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一件隐身衣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身术总是充满着神话色彩,它像梦幻中的仙境,撩拨着多少人的心!千百年来,人们怀着美好的理想,编织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于是,西方有了隐身帽的童话,东方有了隐身草的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有没有隐身术?要是真的有隐身术,为什么历代战争当中并没有见到?要是真的有隐身术,它会不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尝试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渐渐地,人们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起初,人们从对事物现象的归纳进步到对概念的判断,继而又发展到对事物逻辑的推理。
   人们早已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它看不见,因为人们知道空气是透明的。之后,人们制造了玻璃,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前面的景物,因为玻璃是透明的。人们还弄懂了视觉有赖于事物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全部反射,物体呈白色;全部吸收,物体呈黑色);理解了透明体既不反射光线,也不吸收光线,而是让光线直接通过的这一基本物理现象。于是,这时的人们便不再满足于编织故事来寄托自己的幻想了。
   在一些才思敏捷的学者中产生了这样一种推理:透明的物质是看不见的;人也是一种物质,人如果透明了,隐身就实现了。
   时间到了18世纪,地球已进入一个文明的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实践这一推理带来方便。于是,以人体透明为目的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实验,像一股热风席卷了当时科学文化的中心——欧洲。
   巴黎医学会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得到了一只半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骨架和内脏的兔子尸体,这在当时是一个被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鼓舞了千百名科学家的信心,也唤起了当时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灵感,他以此为据,成功地塑造了小说《隐身人》中的主人公。
   威尔斯的作品无疑是成功的,它至今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遗憾的是,为使人体透明而苦斗了一个多世纪的科学家却一无所得。其实,他们也不可能有任何收获。因为科学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发现,对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做了彻底的否定。
   否定
   科学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使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透明。
   人们知道,化学可以使各种物质染色或者脱色。于是,科学家求助于化学。但人们立刻发现,蛋白质远非他们想象的那样可以由人主宰。这种生命的最小单位并不好客,它拒绝接受外来的一切“赐予”,并且“宁死不屈”:一旦受到外来异物的侵入,组成蛋白质的核酸和氨基酸就马上分解死亡了。在无情的事实面前,科学家像拨浪鼓似的摇晃着脑袋——他们失败了。
   然而,事实不仅如此。这个问题即使解决了,还存在第二个难题——折光率。
   近代光学研究在各个领域的重大突破,使人们得知不同密度的透明体,对光线的折射也不同;而且,某些角度的透明体还可以将光线分解,如三棱镜可以析出七色光谱。而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密度和角度显然都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做到了全身透明,但由于这个“透明人”的密度和角度不同,人们将会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怪物。这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何况,用上述办法搞出来的“隐身人”,只能是一个瞎子!
   物理学和医学告诉我们,眼睛之所以能看见景物,是因为角膜、玻璃体和晶状体的折光,以及视网膜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感光。假如组成人眼的细胞也透明了,并且变成了同一密度,那么,谁来实现对光线的折射和接收功能呢!
   在明白了上述的一切以后,科学家终于绝望了。
   从那时起,在1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再不敢对隐身术这个古老的话题,提出新的设想了。
   然而,人类社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沿着一条曲线前进的。失败,只会使人们更有经验。
   否定之否定
   在你阅读这节文字的开头,首先请你记住这样一个光学原理:光,永远沿着最短的路线前进。
   牛顿创立的经典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通过力场相互作用:电荷靠电场相互作用,地球和太阳、桌子和椅子靠万有引力场相互作用。力场使一切物质不即不高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空间的相对平衡。在这种平衡的空间里,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程是直线。这是人们早已知道的概念。
   然而,当伟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以后,这一概念在部分科学领域里被动摇了。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力场的作用下,空间会发生弯曲!在这种弯曲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该是一条曲线。但是,光永远走最短的路线。因此,在力场中光是沿着曲线前进的。
   1919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一次日全食机会,首先验证了这一革命性的理论。他们把一架天文望远镜对准太阳的边缘进行观察,然而,呈现在镜头中的却不是太阳,而是一颗被太阳挡住的星星。这就足以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对的——人们的视线被太阳附近强大的引力场所弯曲,从而绕过了太阳。
   这个惊人的发现,使一些敏感的科学家从迷惘中醒来,使他们又有足够的勇气对隐身术的否定进行一次新的否定。他们所持的论据是雄辩的:既然人们的目光可以绕过太阳,为什么不可以绕过一个像太阳一样产生力场的人呢?
   谁来完成这一使命
   问题似乎简单了,只要制造出一种可以产生强大力场的“隐身服”,将它穿在身上,就可以使人们的目光绕过这个人的身体,向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直接落在被他挡住的景物上。于是,这个人就变成了谁也看不见的“隐身人”。
   广义相对论告诉人们,这种设想是可行的,剩下的不过是个技术问题。
   然而,这个“不过”并不简单。一个正常人要想保持行动灵活,最多只能负重20千克。如何使这件只有20千克的“隐身服”,产生足以偏转光线的力场呢?而且,又将采取什么办法,使“隐身服”裹着的人的目光不受偏转呢?还有,这种超强力场对人体是否有害呢?可见,科学家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但可喜的是,人们毕竟找出了一条可以隐匿自己的理论根据。
   自然,路找到了,并不等于能够走到路的尽头。2017年年底,美国科学家找到了使物体周围光线弯曲以达到隐形效果的办法。他们利用“超材料”制成特异合成物,这种特异合成物的特性是由物质结构而非化学成分决定的。
   这种“隐身衣”的物质引导光线绕过物体表面,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物质不反射光进入人的视线。那么,它是一种什么特殊物质呢?研究表明,非均匀复合材料的电磁特性都可以产生一種折射率可变的物质,它可以有效地阻挡电磁波进入某个区域或者人的视线,从而实现隐形。
   当光线照射到“隐身衣”上,它会自然流过隐藏的物体,继续向另外的方向传播。因此,“隐身衣”既不会反射光线,也不会产生影子。说白了,这种“隐身衣”就是通过捕捉光线,然后调整这些物体周围光线的方向,人的肉眼也就看不到了。
   目前,隐身技术在军事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知道,隐形飞机之所以隐身,主要依靠电子辐射让对方雷达无法监测。现在,采取这种物理方法同样可以达到隐形效果,也就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含有金属粒子的涂层,这种涂层能吸收雷达发射出的光线,从而使得光线无法反射。
   现在,我们期待着隐身技术能够走进人们的生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建筑领域会运用到这一技术。遮人视线的高塔忽然不见了,墙壁变成透明的了,桥梁就像彩虹一样浮在空中。作为一个古老的命题,有关隐身的遥远幻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不断发出诱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的今天,“奥运”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符号。“奥运”从一个体育活动的代名词,演变为展示国家实力。融合各族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国际平台。因此。今天的奥运会更象一场持续近两个月的PR(公共关系)show。而如今树立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森林公园,场馆及北京各城市节点的百件奥运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无疑已成为08中国奥运体系中表现自身形象,表达文化态度的重要砝码。  借助2008年奥运会的广泛影响,中国
山西是我国历代雕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现存最早的道教雕塑是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双座像(详见笔者前文),由发愿文得知像主是大阳县令焦采造,大阳县即令山西省平陆县,位于山西南端,邻近陕西和河南,这也是目前所知像主出自陕西境外的最早的道教造像。而现存于山西的最早道教造像是西魏蔡氏老君碑以及一些出自北朝后期的道教造像碑(详见笔者前文),也是出自芮城等晋南一代,显示出受影响于关中长安北
不久前,英国的工程师已经成功发明出了用空气储存能源的技术,只不过,他们为什么要发明出这样一种技术?   用来储存可再生能源   如今,人类所消耗的能源当中,至少已经有2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并且这一比例还将不斷扩大。另外,用来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也日趋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储存问题。   工程师可以随意地操控由煤炭和石油所产生的能源。当人们对电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现代意识与素养对于艺术专业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和必需的,并以金属焊接雕塑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现代金属雕塑的背景、历史、技法等方面讨论了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现代;金属焊接雕塑;教学    在全球化日益成为主流的语境之下,文化的时代性已经让位于文化地域性,全球化的浪潮已经使以往历史的单一发展转为多元的共生发展,用当代性去代替现代性的理论思考与艺术实践已然成为显学,仍
2016年4月30日15:00,“诗性·介域——2016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藝术展研讨会”在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召开。在朱尚熹、宋伟光两位嘉宾主持下,来自全国艺术院校的数十位教师、职业艺术家参加了本次座谈,大家纷纷围绕“抽象雕塑”的相关议题,如抽象雕塑的艺术教学与个人创作、当代状况与未来发展等,做了学理上的梳理与探索。大家的精彩发言与热烈辩论,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部分发言内容简要整理并刊发如下
内容摘要:河北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建构和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中将使河北省的城市特征和文化特色更为明显和突出。河北省的城市雕塑建设必须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自身的城市区域性功能和性质定位,区域性文化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分析和确定雕塑的题材和主题,体现和反映总体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多层的审美文化需要。  关键词:燕赵风骨:历史人文;雕
手机扫描的烦恼  你想喝咖啡,咖啡店的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正等着扫描支付码付款,或者你的智能手表总是试图连接邻居家而非你自己家的门锁,这些情况足够让人烦恼半天。  为了解决问题,Wi-Fi、蓝牙、Lora以及NFC等无线连接技术在持续改进。考虑到它们都是基于电磁波的数据传输方式,如今,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另辟蹊径,转向一个更加简单的解决方案——声音数据传输。这其中既有特玛捷娱乐、谷歌、暴雪等世界知名
笔者从事于根雕创作数十年,努力从自然风物的形态来感悟天然之美,借助植物的根部形态传递我的审美意识,通过根雕创作,达到物我同化以及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一斧一凿的雕琢中,一直注重于利用天然根材的特殊性,力求因材施艺、妙手天成,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根雕艺术创作与审美观。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根雕创作上的认识,以求业界同仁指正、交流。  一、“根”与“雕”的辨析  根雕二字,首重前者,以“根”为本,因为根是客
雕塑从实体走向空间,不仅是图与底的分野,更是为了图与底的置换,并且腾出空间,将观者的角色从旁观者转向亲临者,与此同时,由于观者在穿梭的过程中“入画”,成为雕塑的一部分,因此更成为体验者,甚至成为影响作品的二次创作者。这种创造条件,将人的活动纳入作品表现环节,实体、空间、人在同一时空戏剧性地共构的这一类雕塑,即场景雕塑,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雕塑大众化与雕塑对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响应的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