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推动教学研究;加强校际交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应用,力争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提供可复制的模式。
【关键词】吉医在线学堂建设应用一、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课程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研究主题各有不同。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对在线课程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主题:一是关于在线课程基本特征的研究,主要从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基础技术条件、主要呈现形式等方面来揭示在线课程的特点。二是关于在线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三是关于在线课程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设模式和建设方式两大方面。四是关于在线课程平台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在线课程平台功能的研发,建设具有教、学兼备、互动交流的在线课程平台。五是关于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学分互认转换机制的研究,为推动在线课程的应用,国内高校间搭建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六是关于在线课程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产生影响、国内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
二、在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在线课程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在线课程主要研究主题的归纳总结,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学者大多采用文献分析、国内外对比研究等方式,思辨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从研究主题上看以理论研究及针对单门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居多,综合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高校教学管理层面从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推广、评价等全过程的综合、系统研究相对缺乏。我校于2015年引进网络教学平台,2016年全面启动在线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设完成7门在线课程,并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进一步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在线课程应用效果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三、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
针对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需求与行为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在线课程学习需求与行为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学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从管理层面系统规范学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构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模式。
1.在线课程建设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线课程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建设原则、建设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办法、课程验收标准等;二是统筹规划每年立项建设课程门数及课程层次,合理安排建设进度,分层次、分周期、分方式有计划的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三是优化课程立项、评审、验收程序;四是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
2.在线课程应用方面
一是建立在线课程与现有传统课程科学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不同层次的在线课程与现有传统课程有机结合,将引进课程进行“本土化”改良,全部在线课程资源达到“引以致用”、“改以致用”、“建以致用”的最优化效果;二是稳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强化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环节的管理,推动应用移动学习通等移动教学APP辅助教学和有效管理课堂;三是统筹规划在线课程教学实施时间,建立混合式教学开课申请制度,合理安排在线课程教学开设时间,避免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学期开展多门在线课程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四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线课程应用评价机制,基于平台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完善课程运行报告模板和要求,实施教学后,通过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线课程运行与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五是在校内平台应用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将学校自建在线课程推广到校级以上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共享平台。
3.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政策支持制度,促进教师参与在线课程与应用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针对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实施及反馈评价等方面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三是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保障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需要,特别是校园内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对在线课程运行尤为重要;四是建設集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设计建设智慧教室功能与布局,以满足在线课程建设及翻转课堂教学、互动教学、远程直播教学等在线课程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甘健侯,杨宇,赵波.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7,(04).
[2]岳敏.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探讨[J].当代继续教育,2017,(05).
课题项目:2017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吉医在线学堂”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文号:吉教高【2017】71号。
【关键词】吉医在线学堂建设应用一、国内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课程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研究主题各有不同。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对在线课程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主题:一是关于在线课程基本特征的研究,主要从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基础技术条件、主要呈现形式等方面来揭示在线课程的特点。二是关于在线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三是关于在线课程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设模式和建设方式两大方面。四是关于在线课程平台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在线课程平台功能的研发,建设具有教、学兼备、互动交流的在线课程平台。五是关于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学分互认转换机制的研究,为推动在线课程的应用,国内高校间搭建在线课程共享联盟。六是关于在线课程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产生影响、国内外对比等方面的研究。
二、在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在线课程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在线课程主要研究主题的归纳总结,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学者大多采用文献分析、国内外对比研究等方式,思辨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从研究主题上看以理论研究及针对单门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居多,综合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高校教学管理层面从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推广、评价等全过程的综合、系统研究相对缺乏。我校于2015年引进网络教学平台,2016年全面启动在线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设完成7门在线课程,并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进一步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在线课程应用效果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三、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
针对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需求与行为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在线课程学习需求与行为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学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从管理层面系统规范学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全过程,构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模式。
1.在线课程建设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线课程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建设原则、建设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办法、课程验收标准等;二是统筹规划每年立项建设课程门数及课程层次,合理安排建设进度,分层次、分周期、分方式有计划的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三是优化课程立项、评审、验收程序;四是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在线课程建设质量。
2.在线课程应用方面
一是建立在线课程与现有传统课程科学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不同层次的在线课程与现有传统课程有机结合,将引进课程进行“本土化”改良,全部在线课程资源达到“引以致用”、“改以致用”、“建以致用”的最优化效果;二是稳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强化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环节的管理,推动应用移动学习通等移动教学APP辅助教学和有效管理课堂;三是统筹规划在线课程教学实施时间,建立混合式教学开课申请制度,合理安排在线课程教学开设时间,避免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学期开展多门在线课程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四是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线课程应用评价机制,基于平台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完善课程运行报告模板和要求,实施教学后,通过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线课程运行与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五是在校内平台应用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将学校自建在线课程推广到校级以上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共享平台。
3.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政策支持制度,促进教师参与在线课程与应用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开展系统化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针对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实施及反馈评价等方面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三是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保障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需要,特别是校园内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对在线课程运行尤为重要;四是建設集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设计建设智慧教室功能与布局,以满足在线课程建设及翻转课堂教学、互动教学、远程直播教学等在线课程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甘健侯,杨宇,赵波.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7,(04).
[2]岳敏.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探讨[J].当代继续教育,2017,(05).
课题项目:2017年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吉医在线学堂”建设与应用研究》;批准文号:吉教高【20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