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课程建设是指学校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对现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重组,进而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其内涵具体表现为:
首先,学校课程建设应以一定的价值为导向。很多学校将课程建设理解为整合课程,因而简单地合并学科内容、合并相关主题。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应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其目的究竟何在,即其价值论是什么。学校课程建设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进与生活方式的重塑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具有特定的或期望的价值基础,这是学校课程建设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并非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孰优孰劣之问题。
其次,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课程建设不是一个物化课程资源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校课程建设不是供炫耀的创新成果,而是一种内涵式的行为风范。学校通过审慎的反思、批判、探索和合作,从而达成课程的实践智慧。
再次,学校课程建设与国家、地方课程之间是彼此共生的关系。学校课程建设不是对现有课程的否定,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组合和有特色的实施过程。应该指出的是,不一定每所学校一定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课程改造,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课程物化载体,也不是对原有课程改动越大越好,更不是“校本课程超市”内容越多越好。
——摘编自:周海银《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取向与路径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首先,学校课程建设应以一定的价值为导向。很多学校将课程建设理解为整合课程,因而简单地合并学科内容、合并相关主题。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应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其目的究竟何在,即其价值论是什么。学校课程建设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进与生活方式的重塑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具有特定的或期望的价值基础,这是学校课程建设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并非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孰优孰劣之问题。
其次,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课程建设不是一个物化课程资源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校课程建设不是供炫耀的创新成果,而是一种内涵式的行为风范。学校通过审慎的反思、批判、探索和合作,从而达成课程的实践智慧。
再次,学校课程建设与国家、地方课程之间是彼此共生的关系。学校课程建设不是对现有课程的否定,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组合和有特色的实施过程。应该指出的是,不一定每所学校一定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课程改造,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课程物化载体,也不是对原有课程改动越大越好,更不是“校本课程超市”内容越多越好。
——摘编自:周海银《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取向与路径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