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醉翁的“乐”与“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一年左右与宾客出游时所作,文章以介绍滁州西南琅琊山的风景起笔,从游客的视角引出了峰回路转之处,翼然临于酿泉之上的醉翁亭。这醉翁亭自然也就成了作者和众宾客的宴酣之地。文章由四时、朝暮的美景写到滁州人及众宾的宴游之欢,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表达了他作为滁州地方长官对于自己政绩的欣慰,带着这种欣慰之感看山水,自然也多了几分怡然之情。因此,从文本来看,醉翁欧阳修的快乐主要是“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是一种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欣喜。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理解欧阳修是远远不够的,欧阳修并不是个普通的“醉翁”。
  要深入理解《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情绪,必须要还原他贬官前后的史实。
  北宋仁宗年间,国家“三冗两积”(三冗指:冗官、冗兵、冗费;两积指:积贫、积弱)的弊病日益突出,在仁宗的支持下,以范仲淹为中心聚集了一批锐意改革的志士,谋划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作为改革派的中坚力量,锋芒毕露、笔锋凌厉,与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保守派利用欧阳修名义上的“外甥女”张氏与下人通奸一案,罗织罪名,状告欧阳修与张氏有染,一时震惊朝野。仁宗为平息案件、稳定朝局,不得已将欧阳修贬为滁州知州。保守派打击政敌的手段卑劣、令人不齿,因为如此的“桃色案件”虽然无法证明,但也无法证伪,因此对意气风发的欧阳修打击巨大,严重影响了欧阳修的政治声誉。
  正是在这样说不出口的冤屈下,欧阳修奉皇命到滁州上任,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消沉度日,而是以滁州为“实验田”,将自己治理家国的主张付诸实践,不到一年,滁州人民普遍安居乐业,这才有了太守欧阳修带领众人在琅琊山游山玩水的轻松、惬意。然而,山水之乐足以怡情,宴酣之乐足以畅怀,滁州人的乐在其中是纯粹的,而宴会一角的太守,在众人的前呼后和、丝竹声声中,他“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身边似乎总笼罩着一层解不开的寂寥。诚然,欧阳修爱民如子,看着滁州井井有条,他必然有发自内心的安慰和喜悦,然而,再往他内心走一步,我们也能真切体会不到四十岁、被一桩绯闻案件驱逐出政治中心的欧阳修心中的苦闷与落寞。
  怀着这样的心境,欧阳修频频举杯,但是他真的喝醉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当然不是买醉的酒鬼,他的情趣似乎是由林壑尤美的琅琊山、水声潺潺的酿泉引发的,是对山间朝暮、四时美景变幻的沉醉。在公务清闲的时候,邀上三五好友,遍览滁州西南诸峰美景,旁观滁州人安乐的生活,胸中大感快意,于是将情怀寄托到美酒中,是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但是,结合欧阳修当时的遭遇,他在酒中寄寓的似乎不只是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这么简单。
  在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前陈的宴会上,在丝竹绕耳、觥筹交错的欢闹中,欧阳修是“颓然”的。这种“颓然”格格不入,与周围所有美好的事物无关,是欧阳修在最热闹、最应该满心喜悦的时候,也无法抛开的心结。因此,醉翁的“醉”是表象,对山水的沉醉也是表象,内心中对此次贬谪经历的愤懑、对千里之外的政治形势的担忧、对继续推行庆历新政挽救时局的希冀才是沉甸甸的实质。名义上的醉翁在众多宾客中其实是最清醒的,因为有尚未实现的政治抱负,因为有对民族前途的担忧,更因为有肩负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醉翁”欧阳修在离醉翁亭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名曰“醒心”。我們仿佛可以穿越千年的光阴,看到太守欧阳修在醉翁亭游玩饮酒后,独自登上醒心亭,极目远望,有相环的群山,相滋的云烟和无穷的旷野,于是太守因贬谪而沉郁的心“洒然而醒”。
  曾巩在《醒心亭记》中写到,“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作为同道中人,曾巩认为如果天下求学的人都德才兼备,边远地区民族也能鸟兽繁育、草木生长茂盛,欧阳修才会真正感到快乐。确实,像欧阳修这般心怀天下,面对欣欣向荣的治世、盛世才会快乐的人,又怎么会偏安一隅、在庆历新政困难重重之时感到快乐呢?是谓“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不论琅琊山多么隽永、酿泉多么甘甜,都是“一隅之地”,它们给欧阳修带来的是小小的欣喜的浪花,却无法在他广阔的胸怀中激起伟大快乐的波涛。
  欧阳修的“乐”有小大之分,优美的山间风景、快乐的郊游宴会、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给他的是浅层的喜乐,而这喜乐覆盖下的内心深藏着诉不得的苦闷。因为太清醒,所以有时想要“醉”,然而知识分子的济世之心让他每每在“醉”时登醒心亭而自省,唤起那颗忧国忧民、百折不挠的心。
其他文献
摘 要:游仙小说是从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中发展而来的,在早期的《列子》、《淮南子》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一个和谐的家园。除乐园世界外,还涌现出大量关于“仙境”的神话,仙境是凡人无法到达的远方异域,十分神秘,令人神往。  关键词:游仙小说;原始乐园;仙境  作者简介:曾婷,女,苗族,湖南人,硕士,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作者简介:黄湟,2007年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职于云南民族大學文学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比兴方法统帅了中国诗歌三千年的诗歌潮流。以花草树木比喻各种人情感知,是最常见的比兴现象。我们现在用“杏”来做一番讨论,以显见“杏”的比喻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由此及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重点立项课题“《红楼梦》作为人文素养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研究”(课题编号:BK2016A0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经义(1981-),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红学史,中国管理思想史。现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目的:  比较SOX与XELOX方案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间在苏大附一院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所有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之青年项目(2015DXS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越其杰见证了明代的衰败和最终破灭,也经历了明朝政权的重建,这在明遗民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遭遇动乱战火、谗忌遭弃,他忧患国家人民,也担忧功名事业,但他却没有大声呼喊,谨慎理智的性格让他选择通过求闲修心来消解不良情绪,感受生活的美,生命的美。  关键词:明遗民;忧国忧宦;求闲修心  作者
摘 要: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是了解中华文学动态、文学精髓以及掌握文学发展脉络的主要形式,更是凸显中华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的关键途径。因此,为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扬光大,就必须明晰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进而推动中国文学同世界文学的相互接轨。基于此,本文拟从语言传播方式、文字传播方式与文本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我国古代文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词史”观念对晚清词创作的影响》(项目编号CX2015B544)。  摘 要:为了推尊词体地位,周济等人比附“诗史”提出“词史”概念。随着晚清社会局势的变化,“词史”概念得到大多数词人的认可。“词史相通”的观念也成为词人们的共识,在内容上补史之阙,重实录,述真情;在写法上除了比兴寄托,也尝试赋笔直写,旧瓶装新酒,以不同形式增强词的叙事功能,使得词的功能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