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课程化是将幼儿游戏纳入教育的背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育目标,帮助、支持和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恒大幼儿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走游戏课程化发展之路。科学的游戏课程化可以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吸收经验,而这离不开教师的规划和布局。
细化园本课程,发现需求
利用幼儿园场地宽阔的优势,我们开发了14个户外游戏区,启动自主游戏。同时,在操场投放了高、低结构游戏材料,开办了材料超市,增加体能游戏区,鼓励幼儿自主搭建、自由组合。幼儿可以从室内玩到室外,从前院玩到后院,从地面玩到屋顶。
比如,在“小小交通警”游戏中,幼儿设计了駕驶证、行驶证。开车上路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设计了加油站、洗车行、4S店。丰富的材料使幼儿探索的欲望不断加强。在“小小五渚河”游戏中,教师提供钓具、渔网等工具,幼儿有的钓鱼、有的网鱼、有的挎着篮子将鱼卖给了娃娃家里的小厨房、有的用鱼换来手工制作的小房子。幼儿在买卖和换购中提升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教师的合理支持推动游戏向深层次发展。在“小小粉刷匠”游戏中,幼儿发现使用完的废旧材料越来越多,提出将废旧材料做成花盆。教师投放了观察、测量工具。幼儿在分享中建构游戏经验,在倾听中获取游戏经验,在梳理经验中发现游戏需求,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管住了嘴,管住了手”,幼儿的游戏却出现了盲目玩耍的现象,甚至有幼儿抱怨,“每天这样玩真没意思”。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创建了“10+40+10”目标驱动游戏模式。
该模式中第一个“10”指前10分钟由幼儿自主制定游戏目标并填写工作表,自主选择个人游戏或小组合作,之后领取游戏工作表单,制定游戏计划,画出想玩的游戏、需要的材料。“40”指40分钟自主操作实践。这段时间内,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幼儿游戏状态并及时给予帮助。后一个“10”指游戏最后10分钟,是幼儿表征游戏结果、分享交流和发现需求的环节。通过“10+40+10”游戏模式,幼儿会明确游戏目的,从而解决游戏盲目、重复的问题,同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需求。
我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更希望教师成为有能力的教育者。以“6个一”为推进策略,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支持的能力。
一是每天一观察,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观察、追寻、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信息。二是每周一分享,请教师通过说行为、说发展、说支持分享游戏指导经验。三是每半月一教研,集中研讨游戏中的问题或案例,通过抛出问题、分组研讨、交流分享、总结引领四步骤,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四是每月一案例,教师每月撰写一份学习故事,针对某一幼儿或者游戏现场进行回忆并反思。五是每半年一梳理,梳理户外游戏的问题、亮点、游戏方向和材料等内容,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宏观调控能力。六是每年一汇总,汇总本年度重点工作,总结经典游戏经验,提供创新游戏玩法,为教师指导提供依据。
一段时间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谐自然的师幼关系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生根发芽。
开发班本课程,助力深度学习
班本课程的创设,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也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在班本课程主题情景链条下,我们通过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引导和构建新的游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游戏链。
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捕捉、发展幼儿关键经验,采用了 “3+1+1”的课程操作模式。“3”指的是每月生成周的前三天的小组教学,通常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始,教师会和幼儿一起谈论和思辨,完成倾听与记录。第一个“1”指的是周四的分享总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前三天小组学习的信息结构化,帮助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能力、态度、情感与精神。第二个“1”指的是周五的畅游日活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呼应拓展前四天的学习经验,是师生对生活经验意义的再度追寻。
在课程的持续推进过程中,我们支持幼儿在五大领域的深度学习。
第一,生成中递进关键经验,挖掘课程的深度。关键经验的生成往往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例如,畅游日时,幼儿在走廊里的农贸市场“购买”了玉米,在区域里用玉米叶作画、玉米棒搭建、玉米须泡水。一段时间后,他们提出想用玉米制作爆米花。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用奶箱、废纸壳等制作烤箱、烧烤架、微波炉。我们鼓励幼儿一物多玩,让一次学习的结果成为二次学习的对象,让二次学习的结果变成三次学习的对象。在主题游戏长链下,开启滚雪球式的深度学习。
梳理玉米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实现了五大领域均衡发展。科学领域方面,观察了玉米粒的排列;艺术领域方面,用玉米皮做服装、玉米棒做花环等;健康领域方面,幼儿制作玉米美食,了解玉米的营养价值;社会领域方面,幼儿用玉米棒搭建房子;语言领域方面,教师提供与玉米相关的绘本故事,鼓励幼儿续编、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探索中梳理关键经验,延伸课程的长度。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偶发的好奇心,在教师的支持下,有可能发展成可持续的探索欲望,从而不断延伸课程的长度。例如,幼儿发现大蒜发芽了,“没有种在土里啊,怎么发芽了呢”。顺着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开发了阳台的种植区,带领幼儿种大蒜、养蘑菇,幼儿每天观察、记录。植物长大了,我们的课程还没有结束,幼儿打鸡蛋、洗青菜,做了美味的蘑菇汤。
第三,分享中捕捉关键经验,拓展课程的广度。我们追随每一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分享游戏经验,在分享中拓展课程的广度。例如,建构区的幼儿对搭建立交桥产生了兴趣:桥怎样立起来不塌?怎样架空?怎样穿越?带着问题,幼儿进行了多次尝试,在反复的失败中,他们不断分享所想、所感、所知。经过2个月的探索,幼儿终于搭建了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班本课程发展的过程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深度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游戏课程化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将上下求索,为幼儿快乐的童年生活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恒大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
细化园本课程,发现需求
利用幼儿园场地宽阔的优势,我们开发了14个户外游戏区,启动自主游戏。同时,在操场投放了高、低结构游戏材料,开办了材料超市,增加体能游戏区,鼓励幼儿自主搭建、自由组合。幼儿可以从室内玩到室外,从前院玩到后院,从地面玩到屋顶。
比如,在“小小交通警”游戏中,幼儿设计了駕驶证、行驶证。开车上路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设计了加油站、洗车行、4S店。丰富的材料使幼儿探索的欲望不断加强。在“小小五渚河”游戏中,教师提供钓具、渔网等工具,幼儿有的钓鱼、有的网鱼、有的挎着篮子将鱼卖给了娃娃家里的小厨房、有的用鱼换来手工制作的小房子。幼儿在买卖和换购中提升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教师的合理支持推动游戏向深层次发展。在“小小粉刷匠”游戏中,幼儿发现使用完的废旧材料越来越多,提出将废旧材料做成花盆。教师投放了观察、测量工具。幼儿在分享中建构游戏经验,在倾听中获取游戏经验,在梳理经验中发现游戏需求,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管住了嘴,管住了手”,幼儿的游戏却出现了盲目玩耍的现象,甚至有幼儿抱怨,“每天这样玩真没意思”。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创建了“10+40+10”目标驱动游戏模式。
该模式中第一个“10”指前10分钟由幼儿自主制定游戏目标并填写工作表,自主选择个人游戏或小组合作,之后领取游戏工作表单,制定游戏计划,画出想玩的游戏、需要的材料。“40”指40分钟自主操作实践。这段时间内,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幼儿游戏状态并及时给予帮助。后一个“10”指游戏最后10分钟,是幼儿表征游戏结果、分享交流和发现需求的环节。通过“10+40+10”游戏模式,幼儿会明确游戏目的,从而解决游戏盲目、重复的问题,同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需求。
我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更希望教师成为有能力的教育者。以“6个一”为推进策略,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支持的能力。
一是每天一观察,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观察、追寻、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信息。二是每周一分享,请教师通过说行为、说发展、说支持分享游戏指导经验。三是每半月一教研,集中研讨游戏中的问题或案例,通过抛出问题、分组研讨、交流分享、总结引领四步骤,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四是每月一案例,教师每月撰写一份学习故事,针对某一幼儿或者游戏现场进行回忆并反思。五是每半年一梳理,梳理户外游戏的问题、亮点、游戏方向和材料等内容,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宏观调控能力。六是每年一汇总,汇总本年度重点工作,总结经典游戏经验,提供创新游戏玩法,为教师指导提供依据。
一段时间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谐自然的师幼关系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生根发芽。
开发班本课程,助力深度学习
班本课程的创设,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也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在班本课程主题情景链条下,我们通过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及时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引导和构建新的游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游戏链。
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捕捉、发展幼儿关键经验,采用了 “3+1+1”的课程操作模式。“3”指的是每月生成周的前三天的小组教学,通常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始,教师会和幼儿一起谈论和思辨,完成倾听与记录。第一个“1”指的是周四的分享总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前三天小组学习的信息结构化,帮助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能力、态度、情感与精神。第二个“1”指的是周五的畅游日活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呼应拓展前四天的学习经验,是师生对生活经验意义的再度追寻。
在课程的持续推进过程中,我们支持幼儿在五大领域的深度学习。
第一,生成中递进关键经验,挖掘课程的深度。关键经验的生成往往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例如,畅游日时,幼儿在走廊里的农贸市场“购买”了玉米,在区域里用玉米叶作画、玉米棒搭建、玉米须泡水。一段时间后,他们提出想用玉米制作爆米花。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用奶箱、废纸壳等制作烤箱、烧烤架、微波炉。我们鼓励幼儿一物多玩,让一次学习的结果成为二次学习的对象,让二次学习的结果变成三次学习的对象。在主题游戏长链下,开启滚雪球式的深度学习。
梳理玉米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实现了五大领域均衡发展。科学领域方面,观察了玉米粒的排列;艺术领域方面,用玉米皮做服装、玉米棒做花环等;健康领域方面,幼儿制作玉米美食,了解玉米的营养价值;社会领域方面,幼儿用玉米棒搭建房子;语言领域方面,教师提供与玉米相关的绘本故事,鼓励幼儿续编、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探索中梳理关键经验,延伸课程的长度。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偶发的好奇心,在教师的支持下,有可能发展成可持续的探索欲望,从而不断延伸课程的长度。例如,幼儿发现大蒜发芽了,“没有种在土里啊,怎么发芽了呢”。顺着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开发了阳台的种植区,带领幼儿种大蒜、养蘑菇,幼儿每天观察、记录。植物长大了,我们的课程还没有结束,幼儿打鸡蛋、洗青菜,做了美味的蘑菇汤。
第三,分享中捕捉关键经验,拓展课程的广度。我们追随每一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分享游戏经验,在分享中拓展课程的广度。例如,建构区的幼儿对搭建立交桥产生了兴趣:桥怎样立起来不塌?怎样架空?怎样穿越?带着问题,幼儿进行了多次尝试,在反复的失败中,他们不断分享所想、所感、所知。经过2个月的探索,幼儿终于搭建了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班本课程发展的过程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深度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游戏课程化的实践探索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们将上下求索,为幼儿快乐的童年生活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恒大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