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政策价值主题的演进规律与启示

来源 :教育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bill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价值主题反映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施政重点.引入教育财政学的四维价值框架,分析高校资助政策历史文本后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价值主题经历了“公平至上”转向“效率优先”,再走向“多元发展”和“充足供应”的演进,从中折射出高校资助政策价值主题与时代主题、资助矛盾之间的循环交互作用规律,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矛盾驱动型”“螺旋形上升”和“与时俱进”的辩证发展特点.近年来,高校资助主题开始转向“精准资助”,同样是对时代重大主题和资助矛盾的积极回应,标志着高校资助工作理念已由“重点突破”步入“全面均衡”阶段.当下应以精准资助机制建设为抓手,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资助标准,创新资助方式,建立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从而对资助政策多元价值主题进行整合,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他文献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引入全面质量理论(TQM),强调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只督不改”的不足,建立多维度质量评价与改进体系,从课内循环、校内循环和校外循环三个维度形成质量评价与改进的闭环,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不断优化与改进,进而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思潮动向密不可分,其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西学东渐相伴而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通过译介逐步实现了中国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经由学人的直接传播和媒介的间接传播两种方式.通过分析发现,这两种方式是相互呼应,互促共进的,一起推动了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入、传播和发展.这一传播过程呈现出官方委派与民间自主“取经”“寻药”,以欧美等国为主要引入对象,尤其是借鉴融合了美国和德国等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从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特征,可以看到近代国人在寻求教育救国、发展新式教育上的努力,
消除绝对贫困对研究生精准资助向更深层次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回答好“资助什么”“谁来资助”“怎么资助”等重大问题.“过程资助”缺位是消除绝对贫困后研究生精准资助推进中面临着无法真正做到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资助资源精确化配置、资助对象精准化对接等问题.新时期,研究生资助工作应强化“过程资助”,推动统筹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合理配置资助资源,不断完善资助工作机制,以实现研究生精准资助向更深层次推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必然使命是立德树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各级各类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通过镜鉴不同学科视角对“组织”进行学理阐释,可以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内涵边界,厘析其组织特征,从而助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语言的支撑.文章以江西省政府在过去5年出台的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清单为依据,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教育科技合作、对外医疗援助等不同领域入手,以具体项目为依托,统计和研究出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7种关键外语.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高校提出了补齐关键外语语种短板、避免贪多求全、加强国别与区域人才培养、努力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四大对策建议.
日益严重的教育内卷让很多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势在必行,自比性评估因而得以在评估领域愈加受到关注.与竞争性评估迥异,自比性评估是将学习者自身的当前表现和以往的表现进行比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是自比性评估的目的 ,它的评估对象为学习者取得的进步,不具有竞争性,且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密切相关.自比性评估具备形成性和总结性、纵向累积性、取得进步和缺失进步的识别性的特点;自比性评估的三大要素,即自比性反馈、自比性评估标准、自比性成绩,在改善学习者表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比性评估的内涵、特点和要素使教育
经济困难是众多残疾人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教育成本,分析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14个地市州19个县624名特殊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特校教师、家长进行了访谈.结果 表明: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成本分担能力较低,特殊儿童家庭对教育的实际支出基本达到了最大可能的投资支出,特殊儿童家庭的教育成本和教育投资行为受特殊儿童残障类型与程度、父母身体状况、父母学历、父母期望、父母观念、父母心理、父母情感、父母时间与精力、家庭所在地区、家族病史、
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兼具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女子教育的重要媒介.其中家政类栏目传播家政教育新思想、新方法,引领女学教育前行.该杂志所探讨的家政教育思想,丰富了家政教育的学科内容及专业理论,不仅对民国时期女子家政教育的兴办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助于女子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的重点课题.仪式课程记忆,作为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抓手,其目的 在于通过仪式课程的构建、仪式活动的开展传递红色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形塑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仪式课程记忆,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创新,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内涵价值,能够为红色文化的“入脑入心”提供生动载体.为了充分发挥仪式课程记忆的教育价值,必须加强师生对仪式课程记忆的理解,增强师生对仪式文化的认同,以此唤醒师生对红色文化的内在觉醒与自觉,发挥仪式育人的价值.
在文化多元性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虽然很多学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但都没有找到能够广泛适用于高校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具体模式.笔者尝试通过“知行合一”的调查问卷模式来测评国内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更新教学和学习理念,重视社会文化能力习得;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努力改变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重视英语语言学习却轻视跨文化交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