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音乐鉴赏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与各学段、各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音乐教育中也在广泛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发展趋势。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适应当今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初中音乐鉴赏课,才可以建立让学生“陶醉”的音乐鉴赏课的设计框架呢?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目标。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大爆炸”、知识老化周期加剧缩短,掌握全部的或大部分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习不再是掌握知识,而是要发展全面的能力素质,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探索新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应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认知的学习策略,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行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创新。
一节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具体、确切、有针对性的。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陈述方式。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将音乐学科的思想在具体的音乐知识中體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图片、音频波形图、视频编辑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目标内容直观化。
只有在对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身的理解越深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会越有效。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准确地分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要设计出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创设怎样的情境、提出怎样的问题、播放什么视频、设计什么样的学生活动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筛选教学资源,确定选择的方向,再围绕解决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精选,并对所选资源运用的效果进行预设,使教学资源最大效益地为课堂服务。
在突破重点时,一是要分清主次,避轻就重,舍得取舍,二是要围绕重点,用好用活信息技术,以及身边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对教学重点做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使内容具体、深入、明确,重点突出丰满,三是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要使重点讲清讲透。
再次,预设信息环境下,“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活动的教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内容 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不等于简单的教学 信息技术,而是把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活动中去。在音乐鉴赏中,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想象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鉴赏境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初中学生的学情,课前“动”起来。如: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筛选能够易于正迁移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移动通信设备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调查学情这一环节功效卓著。
2. 研究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融入教学活动中,让音乐鉴赏课,课上“活”起来。
a. 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般在一节课中可以选择3~4项活动。如:赏(聆听音乐)、品(分析音乐)、做(体验音乐)、评(探讨音乐审美)。若要求学生参与过多的活动,每项活动的时间就会不足,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b. 教学活动的形式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一般有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相结合、对话或讨论相结合、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独立作业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目的、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
c. 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在选择教法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特点,要从确立教学目标时就开始考虑,突出学生学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想象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不是教师教的方法。
d. 学习工具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这一部分设计是回答多媒体课件要怎样用、为什么用、谁用、什么时候用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教学策略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更要立足于课堂,使之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为教学服务。还要注意整节课的PPT张数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内容本身的学习。
3. 注重板书设计,让学生思维“跳”起来。
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突出重点,体现难点,书写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的内容,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即使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可以更有力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最后,勤于反思使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地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今天学的音乐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要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生成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可改进之处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还要反思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等。把自己遇到的疑点困惑与同行交流,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积累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科学,我们的鉴赏课教学也会越来越让人“陶醉”了。
以上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方法,她是一种灵活的框架,是提示音乐教师应该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而不是让教师必须按程式化的模式要求去设计。因为,只有灵活的框架才可以支撑起丰富的、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形态。
作者简介:
张艳春,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与各学段、各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音乐教育中也在广泛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发展趋势。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适应当今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初中音乐鉴赏课,才可以建立让学生“陶醉”的音乐鉴赏课的设计框架呢?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目标。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大爆炸”、知识老化周期加剧缩短,掌握全部的或大部分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习不再是掌握知识,而是要发展全面的能力素质,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探索新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应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认知的学习策略,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行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创新。
一节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具体、确切、有针对性的。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陈述方式。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将音乐学科的思想在具体的音乐知识中體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图片、音频波形图、视频编辑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目标内容直观化。
只有在对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身的理解越深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会越有效。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准确地分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要设计出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创设怎样的情境、提出怎样的问题、播放什么视频、设计什么样的学生活动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筛选教学资源,确定选择的方向,再围绕解决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精选,并对所选资源运用的效果进行预设,使教学资源最大效益地为课堂服务。
在突破重点时,一是要分清主次,避轻就重,舍得取舍,二是要围绕重点,用好用活信息技术,以及身边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对教学重点做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使内容具体、深入、明确,重点突出丰满,三是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要使重点讲清讲透。
再次,预设信息环境下,“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活动的教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内容 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不等于简单的教学 信息技术,而是把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活动中去。在音乐鉴赏中,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想象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鉴赏境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初中学生的学情,课前“动”起来。如: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筛选能够易于正迁移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移动通信设备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调查学情这一环节功效卓著。
2. 研究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融入教学活动中,让音乐鉴赏课,课上“活”起来。
a. 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般在一节课中可以选择3~4项活动。如:赏(聆听音乐)、品(分析音乐)、做(体验音乐)、评(探讨音乐审美)。若要求学生参与过多的活动,每项活动的时间就会不足,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b. 教学活动的形式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一般有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相结合、对话或讨论相结合、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独立作业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目的、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
c. 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在选择教法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特点,要从确立教学目标时就开始考虑,突出学生学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想象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不是教师教的方法。
d. 学习工具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这一部分设计是回答多媒体课件要怎样用、为什么用、谁用、什么时候用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教学策略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更要立足于课堂,使之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为教学服务。还要注意整节课的PPT张数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内容本身的学习。
3. 注重板书设计,让学生思维“跳”起来。
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紧扣教材,挑选关键知识点,突出重点,体现难点,书写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利于理解、便于记忆的内容,给学生留出“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使之产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即使板书设计不受约束,又可以更有力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最后,勤于反思使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地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今天学的音乐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要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生成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可改进之处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还要反思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等。把自己遇到的疑点困惑与同行交流,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积累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科学,我们的鉴赏课教学也会越来越让人“陶醉”了。
以上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方法,她是一种灵活的框架,是提示音乐教师应该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而不是让教师必须按程式化的模式要求去设计。因为,只有灵活的框架才可以支撑起丰富的、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形态。
作者简介:
张艳春,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