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同伴互助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大脑发展和语言认知模型的建构,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同伴互助学习,有利于形成个性化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和高效学习的目标。
[关 键 词] 脑科学;认知科学;同伴互助;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40-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水平所限,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大多不会把教师所讲知识与自身知识网络有意识进行链接,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生对讲授为主的英语课越来越没兴趣,学习状态明显滞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的普及,让大学生能更便捷地获取广泛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本身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即使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效果依然很难保证。另外,高校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测评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四、六级考试中有70%的内容是标准化测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语法。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关注标准答案,过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应试,而不是独立思考、深入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目前众多高校的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定义为提升学生语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其思辨能力,引導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拓展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显然,以上这种以应试为主的学习状态无法达成大学英语课程目标。
二、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对同伴互助学习的解释
同伴互助学习是指由2~5位学生进行组合,通过同伴之间相互积极影响和互助来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1]。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研究关注到大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启发。脑科学认为,人脑细胞树突的成长条件是大脑的积极活动;人脑细胞构成的神经网络只有在经常使用时才会彼此相连,构建出新的神经环路,大脑因此得以发展。基于此,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同伴互助学习活动,不断参与新挑战、承担新的学习任务与更多角色,能够优化学生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2]。同时,人脑的镜像神经系统是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的神经基础,这也构成大学英语同伴互助学习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反思同伴的表现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受益。学生在互助互学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
三、基于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指导的大学英语同伴互助学习模式
(一)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以下要求。
高校教师应充分使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4] 。认知科学提出大脑是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知、想象和表现外部世界[5]。大学英语学习本质上就是语言的认知模型建构过程,并且学生只能自己构建这些模型,教师不能取而代之。实践证明,通过讨论与合作,让学生的认知框架彼此碰撞、相互质疑、相互矫正,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认知范畴、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5]。在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与已有知识网络进行关联,并给他人讲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学习效果。比起只与教师互动,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
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不仅能够直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得到来自学生的真实反馈。通过对同伴互助学习的观察与分析,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要设计教法。在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同伴互助学习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如果应用得当,参与的学习者均会增加学习投入度,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更优的学习效果。
(二)同伴互助大学英语学习的师生角色
教师从学习目标出发,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偏好等因素,给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安排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设计学习环境、自行探索学习潜力。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以及学习行为的促成者。为了优化学生学习,教师会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同伴互助学习,比如预习、练习、互教、答疑以及课堂演示。原因是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投入,承担新的角色,应对各种挑战。
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中,学生得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自愿状态下,学生决定去做的每个学习行为都会给他们带来正向的激励。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来自组内及组间的相互支持和竞争也会影响到每一位学习伙伴,促使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跟进同伴,见贤思齐、共同学习,获得进步。为了在同伴互助学习活动中能有更多贡献,学生的行为也会发生积极改变:他们会自愿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自觉去做更多的练习;主动去教别人学;愿意表达自己;学习聆听和沟通;学习新的技巧和策略,并对同伴的学习进行反馈等等。
(三)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同伴互助学习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 大学英语开课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整体状况对学生进行异质化分组,一组3~4人,保证每组有一位学生可以担当组内学习答疑解惑的角色。在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反向课程设计(即以目标先行、学生学法、教师教法和效果评价的顺序)来设计教与学,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施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反馈以及教学反思来动态调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以期学生有更优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与学生共同制定同伴互助学习的规则和奖惩措施,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大学英语授课分为预习、课堂活动、课后学习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可以同伴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除去课堂,一周可以安排两到三次课外同伴互助学习时间,每次至少30分钟,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可以用线上会议(如腾讯会议、Zoom)的方式进行。
在预习阶段,教师事先拟制学习任务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学习资源和支架。同伴互助任务包括个人项目及同伴合作项目。个人项目是需要每个组员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完成,比如单词学习和基础语法学习。组长完成自己的个人项目后,通过设计小测试或口头汇报方式来验收组员学习成果。同伴合作项目由小组讨论、协商后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于同伴的疑问,小组进行组内答疑解惑,如果组内无法解答,就把问题提交到微信英语学习群来获取其他小组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和补充。
在课堂活动阶段,同伴互助学习成员坐在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来集体应对教师的提问、发言、互动、辩论、进行作品展示、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表个人或代表小组的口头报告。这种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独自应对带来的焦虑感和学业压力。与组内和组间同伴的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获得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观察和模仿组内和组间同伴的表现,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和表现的反思和改进,最终形成有效学习。
课后学习阶段是对已学知识和能力的重温、复盘乃至升华的阶段。教师提前布置高阶认知目标的学习任务,由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在此阶段,同伴互助活动可以让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展,比如:英语辩论与演讲;拍摄校园生活或某个工作流程的英语Vlog;就某话题对外国人进行街头采访等等。
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多维度同伴互助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动起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团队荣誉,学生会自动进行学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给同伴互助学习小组适当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品呈现方式,能够锻炼其沟通合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伴互助学习要想获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建设性沟通。对于那些不能积极表达和参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缓冲期,让他做为观察员,承担其他一些责任;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与他人沟通合作技能的必要性。
(四)大学英语同伴互助的学习效果评价
同伴互助学习贯穿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这也表明对同伴互助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基于活动的形成性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进行前后测试对比外,还需要对同伴互助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领导能力等进行评价。为了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细节,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互助学习档案袋的使用,让学生记录下每一次活动的方式、内容和反思,并且进行组间互换,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在学期的中期和后期需要教师对参与同伴互助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较为客观和全面的数据,用以指导今后的同伴互助学习活动的组织。
四、结语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同伴互助学习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大脑发展和认知模型建构,能够促进有效学习发生。在同伴互助学习条件下,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结成学习共同体,去探索、思考、学习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彼此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大脑潜能。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上有更多投入,从而促成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在实践中,如果学生不理解同伴互助与自己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或者教师指令不清楚没有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同伴互助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和反思,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动态调整同伴互助学习内容与形式,以期达成更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Topping K.,Ehly S..Peer-assisted learning[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1998.
[2]泰利·道尔.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31-52.
[4]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5]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編辑 司 楠
[关 键 词] 脑科学;认知科学;同伴互助;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40-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许多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水平所限,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大多不会把教师所讲知识与自身知识网络有意识进行链接,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生对讲授为主的英语课越来越没兴趣,学习状态明显滞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的普及,让大学生能更便捷地获取广泛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本身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即使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效果依然很难保证。另外,高校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测评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四、六级考试中有70%的内容是标准化测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语法。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关注标准答案,过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应试,而不是独立思考、深入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目前众多高校的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定义为提升学生语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其思辨能力,引導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拓展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很显然,以上这种以应试为主的学习状态无法达成大学英语课程目标。
二、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对同伴互助学习的解释
同伴互助学习是指由2~5位学生进行组合,通过同伴之间相互积极影响和互助来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1]。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研究关注到大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启发。脑科学认为,人脑细胞树突的成长条件是大脑的积极活动;人脑细胞构成的神经网络只有在经常使用时才会彼此相连,构建出新的神经环路,大脑因此得以发展。基于此,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同伴互助学习活动,不断参与新挑战、承担新的学习任务与更多角色,能够优化学生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2]。同时,人脑的镜像神经系统是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的神经基础,这也构成大学英语同伴互助学习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反思同伴的表现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受益。学生在互助互学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
三、基于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指导的大学英语同伴互助学习模式
(一)设计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以下要求。
高校教师应充分使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4] 。认知科学提出大脑是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知、想象和表现外部世界[5]。大学英语学习本质上就是语言的认知模型建构过程,并且学生只能自己构建这些模型,教师不能取而代之。实践证明,通过讨论与合作,让学生的认知框架彼此碰撞、相互质疑、相互矫正,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认知范畴、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5]。在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与已有知识网络进行关联,并给他人讲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学习效果。比起只与教师互动,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
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不仅能够直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得到来自学生的真实反馈。通过对同伴互助学习的观察与分析,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要设计教法。在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同伴互助学习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如果应用得当,参与的学习者均会增加学习投入度,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更优的学习效果。
(二)同伴互助大学英语学习的师生角色
教师从学习目标出发,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偏好等因素,给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安排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设计学习环境、自行探索学习潜力。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以及学习行为的促成者。为了优化学生学习,教师会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同伴互助学习,比如预习、练习、互教、答疑以及课堂演示。原因是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投入,承担新的角色,应对各种挑战。
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中,学生得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自愿状态下,学生决定去做的每个学习行为都会给他们带来正向的激励。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来自组内及组间的相互支持和竞争也会影响到每一位学习伙伴,促使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跟进同伴,见贤思齐、共同学习,获得进步。为了在同伴互助学习活动中能有更多贡献,学生的行为也会发生积极改变:他们会自愿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自觉去做更多的练习;主动去教别人学;愿意表达自己;学习聆听和沟通;学习新的技巧和策略,并对同伴的学习进行反馈等等。
(三)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同伴互助学习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 大学英语开课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整体状况对学生进行异质化分组,一组3~4人,保证每组有一位学生可以担当组内学习答疑解惑的角色。在同伴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反向课程设计(即以目标先行、学生学法、教师教法和效果评价的顺序)来设计教与学,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施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反馈以及教学反思来动态调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以期学生有更优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与学生共同制定同伴互助学习的规则和奖惩措施,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大学英语授课分为预习、课堂活动、课后学习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可以同伴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除去课堂,一周可以安排两到三次课外同伴互助学习时间,每次至少30分钟,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可以用线上会议(如腾讯会议、Zoom)的方式进行。
在预习阶段,教师事先拟制学习任务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学习资源和支架。同伴互助任务包括个人项目及同伴合作项目。个人项目是需要每个组员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完成,比如单词学习和基础语法学习。组长完成自己的个人项目后,通过设计小测试或口头汇报方式来验收组员学习成果。同伴合作项目由小组讨论、协商后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于同伴的疑问,小组进行组内答疑解惑,如果组内无法解答,就把问题提交到微信英语学习群来获取其他小组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点评和补充。
在课堂活动阶段,同伴互助学习成员坐在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来集体应对教师的提问、发言、互动、辩论、进行作品展示、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表个人或代表小组的口头报告。这种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独自应对带来的焦虑感和学业压力。与组内和组间同伴的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获得团队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观察和模仿组内和组间同伴的表现,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和表现的反思和改进,最终形成有效学习。
课后学习阶段是对已学知识和能力的重温、复盘乃至升华的阶段。教师提前布置高阶认知目标的学习任务,由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在此阶段,同伴互助活动可以让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展,比如:英语辩论与演讲;拍摄校园生活或某个工作流程的英语Vlog;就某话题对外国人进行街头采访等等。
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多维度同伴互助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动起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团队荣誉,学生会自动进行学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给同伴互助学习小组适当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品呈现方式,能够锻炼其沟通合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伴互助学习要想获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建设性沟通。对于那些不能积极表达和参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缓冲期,让他做为观察员,承担其他一些责任;同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与他人沟通合作技能的必要性。
(四)大学英语同伴互助的学习效果评价
同伴互助学习贯穿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这也表明对同伴互助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基于活动的形成性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水平进行前后测试对比外,还需要对同伴互助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领导能力等进行评价。为了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细节,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互助学习档案袋的使用,让学生记录下每一次活动的方式、内容和反思,并且进行组间互换,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在学期的中期和后期需要教师对参与同伴互助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较为客观和全面的数据,用以指导今后的同伴互助学习活动的组织。
四、结语
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同伴互助学习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大脑发展和认知模型建构,能够促进有效学习发生。在同伴互助学习条件下,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结成学习共同体,去探索、思考、学习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彼此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大脑潜能。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上有更多投入,从而促成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在实践中,如果学生不理解同伴互助与自己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或者教师指令不清楚没有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同伴互助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和反思,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动态调整同伴互助学习内容与形式,以期达成更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Topping K.,Ehly S..Peer-assisted learning[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1998.
[2]泰利·道尔.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31-52.
[4]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5]赵炬明,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30-46.
◎編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