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本理解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语用”一词走入一线教师的认知。于是,在听课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案例:
  【案例回放】
  在教学《夹竹桃》第四小节夹竹桃的韧性后——
  师:同学们,当夹竹桃的韧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时,我的心头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题为“夹竹桃”,著名的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在第三小节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浪费笔墨了吗,是离题万里了吗?
  生:这是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写其他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
  看起来,教师似乎是在关注表达,可是细细体味,你会发现,课堂上教师体现“语用”的过程,其实只是一个写作知识的传授的过程,并没有结合实实在在的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这种对比、反衬的妙处,没有进行“言”与“意”的融合。
  【课堂反思】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老师们架空文本,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大多以为在教学上找到一个作者在写作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一个鲜明的“点”,就叫实现语用了。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有老师教给学生“点面结合”的写作知识;在教学《理想的风筝》时,有老师教给学生“举事例”“写细节”的写作知识;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有老师教给学生写人就要抓住他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知识……不结合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给学生这样的一些写作知识,不同程度地架空文本或游离文本进行单纯的“语用”学习可能是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倡导“语用”的大背景下,实际的课堂上却是忽略文本的钻研与理解,造成言意分离的语用技术化的倾向,把“运用”与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对立起来,架空文本或游离文本进行“语言”方面的分析与训练,这可能也是老师们为突出“语用”而急于求成的表现吧。
  那么,是不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不需要理解课文内容呢?不理解课文内容,靠几个写作知识的传授,是不是就能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了呢?
  以前的“课标”提的是“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文”,新版“课标”没有明确提“理解”,说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能是为了避免“内容分析式”的窠臼,突出“语用”学习。但“课标”不提“理解”,并不是不要理解,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对课文主旨、内涵、人文因素等的理解,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及语用的结构与变化。只有一个人的思想够深邃,情感够丰富,文化够深厚,他有感而发,无论说话还是写作,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试问,哪个大作家在写作之前是想好,这篇文章我要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去表达,那篇文章我要用“环境烘托”、用“排比”的方式去写呢?不都是胸中有情感,内心有积累,才使得才情喷薄而出,写成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的吗?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必须以理解文本内容为基础,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文本理解中生长出来。
  而且,语用学习中的理解与内容分析式的理解内涵并不一样。“语用”中的“理解”指向语言本身的理解,指向“语用知识、方法、智慧”的理解。即便是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也是着眼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写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这样的理解,才给学生的语用能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课堂改进】
  有位老师在教学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做的,她先引导学生阅读,体会到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为看到家家团圆,自己却孤家寡人;是因为想着从前和兄弟们欢聚,如今自己却形单影只;是因为自己少小离家,不觉已是两年。由此,学生体会到王维为什么会孤单、寂寞后,才深刻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这时候,老师一连运用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去填诗句:外地求学的学子闻到粽子的香味,更加思念亲人,他们会吟诵;外出打工的人们,看到圆圆的月亮,他们更加思念亲人,他们会吟诵;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他们会吟诵。学生自然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不仅仅是王维一个人的情感,也是所有离乡在外的游子共同拥有的情感。
  这样的课堂,看起来似乎没有一处让学生实际使用语言文字,似乎是“不语用”的课堂,然而,在这样的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古诗,储备了情感,甚至涵养了古典文化气质,以后适逢这样的情境,他能自然地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课堂深刻影响着语用主体的精神生命、思想灵魂、文化结构与变化,这就是“语用”另一个层面的“无为”之“用”。老师们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样的“无为”之“用”,那么我们的“语用”教学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至于陷入操作层面的类似于仿写、仿说这种简单而枯燥的训练的泥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在引导学生领悟《夹竹桃》一课“反衬”的妙处时,是不是可以这样操作:
  师:“无不奉陪”,那么它究竟陪了哪些花呢?哪一小节写了这些花?
  生(齐):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用红色显示花名)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花名。(生齐读14种花名)
  师:它们开得怎样呢?
  (用红色显示第三小节中花开得美的词语: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生连读)
  师:作者一口气写了14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那么这一小节是不是多余或偏题了呢?
  生:作者写了这么多的花,就是要与夹竹桃进行对比,其他花虽然美、虽然多,但却只能花开一季,而夹竹桃却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一年三季默默奉陪。
  生:这样写是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那就让我们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吧。
  (出示ppt,学生对比朗读:一生读第三小节中“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全体学生读第四小节中“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又长出一嘟噜”。一生读第三小节中“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全体学生读第四小节中“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又长出一嘟噜”。一生读第三小节中“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全体生读第四小节中“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引读)
  师:难怪作者在开头就这样写——“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出示第一小节,学生齐读)
  看起来,只是比文章开头的案例多了一个朗读,然而,朗读是理解,朗读是积累,朗读更是感悟“反衬”妙处的绝佳做法。因为,“衬托”的领悟,不是通过教者分析、讲授“对比”“衬托”这一写作知识来实现,而是让学生在水到渠成的朗读中自主感悟。
  有人说,说话的背后是什么?是一个人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的全部表现。那么语用呢?语用的背后是什么?我想,不只是遣词造句、语用技巧的运用,更是一个人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的体现。所谓“情动而辞发”。
  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切莫让“语用”迷路,注重语用背景下的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的“语用”能力从文本理解中生长出来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1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0-0048-04  孵化场是种鸡场与禽蛋和禽肉产品的家禽生产舍之间的重要纽带(图1)。孵化场的目标应该是向养殖场提供高品质的1日龄雏鸡,如果饲养管理到位,这些雏鸡能够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  但是,孵化场同时也是细菌(如大肠杆菌属和沙门氏菌属的细菌)、支原体(如鸡毒支原体)和真菌(如曲霉菌)等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中心点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0-0051-03  英国Premier Nutrition咨询公司Steve Pritchard应邀在澳大利亚家禽营养研讨会上围绕“从英国角度看不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发表了一篇报告。  人们担心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已有一段时间。瑞典于1986年单方面地实施了禁止在动物生产中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iotic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发现一些学生不爱动脑筋思考,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对数学课“不感冒”呢?我和这些同学谈心后才了解到,他们也想学好数学,可有时候感觉数学课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选择了数学日记的形式,让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创新的快感,从
演讲专题十六:《中兽医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应用》(图16)  演讲嘉宾:冯波(江西正邦集团中药事业部 技术总监)  摘要:合理搭配饲料,特别是种猪、乳仔猪;真正科学选用治疗、保健、调理方式(营养、中药、微生物);尽量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是一个补充;合理注射疫苗,别见苗就打。  针对霉菌毒素:一是饲料的保存方法不可忽视,采购再好的饲料,不代表你贮存就不会霉变。一定想办法保证贮存的干燥密封。 二是霉变的饲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素。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数运算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变式迁移的过程,从而在落实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数运算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发掘出知识本身蕴含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数学实验 思维 数学思想 分数计算  [提出问题]学科核心内容是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是联系学科各部分的中心和纽带,能反映该学科的基本问题
【摘要】当前,教育已迈入以质量为核心的新时代,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课堂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重生活、问题设计重核心、活动体验重过程、练习设计重分层四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 深度学习 思维发展  深度学习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基于真实情境,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高阶思维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欣公司”)在数字化猪场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  万物皆数,正如恩格斯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时代开启,畜牧业正全面步入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时代。精准、实时、多维、全息的数据化云平台是猪场建立预警决策系统、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  1 祥欣公司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历程  首先来回顾一下祥欣公司16年的
【摘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的统计与概率有“复式统计表”这一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简单的绘制单式统计表。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复式统计表”为例,主要研究在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时,能顺学而教,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顺学而教 应生而动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是笔者所执教的一节教研课。在本课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教科书中的例子有这样一句话:“你能
【摘要】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课堂评价作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潜能,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师生对话互动的丧失。所以应该深入探究课堂评价用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评价用语的改进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评价用语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3-0029-03  卵内接种作为一种能够让1日龄雏鸡及早获得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尤其在美国,大多数大型专业化孵化场已采用这种技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卵内接种也被一些较小规模的孵化场采用。然而,孵化场的基本条件对使这种技术得到有效利用非常重要。  25年以前,肉鸡接种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