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高师教育改革也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摆到了高师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现在社会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使得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极大。因此我们在立足于师范教育的前提下,进行了非师范技能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教育过程的完成离不开教师,而教师实施教学的途径则依赖于教材,如何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则要有合理的课程结构。
1.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应呈现开放性特征。在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构成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课程设置过于封闭,使用的课程结构仍然是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大纲为主,完全脱离了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求。大多数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完全脱离,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中我们应该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设计和调整,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同时,对社会需要、科技发展、新思想、新事物作出迅速反应,在考虑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增加小型化、专题化、即时性的课程内容,保证信息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
2.课程安排要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体现综合化。整合学科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首先是学科内的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让学生感知道它们是有联系的互相作用的。其次开设一定数量的交叉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多样化、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
二、改变教学手段,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在完成师范教育大纲的前提下,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从国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上看,它们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这些国家的许多学校其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都很高。而我国高师院校中的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总教学时数上,还是在体系构建上都存在较多问题。教学内容也脱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结构,使其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大一和大二之间。各个不同的子系统有不同的具体目标要求。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单项的基础性的技能或能力进行练习,也包括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的练习;实验大多是对理论的验证,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设计和大型作业是对基础理论的运用和练习,是使基础理论知识向专业实际应用转化的基本训练;基地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五、六学期。当然这些过程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师范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的。
2.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根据计划学时数,按规定时间规定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教学活动,采用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及步骤等内容,学生按规定步骤操作、测量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缺乏创新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发展性措施,在完成师范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开设了一些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题目。
总之,师范院校在完成培养师范技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前提下,加强非师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们的就业途径,为新形式下的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思路。
一、对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教育过程的完成离不开教师,而教师实施教学的途径则依赖于教材,如何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则要有合理的课程结构。
1.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应呈现开放性特征。在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构成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课程设置过于封闭,使用的课程结构仍然是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大纲为主,完全脱离了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求。大多数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完全脱离,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中我们应该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中进行设计和调整,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同时,对社会需要、科技发展、新思想、新事物作出迅速反应,在考虑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增加小型化、专题化、即时性的课程内容,保证信息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
2.课程安排要与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体现综合化。整合学科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首先是学科内的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让学生感知道它们是有联系的互相作用的。其次开设一定数量的交叉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探索多样化、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
二、改变教学手段,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在完成师范教育大纲的前提下,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从国外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上看,它们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这些国家的许多学校其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都很高。而我国高师院校中的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总教学时数上,还是在体系构建上都存在较多问题。教学内容也脱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结构,使其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大一和大二之间。各个不同的子系统有不同的具体目标要求。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单项的基础性的技能或能力进行练习,也包括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的练习;实验大多是对理论的验证,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设计和大型作业是对基础理论的运用和练习,是使基础理论知识向专业实际应用转化的基本训练;基地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五、六学期。当然这些过程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师范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的。
2.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根据计划学时数,按规定时间规定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教学活动,采用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及步骤等内容,学生按规定步骤操作、测量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缺乏创新活动和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发展性措施,在完成师范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开设了一些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题目。
总之,师范院校在完成培养师范技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前提下,加强非师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们的就业途径,为新形式下的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