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学语文课本新增了大量中国现代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文辞优美、情意浓厚、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广阔的空间里再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教师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美丽的风景中,这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现状。因此,如何上好现代散文课,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究的课题。
一、指导朗读,品味情韵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这样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而朗读就是一种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的好的散文教学法。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之美,可以领略作者深藏于语言背后的情意。
如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时,笔者请一女生读妹妹,一男生读弟弟,另一男生读文中的“我。”读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注意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同时体会孩子们失望——争执——满足的心理,语气语调注意表达沮丧、惊奇、喜悦之情。教师再通过示范、指点、试读、评价来训练学生,教会学生如何把握重音、停顿、语速等,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同时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让学生真正读到位。学生朗读到位了,文章的情韵自然能够领会得到。
朗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不自觉地把作品的世界和自己的主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喜怒哀乐,真正品味出作者寄寓于形象之中的复杂情感,从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
二、找到文眼,凸显内涵
文眼,是揭示全篇题旨的文字,是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艺术融成一体的凝光点。文眼,在散文构思中起到艺术聚焦的作用,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在散文中,作者有时会用安设文眼的方法来突现主题,创造意境,表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需带领学生依据“文眼”理清作者的思路。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可抓住“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来整理思路。因为这一“文眼”暗示了全文着力描绘的重点是“背影”,全文笼罩的是感激、思念父亲的深情。文章先写家中“祸不单行”的困境,这是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送别前的琐事,为写“背影”作铺垫;然后描绘父亲给“我”买橘子攀越月台时“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最后写离别后读着父亲的信时,在回忆中浮现的“背影”。可见“背影”贯穿了文章的始终。
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依据“文眼”理解文章的意蕴。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的浓郁情致,值得读者细细玩味欣赏。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三、品味语言,探究技巧
好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魅力。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语言优美准确、词句朴素清新,文中对旖旎风光地细致描写衬托了一种迷惘的心境。“……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朗朗的在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景再美,如果没有语言的描述,就难以产生迷人的效果和震撼的力量。
再如朱自清《春》中的“闹”字就是传神妙笔。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竞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既让读者感觉到蜜蜂的可爱,又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散文的语言有着诗一样的简练、含蓄,但却比诗更形象、更细腻;散文语言有着小说一样的铺陈,但却比小说更凝练、更含蓄、更情重。优美的散文,离不开优美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善用语言、巧用语言,提高散文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新课程散文教学的天地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师生的心灵随着作品自由地漫步,在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散文艺术和教学艺术的再创造。
一、指导朗读,品味情韵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这样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而朗读就是一种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的好的散文教学法。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之美,可以领略作者深藏于语言背后的情意。
如在教学贾平凹的《月迹》时,笔者请一女生读妹妹,一男生读弟弟,另一男生读文中的“我。”读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注意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同时体会孩子们失望——争执——满足的心理,语气语调注意表达沮丧、惊奇、喜悦之情。教师再通过示范、指点、试读、评价来训练学生,教会学生如何把握重音、停顿、语速等,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同时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让学生真正读到位。学生朗读到位了,文章的情韵自然能够领会得到。
朗读,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不自觉地把作品的世界和自己的主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喜怒哀乐,真正品味出作者寄寓于形象之中的复杂情感,从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
二、找到文眼,凸显内涵
文眼,是揭示全篇题旨的文字,是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艺术融成一体的凝光点。文眼,在散文构思中起到艺术聚焦的作用,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在散文中,作者有时会用安设文眼的方法来突现主题,创造意境,表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需带领学生依据“文眼”理清作者的思路。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可抓住“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来整理思路。因为这一“文眼”暗示了全文着力描绘的重点是“背影”,全文笼罩的是感激、思念父亲的深情。文章先写家中“祸不单行”的困境,这是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送别前的琐事,为写“背影”作铺垫;然后描绘父亲给“我”买橘子攀越月台时“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最后写离别后读着父亲的信时,在回忆中浮现的“背影”。可见“背影”贯穿了文章的始终。
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依据“文眼”理解文章的意蕴。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的浓郁情致,值得读者细细玩味欣赏。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三、品味语言,探究技巧
好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魅力。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语言优美准确、词句朴素清新,文中对旖旎风光地细致描写衬托了一种迷惘的心境。“……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朗朗的在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景再美,如果没有语言的描述,就难以产生迷人的效果和震撼的力量。
再如朱自清《春》中的“闹”字就是传神妙笔。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竞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既让读者感觉到蜜蜂的可爱,又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意是何等的浓郁、何等的醉人。
散文的语言有着诗一样的简练、含蓄,但却比诗更形象、更细腻;散文语言有着小说一样的铺陈,但却比小说更凝练、更含蓄、更情重。优美的散文,离不开优美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善用语言、巧用语言,提高散文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新课程散文教学的天地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师生的心灵随着作品自由地漫步,在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散文艺术和教学艺术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