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数学直观情境,提升知识理解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少,因此他们很难正确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去转化所遇到的抽象理论知识,做到直观化教学,在小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优化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应用题”的问题时,我就采用直观情境教学的方法,用两只杯子泡茶喝,一个杯子中的茶叶特别多,泡出的茶特别浓,而另一只杯子却只加一片茶叶,然后我将两杯茶分给两个学生喝,他们喝的时候直摇头,都不想喝。我就问学生:“为什么不喝茶,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有的学生就说:“那么浓的茶,太苦了。”有的说:“一片茶叶太淡,还不如喝白开水。”然后我追问:“茶水不好喝,是不是茶与水在量的搭配上出现了问题呢?”学生就说:“是呀,比例不对。”进而自然地引出当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即关于比例的问题。之后我继续追问:“你觉得茶与水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泡出来的茶最好喝呢?”学生就议论起来,然后1:2、1:5、1:8、1:10等答案层出不穷。然后我提出假设,假如茶和水是按照1:5的比例配起来的,那么现有200克的开水,需要多少茶叶呢?这样就通过直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浓度和比例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迅速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二、构建数学描述性情境,提升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描述性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描述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可以这样展开描述: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了,为了优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决定让全校400名学生都佩戴小红花,学校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我们班,那我们班的35名同学每一节课能完成多少?用几节课时间可以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说,找一个学生来做,然后乘以35就行;还有的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的朵数,计算出平均数后再乘35。之后数学教师按照同学的方法,选择5位学生来做,一节课做出了40朵,然后求出平均数,每位学生是8朵,按照这样的进度,一节课下来全班共能完成280朵,用两节课的时间可以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描述情境下,学生为了尽快知晓答案,他们会积极地探究解答的思路,因而问题也能很快被解决。
三、构建数学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感知中理解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按照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丈量教室的长与宽、书本的长与宽等,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掌握一些丈量的技巧,学会单位的换算,进而使学生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再如在学习“求株距行距”知识的时候,我就将校园种植的树木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分组测量出相关的数量,进而提问学生学校树林中一共有多少颗树木?通过体验式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他们的动手动脑习惯也被培养起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多构建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和数学知识的可贵价值。
四、构建数学游戏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故事、观察、猜想、竞赛等。在小学课堂开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因而游戏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此,数学游戏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所启发,进而帮助教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贵得法,有效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如在“数学接力赛”中就应把握问题的梯度和游戏的层次。如应用题:“小刀有10把,铅笔比小刀多5个,问铅笔有多少支?”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具有层次性的接力游戏。第一层,让一个孩子分析题干中提到了哪两件学习文具?第二层,“铅笔树比小刀多5个”,设问谁多谁少?紧接着第三层问铅笔有多少支?这样的游戏教学层次分明,同时还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充分的整合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汪群小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少,因此他们很难正确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去转化所遇到的抽象理论知识,做到直观化教学,在小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优化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应用题”的问题时,我就采用直观情境教学的方法,用两只杯子泡茶喝,一个杯子中的茶叶特别多,泡出的茶特别浓,而另一只杯子却只加一片茶叶,然后我将两杯茶分给两个学生喝,他们喝的时候直摇头,都不想喝。我就问学生:“为什么不喝茶,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有的学生就说:“那么浓的茶,太苦了。”有的说:“一片茶叶太淡,还不如喝白开水。”然后我追问:“茶水不好喝,是不是茶与水在量的搭配上出现了问题呢?”学生就说:“是呀,比例不对。”进而自然地引出当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即关于比例的问题。之后我继续追问:“你觉得茶与水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泡出来的茶最好喝呢?”学生就议论起来,然后1:2、1:5、1:8、1:10等答案层出不穷。然后我提出假设,假如茶和水是按照1:5的比例配起来的,那么现有200克的开水,需要多少茶叶呢?这样就通过直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浓度和比例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迅速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二、构建数学描述性情境,提升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描述性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描述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可以这样展开描述: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了,为了优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决定让全校400名学生都佩戴小红花,学校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我们班,那我们班的35名同学每一节课能完成多少?用几节课时间可以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说,找一个学生来做,然后乘以35就行;还有的说可以先测出几位同学的朵数,计算出平均数后再乘35。之后数学教师按照同学的方法,选择5位学生来做,一节课做出了40朵,然后求出平均数,每位学生是8朵,按照这样的进度,一节课下来全班共能完成280朵,用两节课的时间可以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描述情境下,学生为了尽快知晓答案,他们会积极地探究解答的思路,因而问题也能很快被解决。
三、构建数学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感知中理解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按照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丈量教室的长与宽、书本的长与宽等,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掌握一些丈量的技巧,学会单位的换算,进而使学生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再如在学习“求株距行距”知识的时候,我就将校园种植的树木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分组测量出相关的数量,进而提问学生学校树林中一共有多少颗树木?通过体验式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他们的动手动脑习惯也被培养起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多构建体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和数学知识的可贵价值。
四、构建数学游戏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故事、观察、猜想、竞赛等。在小学课堂开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因而游戏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此,数学游戏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所启发,进而帮助教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贵得法,有效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如在“数学接力赛”中就应把握问题的梯度和游戏的层次。如应用题:“小刀有10把,铅笔比小刀多5个,问铅笔有多少支?”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具有层次性的接力游戏。第一层,让一个孩子分析题干中提到了哪两件学习文具?第二层,“铅笔树比小刀多5个”,设问谁多谁少?紧接着第三层问铅笔有多少支?这样的游戏教学层次分明,同时还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必须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充分的整合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汪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