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形思之虹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化倾向,在无尽的解词析句中使教学走向琐碎,消解语文之美;二是热衷于多媒体的运用,以图解代替思考的肤浅化倾向,从形象走向形象,消解语文之意。如何解构技术,深化形象,是当下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探讨及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超越形象,体悟意象,架构形思之虹是值得探讨与实践的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意象形象化思辨化一、何谓意象
  何谓意象,意之象也,是表意之象,是达意之象,是作者表达、读者摸索情感、思绪、思考、思想的形象与物象。
  如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思乡之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此月是天上之月,又绝非仅是天上之月,是灌注思乡之情的月。如雨打蕉桐,是雨打蕉桐,但又绝非仅是雨打蕉桐,是满含愁绪的雨打蕉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名为阿Q者,也绝非仅仅是一个破落农民,而是积淀了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深深思考的阿Q。
  正是这情思使得这月、这蕉桐、这阿Q的形象穿透时空,日久弥新,也正是这月、这蕉桐、这阿Q使得这思乡,这愁绪、这深刻的思考鲜明透彻,撼人心灵。
  这就是意象,它寓意于形,造形达意,起于感性,而又非绝对感性;积淀理性,而又非纯粹理性。是形象与思辨并融,感性与理性相一的意化之象。
  二、意象是文学作品实现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融为一的纽带与中介
  任何文学作品必须塑造形象,既然是塑造形象,这形象就必然是作者的心造之物,虽然这心造之物必须建立在外在之物的基础之上,但正如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所认为的一切非此在的存在必须纳入到此在的操作与寻视之中才能与此在相照面,与此在发生联系,获得意义。同样一切物象必须得到此在的关注才能纳入此在的思绪之中,一切文学形象的塑造都源于作者主观情思的冲动与深入——既没有纯粹的形象,一切文学形象都本原的、天然的融入作者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无情感、无思辨的形象是干瘪的,空洞的,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没有意味的形式,没有思辨的形象是无法以美言之的,也无从谈起文学的魅力及对时空的超越——没有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阿Q只能是中国农村的一场闹剧。
  同样,任何文学作品必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而任何情感与思考必须通过、借助、依托于鲜明的艺术形象得以实现、表达和穿透,无形象的情感是干枯的,无形象的思辨是乏味的,哪怕是纯理论的论文有时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提升自身的感染力、说服力。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正是借助张思德才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信念的塔基。也正是借助狂人这一形象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对自由之中国人的呼唤才得以撼人心魄。
  而这灌注了情思的形象,这借助形象的情思,这情思与形象相融而成的正是意象。它以象为钵,盛满情感,以象为境,融入理性;它以意为核,人化自然之形,以意为神,充盈自然之象。正是这意象,超越了自然的物象,使形象丰盈充沛;浓化情感,融化理性,使情思神采飞扬,直入人心。所以说,正是意象的建立,才真正消融了形象性与思辨性的隔阂,实现了二者的结合,造就了一篇篇、一部部超越时空的文学经典。从离骚到李白,从三吏到赤壁,从西厢到红楼,从狂人日记到雷雨,从哈姆雷特到红与黑,从百年孤独到挪威的森林,莫不如此。
  意象,是形思之虹,是作者表达情感、呈现思想的理想之舟,是读者触摸作者、理解作者的不二之途。
  三、意象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形象化与思辨化相结合的关键与枢机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形象与思辨是相对立的,在语文教学中更无法同时做到形象化与思辨化。这是一种未经深入思考的经验错觉。
  语文教学的形象化,不是对思辨化的否定与背离,而是对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层层剥笋式的解词析句的技术化倾向的否定与超越。是唤醒文本形象,充分发挥文本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的正确选择。
  而二者的结合,恰恰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与思辨性相融为一的真正体现,是体现语文之本,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审美化的必然趋势。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如果从形象走向思辨,如何用思辨提升形象,用形象具化思辨?
  从上文对意象、形象性、思辨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体悟意象,以意象为虹,充分发挥意象在理解文学形象、体味作者情思的中介与纽带的作用是实现二者结合的理想途径之一。
  以人教课标版第八册《触摸春天》一课为例,该文意蕴丰赡,有着十分鲜明的人物及场景形象,安静在花丛中的流畅穿梭,睁着眼睛的蝴蝶竟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捕捉的惊人奇迹无不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谁都有生活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人生哲理又发人深省。本文融形象性与思辨性于一体,但如何引导学生从形象走向思辨,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却并非易事。尤其是“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极具意识流的色彩,难以把捉,更难理清。而本段恰恰是该文最为精彩之处,是安静所创造的生命奇迹从简单地触摸春天升华为热爱生命、追求自由、创造幸福的文章主题的关键之笔。
  要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要实现从形象到思辨的迁移最为重要的过程是以学生对安静为什么要放掉好不容易才捕捉到的蝴蝶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蝴蝶”的意象内涵——文章的题目是“触摸春天”,而在文中安静触摸的实体是蝴蝶,正是通过对蝴蝶的触摸,安静才感受到的春天的生命跳动——“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蝴蝶,这蝴蝶不正是春天,不正是春天的生命的象征么?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安静怎么可能忍心去伤害另一个生命呢?
  而蝴蝶又非仅仅是生命的象征,在中国古典文化语境中,蝴蝶更是自由的象征: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梦为周与?庄周之所以梦蝶不正是这胡蝶的自由自在么?而梁山泊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亦同样以化蝶为终,不也正梁祝之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的象征么?而安静的心中不同样对自由充满了向往与追求么?为了克服眼盲带给自己的羁绊,谁又知道安静曾多少次磕磕绊绊,曾多少次摔倒,最终在经过了无数次磕绊、摔倒后终于获得了这份穿梭于花丛中的自由。一个向往、追求自由的安静怎么可能忍心剥夺另一个生命的自由呢?
  正因如此,安静张开手指,任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心中划过的那美丽的弧线不正是蝴蝶飞翔的自由之弧么?那飞翔的概念之中书写的不正是生命自由的主题吗?
  当理解了这些之后,当我们以蝴蝶的意象为中介引导学生通过思辨理解了安静放飞蝴蝶的原因后,我想学生们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属于自己生命奇迹的自由。当学生的思辨进入了这一对生命、对自由的理解,本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这份人文精神对学生生命历程的引导也就自然尽在其中了;形象与思辨的相融,文本意蕴的升化也就尽在其中了。而这一切不正是因为意象之虹的展开才得以实现的么!
  所以,意象是形思之虹,是实现语文教学形象化与思辨化相结合的理想之舟。
其他文献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阐述了校企联合在建立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强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的作用,并构筑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过程、四梯次、多模式”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从硬件基础、师资、流程等方面保证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考评方式、激励措施等,夯实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  校企联合实践创新三层次多模式全过程一、引言  目前,人才培养的重心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并向应用能力、综合
【摘要】通过对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推动教学研究;加强校际交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应用,力争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关键词】吉医在线学堂建设应用一、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课程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研究主题各有不同。通过文献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学校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运用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者接受。翻转课堂需要通过媒体为渠道,为学生提供课外的学习资源。本文以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交流软件——微信為例,通过在学校发送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老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以及对于微信运用于翻转课堂的看法和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微信 
【摘要】以体育课为立足点,在体育课堂上渗透三生教育理念,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寻对学生生命观、生存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为三生教育的有效开展和体育教学的革新找到契合点。结果显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对指导学生认识生命、掌握生存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三生教育 渗透 实验  1研究目的  “三
【摘要】主要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在教育战线坚守了30余年的全国模范教师讲述的几则教育故事,面对育人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她总能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化解。研究发现,教育机智作为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一项实践能力,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凭借敏锐的观察能力,经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并从集体的沃土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逐渐形成的。  【关键词】成长发展 教育机智 叙事研究  一、引言  为落实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
【摘要】主要阐述了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应用互动反馈技术、微课资源在物理课堂中的理论认识与研究实践,并以具体课例加以说明,从而感悟到新技术为物理课堂带来了变革与活力。  【关键词】微课互动反馈技术物理教学课堂活力  当今新技术融入课堂,学校创建了配备有多种技术和设备的智慧教室,如平板电脑、互动反馈技术、微课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为此笔者提出了“基于互动反馈信息与微课的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项目的研究以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立足于教学实际、区域特点、专业特色,以现代教学和质量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注册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逐步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稳步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本文以古代诗人的诗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意境,赋之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阅读书籍推荐和阅读活动开展以遥望“花海”,渐入“花径”,流连“花界”,踏上“花途”,让学生“闻香”而入,爱上书香,激励成长,最后“如雪”而飞——收获了学生阅读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阅读素养 阅读习惯 书香氛围  有道是,最是书香能致远。当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当孩子们遨游在浩瀚的
【摘要】高校英文简介属于外宣翻译,但由于一些译者缺乏西方修辞意识,完全按照内宣的方式做外宣,内容冗长,充斥中国特色的语言。因此,译者要主动利用西方修辞手段对汉语文本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宣传学校,促进与外国受众间的有效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西方修辞高校简介英文翻译一、西方修辞与外宣翻译  西方修辞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西方修辞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则
摘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长沙医学院12级医学检验系随机抽取学生若干名,与其一年之前新生入学时心理普查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大学一年的学习与生活后起心理状况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探讨。跟踪并监测我院大学生所暴露出的主要的心理问题以及改善与调节的方法进行简要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1研究过程  1.1研究对象:12级医学检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