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公办高校连年扩招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要生存和发展,关键是凸显其核心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专业、师资、就业上具备特色,以求取生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应用型社会需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质量上也逐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流的民办高校不在于层次的高低,不在于类型的高低,而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不同于公办院校的独特风格,是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核心力量”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凸显“核心力量”,不应求大求全,不必面面俱到,不必一味地模仿公办大学,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核心力量”之专业调整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实践表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紧缺人才,是民办院校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问题上,民办高校以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办学宗旨,借鉴国内外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社会调查,掌握紧缺人才、紧缺专业的信息,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
1、以学科为依托,以育人为目标,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科学 地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例如专业 外语、外语 专业、工程 艺术 等专业组合体系。
2、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努力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从“千人一面”的精英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向多规格、个性化、多元化的大众化教育教学质量观转变,为学生的成才拓宽途径并提供保障。
3、通过改革实践,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形成了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专科专业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各专业分别建立了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指标体系,在确保专业核心课与提高综合素质基础课同时,拓宽专业口径,设计多项专业应用能力的教学项目,强化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和创造创新,培养造就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重视吸纳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发挥各自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资源的活力,实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共同举办专业。注重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核心力量”之师资配置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优秀的教师,再独特的教育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老年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满足于有人上课的状态比较普遍。因而,民办高校急需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奉献、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有特长的骨干教师。
1、学校各专业可聘请在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深、教育理念新、有威望的资深教授担任系主任,主持专业教学工作,负责拟订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术交流等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提名聘请任课教师,监督和检查教学质量。还可在本地区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挑选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任教,选聘一批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任教。
2、着力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走校企联合路线,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人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业务实践或参与 企业 技术攻关,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和管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人课堂教学。培养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农艺师或经济师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诚聘一大批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经济贸易学部的一些实务课和实训课教师多数来自外贸、 金融机构或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他们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案例、实例很多,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的优秀人才,还诚聘并培养一批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三、“核心力量”之就业能力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出口决定着人口,也就是说,民办院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最终要靠市场需求,靠毕业生的就业率来检验,毕业生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年招生的多少。因此,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学生就业工作。
1、为帮助学生就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地位观、择业观和事业观。
2、不惜重金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实行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对学生就业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建立“就业信息网”,积极搜集用人单位的资料,每天在网上发布最新招聘信息,为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向学生分发专门的职业资料,介绍职业性质、求最低要求、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升迁的可能性等。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职业咨询,采用交谈式和讨论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提出择业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河南省民办高校应继续秉承“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紧缺人才”的办学宗旨,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适合自己的新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河南省三本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13B630245)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应用型社会需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质量上也逐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流的民办高校不在于层次的高低,不在于类型的高低,而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不同于公办院校的独特风格,是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核心力量”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凸显“核心力量”,不应求大求全,不必面面俱到,不必一味地模仿公办大学,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核心力量”之专业调整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实践表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紧缺人才,是民办院校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问题上,民办高校以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办学宗旨,借鉴国内外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社会调查,掌握紧缺人才、紧缺专业的信息,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
1、以学科为依托,以育人为目标,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科学 地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例如专业 外语、外语 专业、工程 艺术 等专业组合体系。
2、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努力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从“千人一面”的精英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向多规格、个性化、多元化的大众化教育教学质量观转变,为学生的成才拓宽途径并提供保障。
3、通过改革实践,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形成了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专科专业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各专业分别建立了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指标体系,在确保专业核心课与提高综合素质基础课同时,拓宽专业口径,设计多项专业应用能力的教学项目,强化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和创造创新,培养造就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重视吸纳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发挥各自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资源的活力,实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共同举办专业。注重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核心力量”之师资配置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优秀的教师,再独特的教育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老年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满足于有人上课的状态比较普遍。因而,民办高校急需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奉献、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有特长的骨干教师。
1、学校各专业可聘请在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深、教育理念新、有威望的资深教授担任系主任,主持专业教学工作,负责拟订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术交流等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提名聘请任课教师,监督和检查教学质量。还可在本地区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挑选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任教,选聘一批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校任教。
2、着力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走校企联合路线,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人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业务实践或参与 企业 技术攻关,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和管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人课堂教学。培养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农艺师或经济师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诚聘一大批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经济贸易学部的一些实务课和实训课教师多数来自外贸、 金融机构或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他们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案例、实例很多,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的优秀人才,还诚聘并培养一批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三、“核心力量”之就业能力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出口决定着人口,也就是说,民办院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最终要靠市场需求,靠毕业生的就业率来检验,毕业生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年招生的多少。因此,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学生就业工作。
1、为帮助学生就业,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地位观、择业观和事业观。
2、不惜重金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实行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对学生就业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建立“就业信息网”,积极搜集用人单位的资料,每天在网上发布最新招聘信息,为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向学生分发专门的职业资料,介绍职业性质、求最低要求、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升迁的可能性等。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职业咨询,采用交谈式和讨论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提出择业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河南省民办高校应继续秉承“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紧缺人才”的办学宗旨,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适合自己的新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河南省三本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13B630245)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