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天环游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我”和大眼睛奶奶在病房里十八天的相处故事。“我”是一个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胡萝卜的爱面子的小男生,生性坐不住的“我”在病房区“探险”时遇到了大眼睛奶奶,大眼睛奶奶每天给“我”讲述一个探险故事,并巧妙地在游戏和故事里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品尝到胡萝卜蛋糕的美味……第十八天,大眼睛奶奶离去了,“我”懵懂中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就像食物都有保质期一样”。大眼睛奶奶把她年轻时的画像留给了“我”,后面还有一句话“生命是件了不起的礼物,很多的爱与珍惜才能让我们配得上它”。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大眼睛奶奶以全部的爱和温暖让小男孩感受到生命的丰富、生命的美好,当然也有生命的脆弱。大眼睛奶奶留下的那句话,“我”也许要到几年后才能明白,但它显然蕴含着一个年老的生命对一个幼小生命的呵护、期待与陪伴。而且我更愿意相信,那句话也是作者给所有读者的美好寄语。生命意识,在这篇充满游戏趣味的作品中,串起了它全部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在这篇作品中鲜明的儿童本位立场,赋予了“我”这个形象以鲜活與饱满的蕴含,也让生命意识这个稍显沉重的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游戏中。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 刘 颋
初看《十八天环游世界》这一题目时,读者或许会联想到儒勒·凡尔纳的经典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可一旦进入文本,我们就会抛弃“先入为主”的误判。在作者源娥笔下,“世界”一词凝缩为一间小小的病房,在这个“小世界”里,小说的主人公小磊与大眼睛奶奶相遇了。
通过充满童趣的讲述和游戏,616病房的物理空间被两个“冒险家”——小磊和大眼睛奶奶——改造为“大眼岛”这个活力世界:病床是岩石,椅子是大树,被子是沙漠,门外可能有“野兽”经过。在空间的转换中,小说对疾病的言说避免了重复痛苦的论调,选择以故事编织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从非洲见闻、美国旅行到法国往事和珠峰攀登,大眼睛奶奶用想象的故事让小磊领悟了学习之于人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即将逝去的生命身上,我们看到了落日的红光。同时,大眼睛奶奶也在用这一特殊的方式告诉小磊:“生命是件了不起的礼物,很多的爱与珍惜才能让我们配得上它。”
由此,小说通过短暂的“旅行”完成了对儿童心灵成长的书写。“冒险归来”的小磊明白了生命的有限,他不再逃避学习,主动想要离开医院,面对真实生活。尽管大眼睛奶奶的卢浮宫梦想一生都没有实现,但我们期盼着小磊会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对生命和梦想的接续。
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编辑 沈 佳
《十八天环游世界》充满了作者瑰丽的想象。随着作者想象的波浪起伏,发笑之余,亦能感受到作者守护“童心”的创作情怀。
烦闷的病床生活究竟该如何获得意趣?作者为我们构想了一个“冒险家”大眼睛奶奶,“非洲之旅”“美国旅行”“法国冒险”……帮助守护延伸“我”童真的想象,展现了成人世界对幼小儿童的关爱。
枯燥的知识学习究竟该如何拥有动力?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意外地发现,作者在努力地刷新儿童对学习与生活的某些认识。开篇就介绍了“我”的诸多“讨厌”,但故事中,非常巧妙地,作者让文中的“我”体会到“英语竟然这么有用啊”“数学真是太神奇了”“胡萝卜蛋糕真是美味”……用心良苦的作者是想让儿童借用故事这双眼,来重新体会、认识学习与生活。作者将“教化”蕴藏得了无痕迹,但儿童真正读后会引起诸多回味,应该说,这里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艰难的病痛之旅究竟该如何真正面对?直至文末,作者才真正揭示“大眼睛奶奶”的相关身世,应该说,这是一位幸福而不幸的老人。但是,在前文中,她一直用想象编织了那么多丰富的经历以及人生故事。作者这样处理,显然是想让儿童感受到即便是难以忍受的疾病之痛,即便是丈夫早逝的丧亲之痛等等,都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态度来面对,那就是乐观与坚强。
整篇作品闪耀着感性与理性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光辉,让人读来有一种温暖、快乐、幸福的体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想象“守护”童心。
儿童阅读推广人 瞿卫华
源娥老师的《十八天环游世界》是一篇站在纯粹的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佳作。小说开篇便提到“我”住院后的感受——太兴奋了,有种想大笑的冲动。后面,当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可以出院时,“我”竟然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诸如此类,在大人眼中不好的事,在“我”的眼中偏偏觉得有趣;反过来,康复出院明明是件好事,在“我”这个还没和大眼睛奶奶玩够的孩子看来反而变成了霹雳。正是因为作者选择了这样的视角,遵循童真,整篇小说读起来才会在使人感到温暖美好的同时又觉得趣味盎然,忍俊不禁。
此外,小说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本来是讨厌英语讨厌数学讨厌胡萝卜的,但是在听了大眼睛奶奶一个个奇妙的冒险经历后,“我”反而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再加上“我”对医院和学校一个喜欢一个厌倦的态度,以及小说中那句“我”这个孩子说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些大人总以为自己没经历过的事就是假的,真讨厌”,这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教育的方式以及如何尊重理解孩子,怎样在遵循天性的基础上引导其成长。
儿童文学作家 韩佳童
作者档案
源娥,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儿童文学、青春文学作家,史学硕士,曾荣获第八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作品散见于《少年文艺》《意林·小淑女》《意林·少女说》《飞·魔幻》《科幻世界·少年版》等杂志。已出版长篇小说《你好,白日梦女孩》,翻译作品《绿野仙踪》,名著改写《简·爱》等。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 刘 颋
初看《十八天环游世界》这一题目时,读者或许会联想到儒勒·凡尔纳的经典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可一旦进入文本,我们就会抛弃“先入为主”的误判。在作者源娥笔下,“世界”一词凝缩为一间小小的病房,在这个“小世界”里,小说的主人公小磊与大眼睛奶奶相遇了。
通过充满童趣的讲述和游戏,616病房的物理空间被两个“冒险家”——小磊和大眼睛奶奶——改造为“大眼岛”这个活力世界:病床是岩石,椅子是大树,被子是沙漠,门外可能有“野兽”经过。在空间的转换中,小说对疾病的言说避免了重复痛苦的论调,选择以故事编织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从非洲见闻、美国旅行到法国往事和珠峰攀登,大眼睛奶奶用想象的故事让小磊领悟了学习之于人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即将逝去的生命身上,我们看到了落日的红光。同时,大眼睛奶奶也在用这一特殊的方式告诉小磊:“生命是件了不起的礼物,很多的爱与珍惜才能让我们配得上它。”
由此,小说通过短暂的“旅行”完成了对儿童心灵成长的书写。“冒险归来”的小磊明白了生命的有限,他不再逃避学习,主动想要离开医院,面对真实生活。尽管大眼睛奶奶的卢浮宫梦想一生都没有实现,但我们期盼着小磊会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对生命和梦想的接续。
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编辑 沈 佳
《十八天环游世界》充满了作者瑰丽的想象。随着作者想象的波浪起伏,发笑之余,亦能感受到作者守护“童心”的创作情怀。
烦闷的病床生活究竟该如何获得意趣?作者为我们构想了一个“冒险家”大眼睛奶奶,“非洲之旅”“美国旅行”“法国冒险”……帮助守护延伸“我”童真的想象,展现了成人世界对幼小儿童的关爱。
枯燥的知识学习究竟该如何拥有动力?阅读过程中,我们会意外地发现,作者在努力地刷新儿童对学习与生活的某些认识。开篇就介绍了“我”的诸多“讨厌”,但故事中,非常巧妙地,作者让文中的“我”体会到“英语竟然这么有用啊”“数学真是太神奇了”“胡萝卜蛋糕真是美味”……用心良苦的作者是想让儿童借用故事这双眼,来重新体会、认识学习与生活。作者将“教化”蕴藏得了无痕迹,但儿童真正读后会引起诸多回味,应该说,这里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艰难的病痛之旅究竟该如何真正面对?直至文末,作者才真正揭示“大眼睛奶奶”的相关身世,应该说,这是一位幸福而不幸的老人。但是,在前文中,她一直用想象编织了那么多丰富的经历以及人生故事。作者这样处理,显然是想让儿童感受到即便是难以忍受的疾病之痛,即便是丈夫早逝的丧亲之痛等等,都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态度来面对,那就是乐观与坚强。
整篇作品闪耀着感性与理性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光辉,让人读来有一种温暖、快乐、幸福的体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用想象“守护”童心。
儿童阅读推广人 瞿卫华
源娥老师的《十八天环游世界》是一篇站在纯粹的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佳作。小说开篇便提到“我”住院后的感受——太兴奋了,有种想大笑的冲动。后面,当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可以出院时,“我”竟然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诸如此类,在大人眼中不好的事,在“我”的眼中偏偏觉得有趣;反过来,康复出院明明是件好事,在“我”这个还没和大眼睛奶奶玩够的孩子看来反而变成了霹雳。正是因为作者选择了这样的视角,遵循童真,整篇小说读起来才会在使人感到温暖美好的同时又觉得趣味盎然,忍俊不禁。
此外,小说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本来是讨厌英语讨厌数学讨厌胡萝卜的,但是在听了大眼睛奶奶一个个奇妙的冒险经历后,“我”反而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再加上“我”对医院和学校一个喜欢一个厌倦的态度,以及小说中那句“我”这个孩子说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些大人总以为自己没经历过的事就是假的,真讨厌”,这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教育的方式以及如何尊重理解孩子,怎样在遵循天性的基础上引导其成长。
儿童文学作家 韩佳童
作者档案
源娥,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儿童文学、青春文学作家,史学硕士,曾荣获第八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作品散见于《少年文艺》《意林·小淑女》《意林·少女说》《飞·魔幻》《科幻世界·少年版》等杂志。已出版长篇小说《你好,白日梦女孩》,翻译作品《绿野仙踪》,名著改写《简·爱》等。