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164 — 01
我们大家都知道,写新闻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事实材料,还要具备一定的表现技巧,更主要的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具备一定的文字语法功底后,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勤锻炼。
手不释卷去阅读
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其实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说明,读书和写作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毛泽东,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当然是有许多因素形成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涉猎广泛。我们读毛泽东,鲁迅的文章,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他们对于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花草虫鱼几乎无所不知。读书还要做到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所说的泛读,就是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要挑选各种范文进行阅读,散文、小说、诗歌、剧本都可以拿来读读,大家的名篇佳作更要认真去读,另外还要选择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对新闻写作十分有利。多读书,尽量多掌握一些知识,在新闻实践中随时都会用上。
当务之急是动笔
新闻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做到手脑结合,古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一定要做摘录,写心得要和写文章结合起来。教育家谢觉哉先生说过“只讲不写,将终于不会写,而我们的工作又要写。初写,一定写不好,不要怕丢丑,再来吧,功夫总是一步步进展的,不可能一下跑得很远。”中国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要打好拳,必须不断地练习,要唱好歌,必须不断地练习嗓子。写新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经常去动笔,写它个千遍也不厌倦,要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很难。如果你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初学写新闻者,首先要练习速写,先练习写一张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双眼睛.必须从这些“分解”的动作开始,其次是坚持经常写日记,记得作家马烽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说:“写日记对我文字的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从5年来的写日记中,我觉得有不少收获,单就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上,与开始相比较,就要熟练得多了。在造句上、修辞上、自然而然地有了不少进步。”新闻工作者也要养成经常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记每天得到的新闻线索,记深入基层遇到的新鲜故事,记你的所思所想,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沉到基层敢吃苦
当记者搞新闻,常听说这样的话:脚板底下出新闻。这句形象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新闻不是打电话、看材料、听汇报得来的,而是转变作风,走向基层敢于吃苦善于吃苦得到的。浮在表面写出的新闻僵硬呆板。而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到的新闻:生动鲜活、 耐人阅读,传递信息也准确。因此说要当一名为党和人民鼓与呼,受人民群众爱戴拥护的记者必须是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敢于吃苦善于吃苦,时刻准备去吃苦。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当年不深入贫穷落后的的大西北采访,根本就发表不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精彩通讯;穆青等记者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者们不多次深入兰考县走村串户采访,如浮在表面看材料,听汇报,这篇通讯是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的。
八方交友找线索
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另一个基本功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即交八方朋友为我所用,为我多提供新闻线索。办报纸、办电台电视台不能仅仅靠记者编辑们,社会的力量决不能忽略小觑。新闻工作者广交朋友正是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办报、办台的一种手段。没有朋友,那要想开拓新局面,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做出成绩来是很难的。社会的各行各业,老人小孩,三教九流都应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朋友,当然了有的朋友是敬而远之,有的是莫逆之交。有一位在企业当经理的朋友去参加一个“白事”,遇到这样一件怪事,有一位混吃混喝的老哥谁都不认识,酒桌上大吃二喝之后,还将两瓶酒揣进了衣兜,当他急匆匆要离开时被丧者家属发现,几个家属给这位老哥一顿损。这位经理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记者,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写出了一条耐人阅读的社会新闻“白事先生当场露馅”。朋友多了路好走。新闻工作者不断的结识新朋友之后,你的新闻源才不会枯竭。
开动脑筋勤思考
思考使我们头脑清晰思路广阔,思考让人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并展望美好的明天。而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就是研究自己已经刊发的留有一些永远遗憾的作品。并在下一篇作品中尽量少留遗憾或不留遗憾。而对于刚刚进入新闻行列的新兵来说,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学习老新闻工作者的长处,怎样迅速掌握中外名记者的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单就写作技巧而言,找出中外名记者的名篇佳作,反复琢磨,将作品拆开再重写,这样搞它个百八十篇,这个思考、这种做法大家不妨一试。再有就是不断去思考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思考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找准新闻的切入点,写新闻时做到有的放矢。
鲜活、 优秀的新闻作品决不是闭门造出来的,是手不释卷阅读夯实基础后,勤于动笔、动脑思考、广交朋友、沉到基层、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仔细推敲后写出来的。这些基本功,无论是新记者还是老记者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不能丢掉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写新闻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事实材料,还要具备一定的表现技巧,更主要的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具备一定的文字语法功底后,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勤锻炼。
手不释卷去阅读
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其实它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说明,读书和写作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毛泽东,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当然是有许多因素形成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涉猎广泛。我们读毛泽东,鲁迅的文章,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他们对于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花草虫鱼几乎无所不知。读书还要做到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所说的泛读,就是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要挑选各种范文进行阅读,散文、小说、诗歌、剧本都可以拿来读读,大家的名篇佳作更要认真去读,另外还要选择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对新闻写作十分有利。多读书,尽量多掌握一些知识,在新闻实践中随时都会用上。
当务之急是动笔
新闻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做到手脑结合,古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一定要做摘录,写心得要和写文章结合起来。教育家谢觉哉先生说过“只讲不写,将终于不会写,而我们的工作又要写。初写,一定写不好,不要怕丢丑,再来吧,功夫总是一步步进展的,不可能一下跑得很远。”中国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要打好拳,必须不断地练习,要唱好歌,必须不断地练习嗓子。写新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经常去动笔,写它个千遍也不厌倦,要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很难。如果你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初学写新闻者,首先要练习速写,先练习写一张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双眼睛.必须从这些“分解”的动作开始,其次是坚持经常写日记,记得作家马烽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说:“写日记对我文字的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从5年来的写日记中,我觉得有不少收获,单就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上,与开始相比较,就要熟练得多了。在造句上、修辞上、自然而然地有了不少进步。”新闻工作者也要养成经常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记每天得到的新闻线索,记深入基层遇到的新鲜故事,记你的所思所想,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沉到基层敢吃苦
当记者搞新闻,常听说这样的话:脚板底下出新闻。这句形象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新闻不是打电话、看材料、听汇报得来的,而是转变作风,走向基层敢于吃苦善于吃苦得到的。浮在表面写出的新闻僵硬呆板。而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到的新闻:生动鲜活、 耐人阅读,传递信息也准确。因此说要当一名为党和人民鼓与呼,受人民群众爱戴拥护的记者必须是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敢于吃苦善于吃苦,时刻准备去吃苦。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当年不深入贫穷落后的的大西北采访,根本就发表不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精彩通讯;穆青等记者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者们不多次深入兰考县走村串户采访,如浮在表面看材料,听汇报,这篇通讯是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的。
八方交友找线索
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另一个基本功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即交八方朋友为我所用,为我多提供新闻线索。办报纸、办电台电视台不能仅仅靠记者编辑们,社会的力量决不能忽略小觑。新闻工作者广交朋友正是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办报、办台的一种手段。没有朋友,那要想开拓新局面,在这个领域里有所作为,做出成绩来是很难的。社会的各行各业,老人小孩,三教九流都应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朋友,当然了有的朋友是敬而远之,有的是莫逆之交。有一位在企业当经理的朋友去参加一个“白事”,遇到这样一件怪事,有一位混吃混喝的老哥谁都不认识,酒桌上大吃二喝之后,还将两瓶酒揣进了衣兜,当他急匆匆要离开时被丧者家属发现,几个家属给这位老哥一顿损。这位经理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记者,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写出了一条耐人阅读的社会新闻“白事先生当场露馅”。朋友多了路好走。新闻工作者不断的结识新朋友之后,你的新闻源才不会枯竭。
开动脑筋勤思考
思考使我们头脑清晰思路广阔,思考让人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并展望美好的明天。而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就是研究自己已经刊发的留有一些永远遗憾的作品。并在下一篇作品中尽量少留遗憾或不留遗憾。而对于刚刚进入新闻行列的新兵来说,他要思考的是如何学习老新闻工作者的长处,怎样迅速掌握中外名记者的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单就写作技巧而言,找出中外名记者的名篇佳作,反复琢磨,将作品拆开再重写,这样搞它个百八十篇,这个思考、这种做法大家不妨一试。再有就是不断去思考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思考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找准新闻的切入点,写新闻时做到有的放矢。
鲜活、 优秀的新闻作品决不是闭门造出来的,是手不释卷阅读夯实基础后,勤于动笔、动脑思考、广交朋友、沉到基层、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仔细推敲后写出来的。这些基本功,无论是新记者还是老记者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不能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