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开展数学游戏、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让学生去感知数学,认识数学,让数学知识“活”起来。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游戏 课外实践 课外调查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而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1]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利用家校合作,课内与课外同步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数学知识“活”起来。
一、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有了兴趣,它就能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而数学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布置学生玩扑克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抽取的扑克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把枯燥的计算练习用愉快的游戏形式进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进而提高计算能力。又如,在学习了比多比少时,布置孩子们回家跟爸爸妈妈玩猜数游戏,把课堂上学到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作为提示语,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又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学习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俗话也说“实践出真知”,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溶化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教学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后,布置学生回家找一找、量一量,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相应的物体长度。同学们通过测量床的长和宽、门的高和宽、电视电脑屏幕的长和宽、房间的长和宽、人的身高……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不同单位的真正含义,有效避免了由于单位运用不当而闹笑话。又如:在学习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后,学生表示很难理解,也很难想象1公顷、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于是我布置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并提供了测量工具,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同学们通过测量、估算,终于对较大的面积单位有所领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单位的应用能力。再如,教学了百分比“浓度”后,我让学生回家调配盐水,分别把1克、2克、3克的盐放到3杯100克的水中(贴上标签),然后算一算三杯水的含盐量,并写在标签上,再尝一尝盐水的味道,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浓度”的真正含义。在后续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深刻,在解题上也能得心应手。
三、社会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教学了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后,我让学生调查家里、邻居或附近商铺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从学生上交的建议书来看,进行调查活动对孩子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其中有一份建议书写道:我建议大家都行动起来,节约水资源。因为我觉得节约与富裕或贫穷没有关系,我家对门的张阿姨家特别有钱,但我見她家的不管是洗菜水还是洗衣水都会储存起来冲厕所。张阿姨还跟我说“节约是一种美德”,而她这种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又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折扣”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调查商场上商品的销售情况,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货比三家,算一算哪家的最划算,并写成数学日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折扣”这一抽象难懂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揭题报告》(冯景霞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engjingxia)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游戏 课外实践 课外调查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而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了、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1]而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利用家校合作,课内与课外同步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数学知识“活”起来。
一、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有了兴趣,它就能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而数学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布置学生玩扑克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抽取的扑克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把枯燥的计算练习用愉快的游戏形式进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进而提高计算能力。又如,在学习了比多比少时,布置孩子们回家跟爸爸妈妈玩猜数游戏,把课堂上学到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作为提示语,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又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学习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俗话也说“实践出真知”,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溶化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教学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后,布置学生回家找一找、量一量,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相应的物体长度。同学们通过测量床的长和宽、门的高和宽、电视电脑屏幕的长和宽、房间的长和宽、人的身高……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不同单位的真正含义,有效避免了由于单位运用不当而闹笑话。又如:在学习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后,学生表示很难理解,也很难想象1公顷、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于是我布置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并提供了测量工具,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同学们通过测量、估算,终于对较大的面积单位有所领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单位的应用能力。再如,教学了百分比“浓度”后,我让学生回家调配盐水,分别把1克、2克、3克的盐放到3杯100克的水中(贴上标签),然后算一算三杯水的含盐量,并写在标签上,再尝一尝盐水的味道,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浓度”的真正含义。在后续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深刻,在解题上也能得心应手。
三、社会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教学了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后,我让学生调查家里、邻居或附近商铺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从学生上交的建议书来看,进行调查活动对孩子们的“节约用水”意识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其中有一份建议书写道:我建议大家都行动起来,节约水资源。因为我觉得节约与富裕或贫穷没有关系,我家对门的张阿姨家特别有钱,但我見她家的不管是洗菜水还是洗衣水都会储存起来冲厕所。张阿姨还跟我说“节约是一种美德”,而她这种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又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折扣”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调查商场上商品的销售情况,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货比三家,算一算哪家的最划算,并写成数学日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折扣”这一抽象难懂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揭题报告》(冯景霞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engjing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