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始终是我国青少年培养的重要目标,确保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既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修养,而且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探讨了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便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对策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面临一种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重点放在小学的道德教育上,而且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因而小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学校的教育理念应以德育为主,全面做好小学生的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工作。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也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把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帮助学校顺利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换而言之,德育也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并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
一、 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数优秀传统美德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生活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學生学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人是首要。从出生到小学入学,道德对于学生而言几乎完全是陌生的,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父母会教导孩子道德的重要性,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文明的行为,但这并不充分,只是道德的一小部分。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家庭,父母并没有教导儿童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学校应做好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学习对象,以便他们理解认识。例如,为了儿童之间的和谐相处,要教导他们团结互助,宽容友爱,并为他们详细解释关于道德的常见词汇。小学教育的早期学习阶段是每个儿童的启蒙教育时期,道德教育是让儿童未来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以文明方式行事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相反,不文明就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斥。新闻中常常会报道中国人在其他国家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还被故意拍下在外国媒体上大肆报道,这不仅使我们的国家蒙羞,而且还会影响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让其他国家的人认为中国人不讲文明,没有道德。但事实上,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面貌,共同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文明行为教育也是德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道德品质的教育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教导儿童有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集体自豪感、民主法治等等。爱国精神是我们人类最古老的感情之一,对我们的方向和信念给予了指导。集体自豪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拥有集体自豪感,才会积极为集体做贡献,与同学互帮互助,有为集体服务的意愿,从而促进集体团结和集体力量的强大。与此同时,面临困难时就会受到集体的援助。在日常生活中,集体与国家一样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青少年要意识到国家大事的重要性,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特色,以便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 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中华儿女才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教育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和现在,增强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校应积极推动和引导小学生在各种场景开展多种德育实践活动,为了使小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体验,学校可以组织的活动如“学雷锋日”、尊老爱幼扶助活动、环境保护等主题明确的德育教育社会类活动。让德育教育感化小学生,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标准。在校园内外延伸德育实践教育,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 以人为本为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德育教育的目标群体。教师努力做自己工作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核心。由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孩子,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沟通,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发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必须有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各方面需要,这对于确保学生在教育和精神自由、自我价值等方面都是最宝贵和有意义的。
(三) 注重德育榜样示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的言行体现着他所受过的教育、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积淀,小学生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进行引导和约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讲座等形式宣传贯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榜样示范作用,从自身出发,以良好的品行、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要学会挖掘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便于更好地辐射到其他学生,此外还要及时纠正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课间及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树立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这明显比教师一味地理论灌输更加有效。同时,小学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对德育活动适当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德育活动,以便小学生获得活动体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3.
[2]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198-199.
作者简介:
郑秋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对策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工作面临一种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重点放在小学的道德教育上,而且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因而小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学校的教育理念应以德育为主,全面做好小学生的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工作。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也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把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帮助学校顺利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换而言之,德育也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并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
一、 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数优秀传统美德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生活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學生学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人是首要。从出生到小学入学,道德对于学生而言几乎完全是陌生的,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父母会教导孩子道德的重要性,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文明的行为,但这并不充分,只是道德的一小部分。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家庭,父母并没有教导儿童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学校应做好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学习对象,以便他们理解认识。例如,为了儿童之间的和谐相处,要教导他们团结互助,宽容友爱,并为他们详细解释关于道德的常见词汇。小学教育的早期学习阶段是每个儿童的启蒙教育时期,道德教育是让儿童未来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以文明方式行事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相反,不文明就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斥。新闻中常常会报道中国人在其他国家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还被故意拍下在外国媒体上大肆报道,这不仅使我们的国家蒙羞,而且还会影响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让其他国家的人认为中国人不讲文明,没有道德。但事实上,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面貌,共同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前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文明行为教育也是德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道德品质的教育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教导儿童有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集体自豪感、民主法治等等。爱国精神是我们人类最古老的感情之一,对我们的方向和信念给予了指导。集体自豪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拥有集体自豪感,才会积极为集体做贡献,与同学互帮互助,有为集体服务的意愿,从而促进集体团结和集体力量的强大。与此同时,面临困难时就会受到集体的援助。在日常生活中,集体与国家一样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青少年要意识到国家大事的重要性,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特色,以便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 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中华儿女才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教育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和现在,增强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校应积极推动和引导小学生在各种场景开展多种德育实践活动,为了使小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体验,学校可以组织的活动如“学雷锋日”、尊老爱幼扶助活动、环境保护等主题明确的德育教育社会类活动。让德育教育感化小学生,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标准。在校园内外延伸德育实践教育,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二) 以人为本为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德育教育的目标群体。教师努力做自己工作的同时,要以学生为核心。由于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孩子,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必须更加重视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沟通,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发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必须有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各方面需要,这对于确保学生在教育和精神自由、自我价值等方面都是最宝贵和有意义的。
(三) 注重德育榜样示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的言行体现着他所受过的教育、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积淀,小学生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进行引导和约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讲座等形式宣传贯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榜样示范作用,从自身出发,以良好的品行、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要学会挖掘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便于更好地辐射到其他学生,此外还要及时纠正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课间及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树立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这明显比教师一味地理论灌输更加有效。同时,小学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对德育活动适当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德育活动,以便小学生获得活动体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3.
[2]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198-199.
作者简介:
郑秋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