学习无疑是最佳的好方法。合作学习既能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大幅增加语言实践活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达到课堂师生互动、宽松和谐的理想境界。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特别是21世纪,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更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体系,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策略,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当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增强,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精讲,将最重要的知识以有效的形式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和监控,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巧和策略,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交流,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课堂活动时个人孤单无援的状况,帮助他们克服了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给大学英语课堂创造了一个心理上轻松的、精神上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强调学习任务由各成员共同分担,人人都尽其所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商讨并分配任务,以小组整体的表现为依据,最后评估;有利于学生增进感情和增强责任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知识和沟通感情相互勉励,相互促进。
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科学分组是关键。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既考虑到学生认识水平高、中、低的搭配,又考虑到他们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一是可以按学生特点划分。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英语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同质划分或异质划分。二是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任务的不同主题,由学生自行组合。三是按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缩小两极分化。从人数上讲,3~6人比较合适。同时,每个组员在进行合作和互助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阶段每人有一项侧重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之后,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针对学习小组讨论的进展情况和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和巡视来加以调控,及时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和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其水平的提高需要双向互动,只有教师与学生携起手来,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的内涵,更新意识不断加强,才能共同探索一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蔚东.用课堂教学语言营造英语语言环境[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
[2]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