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中,我认为体现最明显的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点燃孩子说话的热情,让孩子愿意说、乐于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生一旦融入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就会主动参与,自觉投入,思维活跃,就能较好地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下面就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创设写作的情境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
在教学生“写环境保护”一类的习作时,我从鹏博士多媒体素材库中,把一此有关“污水”、“空气污染”、“酸雨森林”、“受过污染的小河”等动画引用到写作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当学生看到“从工厂里排放的烟雾”时,学生就联想到自家附近工厂、澡堂烟囱里排放的黑烟,他们在自己命的作文题《还我一片蓝天》中写道:“看,我家附近澡堂里烟囱里排放的一股股黑烟像一条条妖龙在空中张牙舞爪……”接着写附近居民受到了怎样的危害——人们淡忘环境;长大后发出倡仪,保护环境。有的写了《20年后的我》,长大后怎样治污染;有的写了《地球妈妈的话》,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滥伐;《假如我是发明家……》、《小鱼的自述》、《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假如我是城市美容师》…写出了自己大胆的想象。不少学生的习作在市区发表,杨淋写的《小纸团历险记》,获国家级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三、还原生活情境,训练说话能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因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消除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去说话。
例如,升学了,同学们又走进了一个陌生而崭新的集体里,虽然不太熟悉,但又充满着一种好奇和亲近。这时不妨给孩子们一个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相互间又增进了解,一举两得。在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同学们的表现,以及自己取得成功或失败时的心情及体会。再如教学《指路》时,我们不光要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会指路,还应该鼓励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走出教室,进行实际的“指路”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再现真实情境
有些作文要求,学生实地观察后或亲手做实验后,把过程写下来,当时学生可能兴致勃勃,但常常因为沉浸在活动之中,而没有仔细观察,体验不完全,因此文章写得不够生动。可活动不能再组织,而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然后反复播放,直至学生看仔细为止。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留有想象余地。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郾城县龙城参观了那里的桃花园,一路上,美丽的春景让学生乐不如疲,野餐中,同学们互相分工合作,亲手做午餐,赏花时惊喜,同学们在园中作画写诗、拍照、嬉戏……无不热闹。我们把这春游录上来,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再回忆、再互说,以完善自己的写作,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家乡的可爱。在习作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此得到发展,避免了以往春游只写这儿美,那儿美,无病呻吟的俗套,不少学生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春游中“赏花—作诗—论诗”的趣事;有的学生在习作中以诗表达自己赏花的愉快心情,做到了吐真言抒真情。
五、设置悬念,激活想像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和惦念,是急于知晓事物结局的一种紧迫心情,设置悬念,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想象。据说德国大作家、大诗人歌德小的时候,他母亲很善于利用这种方法培养他的创造想象力。他的母亲每天都给他讲故事,但每每讲到关键之处都嘎然而止,以后的故事情节让小歌德自己去想。第二天,在讲故事前,先让歌德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自己接着往下讲。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歌德母亲的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试,借助学习者这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去促进其想象和思考,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六、通过朗读 激发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呢?首先应要求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读出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
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想像,让他们在想像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让他们拥有会飞翔的翅膀。
一、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创设写作的情境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
在教学生“写环境保护”一类的习作时,我从鹏博士多媒体素材库中,把一此有关“污水”、“空气污染”、“酸雨森林”、“受过污染的小河”等动画引用到写作情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当学生看到“从工厂里排放的烟雾”时,学生就联想到自家附近工厂、澡堂烟囱里排放的黑烟,他们在自己命的作文题《还我一片蓝天》中写道:“看,我家附近澡堂里烟囱里排放的一股股黑烟像一条条妖龙在空中张牙舞爪……”接着写附近居民受到了怎样的危害——人们淡忘环境;长大后发出倡仪,保护环境。有的写了《20年后的我》,长大后怎样治污染;有的写了《地球妈妈的话》,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滥伐;《假如我是发明家……》、《小鱼的自述》、《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假如我是城市美容师》…写出了自己大胆的想象。不少学生的习作在市区发表,杨淋写的《小纸团历险记》,获国家级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三、还原生活情境,训练说话能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言语交际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因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消除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去说话。
例如,升学了,同学们又走进了一个陌生而崭新的集体里,虽然不太熟悉,但又充满着一种好奇和亲近。这时不妨给孩子们一个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相互间又增进了解,一举两得。在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同学们的表现,以及自己取得成功或失败时的心情及体会。再如教学《指路》时,我们不光要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会指路,还应该鼓励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走出教室,进行实际的“指路”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再现真实情境
有些作文要求,学生实地观察后或亲手做实验后,把过程写下来,当时学生可能兴致勃勃,但常常因为沉浸在活动之中,而没有仔细观察,体验不完全,因此文章写得不够生动。可活动不能再组织,而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然后反复播放,直至学生看仔细为止。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留有想象余地。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郾城县龙城参观了那里的桃花园,一路上,美丽的春景让学生乐不如疲,野餐中,同学们互相分工合作,亲手做午餐,赏花时惊喜,同学们在园中作画写诗、拍照、嬉戏……无不热闹。我们把这春游录上来,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再回忆、再互说,以完善自己的写作,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家乡的可爱。在习作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此得到发展,避免了以往春游只写这儿美,那儿美,无病呻吟的俗套,不少学生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春游中“赏花—作诗—论诗”的趣事;有的学生在习作中以诗表达自己赏花的愉快心情,做到了吐真言抒真情。
五、设置悬念,激活想像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和惦念,是急于知晓事物结局的一种紧迫心情,设置悬念,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想象。据说德国大作家、大诗人歌德小的时候,他母亲很善于利用这种方法培养他的创造想象力。他的母亲每天都给他讲故事,但每每讲到关键之处都嘎然而止,以后的故事情节让小歌德自己去想。第二天,在讲故事前,先让歌德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再自己接着往下讲。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歌德母亲的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一试,借助学习者这种急切期待的心理,去促进其想象和思考,确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六、通过朗读 激发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够激发主体的想象活动,使之尽快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呢?首先应要求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读;其次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读出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
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想像,让他们在想像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让他们拥有会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