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趣”字了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一晃已过去几个年头,低年级的识字课在老师精心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变得生动起来,但我们也总能看到: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但到了复习巩固阶段,他们却错误连连。我们不免疑惑:识字课在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孩子不产生疲劳的同时,还应关注什么?
  一、辨析字形,关注“字感”的形成
  同样的汉字,同样的课堂,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几次照面后,就能牢牢地记住汉字的读音和字形,而有的学生反复读、反复写,在运用时照样糊里糊涂,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张冠李戴。这涉及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即对汉字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敏锐的感知能力,姑且先称这种能力为“字感”。“字感”强的学生,第一次看到汉字,就能下意识地根据字形揣摩字义,猜测读音,并能自觉地联系已掌握的知识,主动识记。对“字感”弱的学生而言,眼前的汉字只不过是一个个机械的符号,唤不起任何识记它们的欲望。因此,“字感”的培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根本,识字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度。
  字形是观物取象而成的,字音是依声而定的,字义则是以象示意的。很显然每个汉字的读音都融于形和义之中,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辨析和探究,将形和义结合起来,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敏锐的感知能力。
  如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的“涌”字,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形近字的拓展比较教学。
  师:哪些字和“涌”字长得像?
  生1:“通过”的“通”。
  生2:“痛苦”的“痛”。
  生3:“勇士”的“勇”。
  生4:“水桶”的“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些汉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这些字的右边和“涌”字的右边一样。
  师:为什么这些字要分别用上这些偏旁?
  生6:力气大的人是勇士,所以“勇”字要用“力”字底。
  生7:肚子痛了就表明你生病了,所以要用“疒”字旁。
  生8:以前的水桶是用木头做的,所以用了“木”字旁。
  师:大多数汉字的部首在告诉我们这个字的意思,所以以后看到一个汉字,我们要想一想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它的意思是什么。你们能通过三点水旁,说一说“涌”的意思吗?
  生9:“涌”指水滚滚往前流。
  生10:“涌”指水流得很急。
  生11:“涌”表示水快溢出来了。
  一个“涌”字带出了一串字的比较和辨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又给学生们搭建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的桥梁,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
  《说文解字》收录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有7697个,占80%。这些形声字都有一个个字族群。如果教师经常对某一字族群进行拓展和比较,久而久之,学生对汉字的敏感就会逐渐增强。
  二、追溯字理,关注汉字文化的无声浸润
  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绘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个汉字里。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得关注字理,一方面渗透汉字的发展史,另一方面渗透部首的分化和变异,使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牢固、有效地识记汉字。
  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川”与“州”字。这两个字光从字形来看,还真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建构起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但我们可以从汉字的源头开始教学。
  师:(出示“川”与“州”的甲骨文)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二个字的中间多了个小圈圈。
  师:第一个字看起来像什么?
  生2:像水在流动。
  师:不错,这三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画的就是奔流不息的河水。第一个字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汉字。(课件将甲骨文演变成“川”字)有谁认识这个字?
  生3:它念“chuān”。
  师:“川”字和它的甲骨文比,有什么不同?
  生4:那三条弯弯曲曲的线变直了。
  师:根据河水流动的样子,人们画这三条线来表示河流。后来,笔画代替了图画,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川”字。你们能给“川”找个朋友吗?
  生5:“川流不息”。
  师:好词。川流不息往往指路上的车辆、人流就像——(教师手指“川”字)
  生6:河水一样。
  师:对,车辆和人流像河水一样流动,说明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流——
  生7:很多。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甲骨文,河流中间的小圈圈像什么?
  生8:像岛。
  生9:像陆地。
  师:中间的小圈圈代表的是水中的陆地。(出示“州”,带有拼音)我们的好多地名都带着这个“州”字,如……
  教师在教学这两个字的过程中追溯了字的历史,通过比较,帮学生建构起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三、再创语境,关注识字效果
  识了字,学了词,该怎样巩固?古人的做法:一是进行读写训练,二是扩大阅读范围。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些字,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字,但阅读在识字中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借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撞而构成“鼓点聚焦式”的、流动性很强的词组或句子。
  但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这个有限的语言环境中怎么才能体会到字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呢?语境再生是一个巩固字词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改编课文,创造新的语境,让汉字在新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语境中再次认字,增加有效积累。
  在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三”中,我安排了一个语境再生的教学环节。
  课件出示:(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括号中的字就是——
  生:我们刚学的生字。
  师:对,这些生字尽管出现在了新的句子中,但我们还是能一个个认出它们。
  又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的“语文园地四”时,我们可以这样改编:
  小孩穿衣(裳),吃饭吃得肚子(胀),出门点火放鞭(炮),烫得差点起水(泡),吓得撒腿他就(跑),伸手还要妈妈(抱)。
  人教版第二册的《小伙伴》一文,我们可以将长长的故事改编成短短的四句话:
  玛莎午餐丢背包,唯佳一旁喊糟糕,安娜叫他保管好,安东上前分面包。
  这一个个再生的文本,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又将课文中新学的生字大部分融入其中,可谓一举两得。
  课程标准在识字目标中反复强调:要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的宗旨。识字教学也一样,识多少字并不是最终目标,识字兴趣的培养和识字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目的。识字课除了要做足“趣”,更应关注学生对汉字的敏感,使学生了解并喜欢汉字文化,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案例】下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七颗钻石》的教学片段。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自学收获。多媒体出示词语:地球 旱灾 水井 丛林 小狗 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指名读,齐读。
癫痫是以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且具有病程长、顽固反复发作、治愈困难等临床特点,常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
(三)血热证是指血分有热,或热邪侵犯血分的证候。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直接感受外界热邪,或其他外邪入里化热,进入血分;一是由于肝郁化火,扰动血分所致。所以血热证既可见于以发热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校校通”在不少农村学校延伸到了“班班通”,由此给边远农村学校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仅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呈现方式,许多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可以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教学信息量增大,课时容量有效扩展,
工作压力大的人不妨多吃一些酸枣,对缓解疲劳和神经衰弱有明显的作用。
我很喜欢美国作家惠特曼的一首小诗《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我想这样往下写:孩子们,请向绘本走去/它是一颗蜜糖/它像一块磁铁/会带着你走向一个美妙的世界。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它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启迪儿童的心智。绘
近日,桃子、李子、荔枝、香瓜等瓜果大量上市。不少人由于水果的吃法不当,出现各种"水果病"。桃子纤维能预防便秘,同时也是补气养血佳果。但不能贪吃,否则易引起腹胀。相对来说
京万红软膏是由地榆、栀子、乳香、没药、大黄、穿山甲、当归、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
手部深度烧伤后早期处理不当易导致后期瘢痕黏连及关节的挛缩畸形,手部功能丧失,正确处理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可降低烧伤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院2007年2月—2010年12月
一篇文章由若干词句构成,但真正支撑文章主旨、富有灵性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词句,堪居“眼睛”之要。这些“眼睛”就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它们承载着课文的大量信息。教学时,如果能够找到它们并懂得如何“解剖”,那么阅读话题的创设就不存在问题了。  如《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自由读第一句,想想“春天的雨点”和“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是什么关系?再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改写这个句子,表达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