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知识大都比较抽象,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众多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大量地理知识,诗人以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诠释地理现象。如果能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引入一些诗歌,让地理知识与古诗词碰撞,就如同为地理课堂注入一泓清泉,不但能让学生提高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无味的讲授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关键词: 诗歌 地理课堂 气候
中国有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其中有众多描绘天气、气候的诗篇。下面我罗列一些在历年教学中引用过且教学效果较好的诗句。
在讲到四季景观变化时我们可以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让四季在诗歌中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美丽多彩,更加容易记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该诗描述了平原地区和山地花期的早晚差异,在讲到山地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入,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造成山区开花时间比平原更迟,这也说明地形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南枝向阳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形象地说明了山地两侧,南坡和北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对地表事物的影响,该诗在讲山地自然带时可以提及。我国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阳坡收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气温比同海拔的阴坡要更高,所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高于阴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该诗在讲述梅雨(黄梅天)时可以引入。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北方南下冷空气与海洋暖湿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了当地连绵阴雨的天气,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引用。四川巴山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北方山脉高大,南方山地和高原高度相对较低,有利于东南和西南气流将水汽带入,导致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所以云层对地面有很强的保温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所以当地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现象,在介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时可以引用。山地的迎风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而在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不易凝结雨水从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本诗中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景观。该诗句在表示对流雨的天气特征时也可引用,从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有降水强度大、降水范围小、降水历时短等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介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时可以引用。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而诗中所指春风即为我国夏季的东南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地”即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且靠近冬季风源头。所以受冬季风影响较早,降温幅度也较大。在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地就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在讲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可以引入。新疆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无法带来海洋水汽,所以这里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十分强烈,沙石遍地。而且这里靠近冬季风的源头,受冬季风影响很大,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介绍海陆间水循环时可以提及。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地引入诗歌,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快乐而有趣的氛围中获取更多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计军.让地理教学“活”起来——诗歌中的气候知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孔凡芳.概说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3]李红梅.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考试(教研版),2009(12).
[4]李晨云.地理教学中应看重的几个问题[J].大家,2011(06).
[5]赵志明.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N].光明日报,2011.
关键词: 诗歌 地理课堂 气候
中国有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其中有众多描绘天气、气候的诗篇。下面我罗列一些在历年教学中引用过且教学效果较好的诗句。
在讲到四季景观变化时我们可以引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让四季在诗歌中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美丽多彩,更加容易记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该诗描述了平原地区和山地花期的早晚差异,在讲到山地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入,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造成山区开花时间比平原更迟,这也说明地形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南枝向阳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形象地说明了山地两侧,南坡和北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对地表事物的影响,该诗在讲山地自然带时可以提及。我国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阳坡收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气温比同海拔的阴坡要更高,所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高于阴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该诗在讲述梅雨(黄梅天)时可以引入。梅雨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此时北方南下冷空气与海洋暖湿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了当地连绵阴雨的天气,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讲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引用。四川巴山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北方山脉高大,南方山地和高原高度相对较低,有利于东南和西南气流将水汽带入,导致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所以云层对地面有很强的保温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所以当地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现象,在介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时可以引用。山地的迎风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容易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而在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不易凝结雨水从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本诗中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景观。该诗句在表示对流雨的天气特征时也可引用,从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有降水强度大、降水范围小、降水历时短等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介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时可以引用。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而诗中所指春风即为我国夏季的东南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地”即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且靠近冬季风源头。所以受冬季风影响较早,降温幅度也较大。在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地就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在讲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可以引入。新疆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无法带来海洋水汽,所以这里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十分强烈,沙石遍地。而且这里靠近冬季风的源头,受冬季风影响很大,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介绍海陆间水循环时可以提及。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地引入诗歌,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快乐而有趣的氛围中获取更多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计军.让地理教学“活”起来——诗歌中的气候知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孔凡芳.概说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3]李红梅.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考试(教研版),2009(12).
[4]李晨云.地理教学中应看重的几个问题[J].大家,2011(06).
[5]赵志明.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N].光明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