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真理 思考 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高度凝缩,具有抽象性,同时它以规律为内容,由具有强烈的理论性。新时代,当内容抽象、理论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遇上“务实”“开放”“网络化生存”生存的当代大学生,怎样让“00”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信、真懂、真用,则是新时期进行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遵循。遵循路上,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围绕。
“真”:真理、真实。它主要从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角度,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文简称“原理课”)讲授过程中既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的真理性,又要紧扣学生生活的真实相关性。
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原理课的认知,存在这样“三不”倾向,不重要、不重视、不可爱。原初定位:不重要。学生认为原理课是公共必修课,不如专业课有用,如果将来自己不考研,可以说完全用不上。源于学生对于原理课原初的认知定位导致在上课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上课玩手机、做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不重要的认识定位、不重视的学习态度,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既没有敬畏之心也没有敬爱之情,学生感受“不可爱”。深思学生的“三不”倾向,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学生没有认识到原理的“真”,真理的可敬值得他们重视、真理之于现实的指导意义的可亲值得学生喜爱。针对这样三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清楚真理的可敬之处,采用的方法是将伟大真理的真与伟大人格碰撞和结合的方式进行。这里讲授可以遵循人物——理论——事件的思路,人物主要讲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物成长历程、在历程中讲述理论的诞生、在事件中体会理论产生的必要且重要。理论是伴随人物成长而不断完善的理论,理论是事件爆发现实呼唤而出的理论,理论不是伟人们在书斋中、思想高空的思辨纯粹。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为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个儿女在自己斗争、流亡过程中前后夭折,思想的伟大与亲情的遗憾让这个千年伟人真实又伟岸;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工人们奋力斗争却没有方向、不得方法,三大工人运动彰显了工人们的热情也暴露了科学理论指导的匮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斗争提供了纲领、为奋斗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十月革命,改写了历史方向,向世界人民敞开了寻求解放道路的新路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富起来、强起来,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闪耀的真理精神、展现的行动品格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将继续指导实践。其次,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避免两个极端问题,一个是为了真理而真理,一个是为了现实而现实。为了真理而真理主要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陷于理论的泥潭、就抽象的理论讲解抽象的理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即使在授课中采用原理——案例模式进行讲解,也是“两张皮”现象,原理和案例结合不够深刻、紧密。为了现实而现实是指教师为了加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讲述大量现实案例导致遮蔽了原理本身的真理性。教师讲授时可以大视角切入,学生从生活点滴处总结的方式进行或者角度进行调换。这样的内容的参与感、交流的平等感、知识的获得感会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体悟。
只有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讲好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才能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用。教师在真理和真实两个张力的合理把握中形成的合力,是原理课凸显吸引力的关键。当然,吸引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落实行动。
思:思考、思想。它主要强调“原理课”的内容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思考、触发学生对理论与时代关联的思考、启发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吸收转化,进而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这是新时期铸魂育人过程中触动灵魂的关键环节。
纵观原理课教材,可以发现一些基本原理学生在高中政治学科有所学习。所以,学生对于原理本身的内容理解不是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形成追思原理产生的理论前提、深挖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的理论思维习惯,以及思考基本原理转化为现实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原理教材《量变质变规律》为例,本部分基本原理在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有所讲授。但是,高中侧重于基本内容是什么的讲解,对于事物的质和量的剖析,量变和质变的背后的原因及量变质变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则没有涉及。所以,在讲授本节知识内容是应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线索,深入分析量、质及量变质变关系等内容。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位,笔者认为量变质变规律不应只是学生学过就懂的道理,而是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关涉治国修身、关乎我们的信仰和工作能力。在家国与我的统一中,走进历史深处,探究道理。因此,在课程导入中,采取视频导入的方式,以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取得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取得做出卓越贡献度的人物为线索作成视频剪影,让同学们思考这些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打下的量的积累和局部质变的发生。以期达到同学们在视觉冲击下,大国骄傲、吾辈自豪中,沉思原理的目的。量变质变作为事物发展的状态,首先向前剖析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这一事实。然后探讨量变质变及其关系,最后落点新时代。其实谈到量变质变规律,无论是高中教学还是我们日常关注,容易聚焦在“变”上,如何才能变,变没变。而忽视了前提,对这个事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本部分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并在问题上设置方向,引导学生讨论。在讲解事物的质量度之后,分析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侧重从对比视角,从矛盾双方斗争,统一体是否破裂来说明量变质变发生的原因,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特性。而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将采取回眸历史,把握原理的方式。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合作探究,学生自发总结出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方式;第二步,运用得出的结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个质变实现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哪些是数量积累、哪些是结构调整引起的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主要破解,在前面质量度中略讲的度,以三大改造数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何种程度时发生质变,让同学们在分析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以往强调学生对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原理课讲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明晰历史、反思原理、分析时事的能力,将熟悉的原理转化为生活的智慧。理性分析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树立起对改革的科学认识,从而树立道路自信,坚定信仰。
时:时代、时运。它从承担使命和价值归宿的角度强调原理课讲授应该把握的核心围绕。原理课不仅是知识原理的讲授,更关乎理想信仰。信仰需要理由,可信的理由则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对社会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自觉意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识时”,在“识时”中启发学生“明运”。
“识时”主要指教师要与时代同行,回时代之问。与时代紧密相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品质。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同学们的头脑里总会盘旋着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170多年,对我们现时代还有指导意义吗”,这就要求教师以重大时事热点为契机,进行讲解剖析。其实,回望过去,中国崛起的生动实践已经深刻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较为注重讲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行”,但是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时代之题,则是学生们更为关注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明当前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个基本方面的内容,全面学习这九个方面内容,不难发现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内容,对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略讲或不讲,这就要求在今后课程讲述时要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来实现教学。讲授原理课,除了要与时代同行,回时代之问,更要启发学生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明运”这里的运不是命运的运,而是时运的运。命运的运是命定论者立足于人的命,认为国有国运,人有人运,而运决定于命。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败,决定于统治者的命,一个人的穷达荣辱,决定于个人的命。而时运的运是立足于時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趋势,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将自我发展与时代发展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无疑要求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筑牢学生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决心选择。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与《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是用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既在感性层面提气,又在理性层面凝神。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新,理论要广,自律要严”,这是标尺也是方向。以上三点核心围绕“真、思、时”正是对照“六要”的切实回答,原理课的授课教师不仅要紧握三点核心围绕,也要坚持“三度合一”,心中有温度,情怀的温度、人格的温度;脑中有高度,政治的高度、自律的高度;口中有深度,理论的深度、视野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高度凝缩,具有抽象性,同时它以规律为内容,由具有强烈的理论性。新时代,当内容抽象、理论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遇上“务实”“开放”“网络化生存”生存的当代大学生,怎样让“00”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信、真懂、真用,则是新时期进行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遵循。遵循路上,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围绕。
一、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信、真懂、真用的前提保证
“真”:真理、真实。它主要从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角度,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文简称“原理课”)讲授过程中既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容的真理性,又要紧扣学生生活的真实相关性。
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原理课的认知,存在这样“三不”倾向,不重要、不重视、不可爱。原初定位:不重要。学生认为原理课是公共必修课,不如专业课有用,如果将来自己不考研,可以说完全用不上。源于学生对于原理课原初的认知定位导致在上课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上课玩手机、做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不重要的认识定位、不重视的学习态度,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既没有敬畏之心也没有敬爱之情,学生感受“不可爱”。深思学生的“三不”倾向,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学生没有认识到原理的“真”,真理的可敬值得他们重视、真理之于现实的指导意义的可亲值得学生喜爱。针对这样三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清楚真理的可敬之处,采用的方法是将伟大真理的真与伟大人格碰撞和结合的方式进行。这里讲授可以遵循人物——理论——事件的思路,人物主要讲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物成长历程、在历程中讲述理论的诞生、在事件中体会理论产生的必要且重要。理论是伴随人物成长而不断完善的理论,理论是事件爆发现实呼唤而出的理论,理论不是伟人们在书斋中、思想高空的思辨纯粹。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为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个儿女在自己斗争、流亡过程中前后夭折,思想的伟大与亲情的遗憾让这个千年伟人真实又伟岸;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工人们奋力斗争却没有方向、不得方法,三大工人运动彰显了工人们的热情也暴露了科学理论指导的匮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斗争提供了纲领、为奋斗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十月革命,改写了历史方向,向世界人民敞开了寻求解放道路的新路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富起来、强起来,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闪耀的真理精神、展现的行动品格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将继续指导实践。其次,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避免两个极端问题,一个是为了真理而真理,一个是为了现实而现实。为了真理而真理主要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陷于理论的泥潭、就抽象的理论讲解抽象的理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即使在授课中采用原理——案例模式进行讲解,也是“两张皮”现象,原理和案例结合不够深刻、紧密。为了现实而现实是指教师为了加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讲述大量现实案例导致遮蔽了原理本身的真理性。教师讲授时可以大视角切入,学生从生活点滴处总结的方式进行或者角度进行调换。这样的内容的参与感、交流的平等感、知识的获得感会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体悟。
只有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讲好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性,才能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真信、真懂、真用。教师在真理和真实两个张力的合理把握中形成的合力,是原理课凸显吸引力的关键。当然,吸引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落实行动。
二、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信、真懂、真用的关键环节
思:思考、思想。它主要强调“原理课”的内容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思考、触发学生对理论与时代关联的思考、启发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吸收转化,进而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这是新时期铸魂育人过程中触动灵魂的关键环节。
纵观原理课教材,可以发现一些基本原理学生在高中政治学科有所学习。所以,学生对于原理本身的内容理解不是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形成追思原理产生的理论前提、深挖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的理论思维习惯,以及思考基本原理转化为现实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原理教材《量变质变规律》为例,本部分基本原理在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有所讲授。但是,高中侧重于基本内容是什么的讲解,对于事物的质和量的剖析,量变和质变的背后的原因及量变质变规律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则没有涉及。所以,在讲授本节知识内容是应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线索,深入分析量、质及量变质变关系等内容。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位,笔者认为量变质变规律不应只是学生学过就懂的道理,而是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关涉治国修身、关乎我们的信仰和工作能力。在家国与我的统一中,走进历史深处,探究道理。因此,在课程导入中,采取视频导入的方式,以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取得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取得做出卓越贡献度的人物为线索作成视频剪影,让同学们思考这些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打下的量的积累和局部质变的发生。以期达到同学们在视觉冲击下,大国骄傲、吾辈自豪中,沉思原理的目的。量变质变作为事物发展的状态,首先向前剖析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这一事实。然后探讨量变质变及其关系,最后落点新时代。其实谈到量变质变规律,无论是高中教学还是我们日常关注,容易聚焦在“变”上,如何才能变,变没变。而忽视了前提,对这个事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本部分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并在问题上设置方向,引导学生讨论。在讲解事物的质量度之后,分析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侧重从对比视角,从矛盾双方斗争,统一体是否破裂来说明量变质变发生的原因,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特性。而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将采取回眸历史,把握原理的方式。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合作探究,学生自发总结出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方式;第二步,运用得出的结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个质变实现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哪些是数量积累、哪些是结构调整引起的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主要破解,在前面质量度中略讲的度,以三大改造数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何种程度时发生质变,让同学们在分析问题中得出结论。 在以往强调学生对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原理课讲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明晰历史、反思原理、分析时事的能力,将熟悉的原理转化为生活的智慧。理性分析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树立起对改革的科学认识,从而树立道路自信,坚定信仰。
三、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信、真懂、真用的价值旨归
时:时代、时运。它从承担使命和价值归宿的角度强调原理课讲授应该把握的核心围绕。原理课不仅是知识原理的讲授,更关乎理想信仰。信仰需要理由,可信的理由则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对社会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自觉意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识时”,在“识时”中启发学生“明运”。
“识时”主要指教师要与时代同行,回时代之问。与时代紧密相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品质。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同学们的头脑里总会盘旋着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170多年,对我们现时代还有指导意义吗”,这就要求教师以重大时事热点为契机,进行讲解剖析。其实,回望过去,中国崛起的生动实践已经深刻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较为注重讲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行”,但是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时代之题,则是学生们更为关注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明当前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九个基本方面的内容,全面学习这九个方面内容,不难发现这些内容主要涉及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内容,对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略讲或不讲,这就要求在今后课程讲述时要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来实现教学。讲授原理课,除了要与时代同行,回时代之问,更要启发学生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明运”这里的运不是命运的运,而是时运的运。命运的运是命定论者立足于人的命,认为国有国运,人有人运,而运决定于命。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败,决定于统治者的命,一个人的穷达荣辱,决定于个人的命。而时运的运是立足于時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趋势,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将自我发展与时代发展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无疑要求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筑牢学生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决心选择。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与《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是用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既在感性层面提气,又在理性层面凝神。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新,理论要广,自律要严”,这是标尺也是方向。以上三点核心围绕“真、思、时”正是对照“六要”的切实回答,原理课的授课教师不仅要紧握三点核心围绕,也要坚持“三度合一”,心中有温度,情怀的温度、人格的温度;脑中有高度,政治的高度、自律的高度;口中有深度,理论的深度、视野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