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四三年,因发表《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的赵树理被树立为当时文艺界的‘方向’,面对突如其来的光环。他的反应是:“我不过是为农民说几句真话,也像我多次讲的,只希望摆个地摊,去夺取农村封建文化阵地,没有做出多大成绩,提‘方向’实在太高了,无论如何不提为好。”但此时赵树理个人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一经被选定为实践《讲话》的“杰出代表”,对他肯定与否也就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本身的有效性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赵树理的文艺观点与《讲话》有许多内在的契合之处,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其成名作《小二黑结婚》的写作,并非参照《讲话》完成的;而就作品本身而言,也与《讲话》并非全然一致。与其说赵树理的小说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或“最朴素,最具体的实践了毛主席的文艺方针”。不如说是“左翼文化界选择了赵树理作为印证《讲话》有效性的经典”。正因为这种“被认同”的状态,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赵树理小说一次次“被错位”。其本人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指导思想。”“在权力的保证下,政权开始以不可怀疑的姿态将文学进行着改造和规划:以胡风和七月派为主的民粹左翼思潮被肃清,以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作家,如沈从文、萧乾等,失去了创作的权利……文坛上只剩了左翼一家革命思潮。”在十七年的历史时期,当大多数作家经过努力的思想改造,把政治功用作为小说创作的唯一追求时,赵树理仍然坚持自己的民间立场。这时,被错位显现了。《邪不压正》由于没有写好阶级斗争,没有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遭到了批评。读者对于作家表达的潜在意图无法理解。作为作家在“新时代”最辉煌的一次“亮相”的《三里湾》的结构依然招来许多相当尖锐的批评。如认为“作品中所展开的农民内部或他们内心中的矛盾就都不是很严重,很尖锐,矛盾解决都比较容易。”随着1957年反右和1958年“浮夸”,《三里湾》被“冷静”地观察到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在政治思想、观念以革命浪漫化的形式进行‘美学化’的时代中,《锻炼锻炼》的命运又如何呢?本意是批评农村干部中的和事佬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对落后思想的人进行庇护,对新生力量进行抵制,与公社化的大好形势不符。而且预设的主题“是反对不靠政治而只靠过细的定额来刺激生产积极性的”。使赵树理始料不及的是:这种应时的主题却在接受中被过滤了。最能代表当时激进思潮的是武养1959年9月在《文艺报》发表的一篇有关《锻炼锻炼》的读后感,该文从小说塑造的人物、作者的立场两方面全盘否定了小说。赵树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希望改正缺点,提高思想。符合好公社好形势,所以才描写了严重脱离群众的个别干部以及落后、自私、懒惰的小腿疼和吃不饱等现象,而且写出了他们的转变。而武养希望作家忽略个别落后现象,高歌时代。
显然,赵树理是按照生活实际去叙述的。而且一再声明讲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然而恰恰是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很难为时代所接受。赵树理主观上从未想到把自己放到主流话语的对立面,他对自身小说创作观念与主流话语的差异,就当时的他而言,也未必有清醒的认识,反而坚决认定自己的创作是与主流话语一致。赵树理自此时开始,被“错位”的局面已注定。无怪乎,接下来的赵树理创作“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因此,就多少失去了当年的青春泼辣的力量。”而到了1962年,赵树理由于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倾诉了他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真实想法,并说中国社会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是“天聋地哑”,因此而被严厉地清算。1970年,赵树理这位始终坚持民间立场的乡土作家,在“被认同”与“被错位”下,终于被迫害致死了。
参考文献:
[1]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222
[2]周扬,论赵树理创作,赵树理研究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3]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赵树理研究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136
[4]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97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6]徐凯俊,现代性视野中的张爱玲与赵树理,中国期刊数据库,2006,43
[7]张远波,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双重视野——以赵树理、周立波为例,咸宁学院院报,2003,2,23,1
[8]董大中,(小二黑结婚)作五十年评述,赵树理研究文集(中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371
[9]孙犁,谈赵树理,赵树理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27
新中国成立后,“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指导思想。”“在权力的保证下,政权开始以不可怀疑的姿态将文学进行着改造和规划:以胡风和七月派为主的民粹左翼思潮被肃清,以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作家,如沈从文、萧乾等,失去了创作的权利……文坛上只剩了左翼一家革命思潮。”在十七年的历史时期,当大多数作家经过努力的思想改造,把政治功用作为小说创作的唯一追求时,赵树理仍然坚持自己的民间立场。这时,被错位显现了。《邪不压正》由于没有写好阶级斗争,没有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遭到了批评。读者对于作家表达的潜在意图无法理解。作为作家在“新时代”最辉煌的一次“亮相”的《三里湾》的结构依然招来许多相当尖锐的批评。如认为“作品中所展开的农民内部或他们内心中的矛盾就都不是很严重,很尖锐,矛盾解决都比较容易。”随着1957年反右和1958年“浮夸”,《三里湾》被“冷静”地观察到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在政治思想、观念以革命浪漫化的形式进行‘美学化’的时代中,《锻炼锻炼》的命运又如何呢?本意是批评农村干部中的和事佬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对落后思想的人进行庇护,对新生力量进行抵制,与公社化的大好形势不符。而且预设的主题“是反对不靠政治而只靠过细的定额来刺激生产积极性的”。使赵树理始料不及的是:这种应时的主题却在接受中被过滤了。最能代表当时激进思潮的是武养1959年9月在《文艺报》发表的一篇有关《锻炼锻炼》的读后感,该文从小说塑造的人物、作者的立场两方面全盘否定了小说。赵树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希望改正缺点,提高思想。符合好公社好形势,所以才描写了严重脱离群众的个别干部以及落后、自私、懒惰的小腿疼和吃不饱等现象,而且写出了他们的转变。而武养希望作家忽略个别落后现象,高歌时代。
显然,赵树理是按照生活实际去叙述的。而且一再声明讲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然而恰恰是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很难为时代所接受。赵树理主观上从未想到把自己放到主流话语的对立面,他对自身小说创作观念与主流话语的差异,就当时的他而言,也未必有清醒的认识,反而坚决认定自己的创作是与主流话语一致。赵树理自此时开始,被“错位”的局面已注定。无怪乎,接下来的赵树理创作“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因此,就多少失去了当年的青春泼辣的力量。”而到了1962年,赵树理由于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倾诉了他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真实想法,并说中国社会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是“天聋地哑”,因此而被严厉地清算。1970年,赵树理这位始终坚持民间立场的乡土作家,在“被认同”与“被错位”下,终于被迫害致死了。
参考文献:
[1]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222
[2]周扬,论赵树理创作,赵树理研究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3]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赵树理研究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136
[4]贺桂梅,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97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6]徐凯俊,现代性视野中的张爱玲与赵树理,中国期刊数据库,2006,43
[7]张远波,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双重视野——以赵树理、周立波为例,咸宁学院院报,2003,2,23,1
[8]董大中,(小二黑结婚)作五十年评述,赵树理研究文集(中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371
[9]孙犁,谈赵树理,赵树理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