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无论课堂如何创新,但课堂提问永远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必须同课堂提问相结合。所以说课堂提问,是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研究的主题。养成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将静止的知识转化为活性的知识,能将相联系的知识连接为动态的知识链条,并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全面发展,乃至产生创新,既优化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中,并非所有教学问题的设计都是有效的。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我的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有效问题设计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必须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内容
问题的设计,一般要具有真实性,这样的问题才有探究的价值,才能让学生更能从问题中学习新知,才能使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从而落实了情感目标。因为一般真实性的问题是过程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释和说明,是教师和学生在问题回答中逐渐形成的,它能使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而有效的系统思维活动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只提事实性、记忆性、重复性的问题,应多进行理解性、创造性提问,让真实性的问题充满课堂,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会有价值的。
二、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多元与发散性的
有效问题的设计应走进真实世界,注重概念的复杂性,重视和开发利用生活世界的教学资源,引入多种解决路径或多个答案的问题,允许多元路径和多元目标的存在,建立一种不确定、开放的知识结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种思路、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情况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复杂、开放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世界,在求同存异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跨学科的开放性。研究式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合作学习与探索,其课程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体验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开放的问题不局限于教材中的一章一节,或单纯某一种知识,而是涉及到多章节的内容。同一个知识,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三、问题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在关注单个问题的时候,还要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通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分布和设计,提升问题的整体结构质量,同时要避免提四类问题。根据格拉伊塞尔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有四类问题的系统性较差,其效果也较差,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其一,是非问题。这类问题分析含量低,往往具有猜测性质,学生即使没有思考也可以凭借猜测来回答,至少有50%的正确率,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这样就容易形成鼓励学生猜测的倾向。其二,追问。教师常常在学生回答问题停顿或回答不完全时提这类问题,但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比教师转而问一些新的、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小。其三,假设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或推论,有可能导致学生不经思考妄加猜测。其四,反问。教师在就某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反问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主观的意见或色彩,而这又往往会导致学生进行不假思索的回答去顺应教师的意思,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毫无益处的。
总之,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把握问题设计的真实性、开放性、系统性,克服问题设计的盲目性、虚假性。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实有效,同学们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收获。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中心校)
编辑/张俊英
有效问题设计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必须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内容
问题的设计,一般要具有真实性,这样的问题才有探究的价值,才能让学生更能从问题中学习新知,才能使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从而落实了情感目标。因为一般真实性的问题是过程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释和说明,是教师和学生在问题回答中逐渐形成的,它能使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而有效的系统思维活动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只提事实性、记忆性、重复性的问题,应多进行理解性、创造性提问,让真实性的问题充满课堂,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会有价值的。
二、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多元与发散性的
有效问题的设计应走进真实世界,注重概念的复杂性,重视和开发利用生活世界的教学资源,引入多种解决路径或多个答案的问题,允许多元路径和多元目标的存在,建立一种不确定、开放的知识结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种思路、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情况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复杂、开放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世界,在求同存异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跨学科的开放性。研究式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合作学习与探索,其课程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体验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开放的问题不局限于教材中的一章一节,或单纯某一种知识,而是涉及到多章节的内容。同一个知识,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三、问题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在关注单个问题的时候,还要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通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分布和设计,提升问题的整体结构质量,同时要避免提四类问题。根据格拉伊塞尔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有四类问题的系统性较差,其效果也较差,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其一,是非问题。这类问题分析含量低,往往具有猜测性质,学生即使没有思考也可以凭借猜测来回答,至少有50%的正确率,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这样就容易形成鼓励学生猜测的倾向。其二,追问。教师常常在学生回答问题停顿或回答不完全时提这类问题,但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比教师转而问一些新的、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小。其三,假设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或推论,有可能导致学生不经思考妄加猜测。其四,反问。教师在就某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反问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主观的意见或色彩,而这又往往会导致学生进行不假思索的回答去顺应教师的意思,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毫无益处的。
总之,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把握问题设计的真实性、开放性、系统性,克服问题设计的盲目性、虚假性。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实有效,同学们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收获。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中心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